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潜力—限制性分析——以大连城市化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7-10-24 03:26

  本文关键词: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潜力—限制性分析——以大连城市化区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区域主体功能区 城市建设用地 生态适宜性评价 潜力—限制性分析 大连


【摘要】: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合理利用我国有限土地资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研究的特色是以大连城市化区为例在归纳GIS方法应用的基础上,将目前国内广泛采用的单纯权重叠加法推广到加权的潜力—限制性分析法。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把评价要素分为生态潜力和生态限制性两大类,通过取大原则和成对明智比较法分别确定权重,从而更加科学确定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等级。结果表明,大连可做高强度开发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为850.46km2,约占总面积的6.28%;可在指导下进行适度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为1835.97 km2,占总市域面积的13.56%;而不宜作为建设用地的土地(不适宜和中低适宜区)面积为10851.92km2,约占总市域面积的80.16%,即城市建设用地的影响范围应该控制在区域的20%土地利用类型中,另外80%的土地不适宜进行城市建设的开发。根据上述结果,全区规划分为优化建设区、重点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并提出用地分区发展管制对策。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关键词】区域主体功能区 城市建设用地 生态适宜性评价 潜力—限制性分析 大连
【基金】:国家863计划(2007AA12Z235)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471058)
【分类号】:F293.2
【正文快照】: 1引言本世纪以来,中国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引发城市建设用地急剧扩展,对城市和区域生态平衡造成巨大压力[1]。为此,2006年国家制定的“十一五”规划首次提出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分区实施不同的区域政策。显然,土地利用生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贵利;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初探[J];地理研究;2000年01期

2 姚士谋;管驰明;王书国;陈爽;;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新特点及其区域空间建设策略[J];地球科学进展;2007年03期

3 宗跃光;城市土地利用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以天津居住新区为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3年03期

4 郭怀成,张振兴,于ng;流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方法及应用研究[J];地理研究;2003年06期

5 李雪铭,周连义,王建,葛庆龙,李双建;城市人工地貌演变过程及机制的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3年01期

6 俞孔坚;景观敏感度与阀值评价研究[J];地理研究;1991年02期

7 栾维新,王茂军,张学霞;中国黄海沿岸地区环境与社会经济地域关联分析[J];地理研究;2001年01期

8 尹海伟;徐建刚;陈昌勇;孔繁花;;基于GIS的吴江东部地区生态敏感性分析[J];地理科学;2006年01期

9 许嘉巍,刘惠清;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J];经济地理;1999年06期

10 陈燕飞;杜鹏飞;郑筱津;林瑾;;基于GIS的南宁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中贵,李升峰,彭补拙;工业园生态型土地功能区构建探讨——以常熟市国际工业园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6期

2 宗跃光,张振世,陈红春,郭瑞华;北京大都市土地开发的乘数效应和增长模式研究[J];地理研究;2002年01期

3 王发曾;开封市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开放空间系统优化[J];地理研究;2004年03期

4 涂军平;黄贤金;刘杨;;土地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区划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12期

5 范涛;沈非;方凤满;;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研究以芜湖市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年02期

6 王子迎,檀根甲;水稻纹枯病生境生态位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范兰军;潘元庆;吴宗贞;;浅谈农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方法[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2期

8 王加真;关于边坡植被恢复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5期

9 彭旦明,马珠,姚喻,彭镇华;枫杨、乌桕灭螺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2年S1期

10 王子迎,吴芳芳,檀根甲;生态位理论及其在植物病害研究中的应用前景(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涛;彭晓春;董家华;;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的有关研究探析[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2 刘杨;黄贤金;涂军平;;江苏省土地生态环境区划实证研究[A];2006中国科协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6年

3 刘贵利;顾京涛;;土地适宜性评价引导的城市发展方向选择——以汕头市为例[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4 姚士谋;陈振光;;我国大城市群区空间发展的规律性研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雪松;;文化生态与自然生态的思考[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甘明超;董华斌;;中部地区开发区土地利用典型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程平;蓝华生;;浅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立法对策[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8 王明丽;张晓东;;结合开发区谈土地利用现状[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逸;黄贤金;吴晓洁;郭燕浩;;城市化进程中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苏州高新区为例[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孟晖;周平根;;大中比例尺环境地质图及地质灾害图的编制原则方法及实例[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华文;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地质环境的经济学分析——以上海城市地质环境为例[D];复旦大学;2004年

2 欧阳婷萍;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3 吴江;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公园生态规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丰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5 杨万勤;土壤生态退化与生物修复的生态适应性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6 王得祥;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草)及其植被恢复途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7 邢福;东北退化草原狼毒种群生活史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红;松嫩平原根茎型禾草种群的繁殖特性及趋同适应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苗连山;大连市城市生态系统及其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章牧;东南沿海地区特色农业评价与信息技术示范[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华;渭北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土壤肥力质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2 董俊丽;基于GIS的城市旧城改造住宅开发条件评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吴炳玉;琅岐岛耕地质量评价及开发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于伯华;济南市城市空间扩展分析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杨敏;基于GIS和模糊评价法的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6 郑财贵;城乡建设用地协调互动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贾晓丹;西安、宝鸡人口城市化与PREE协调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钱颖;城市生态带规划方法探索[D];浙江大学;2008年

9 张燕;基于GIS的小城镇生态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10 高志云;基于多目标决策的工业厂址优化选择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孔坚;自然风景质量评价研究——BIB-LCJ审美评判测量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2 王红瑞,赵玉霞,蔡越虹,王岩;人口、能源消费、经济发展对环境影响的定量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3 王玉亮,杨士弘;珠江三角洲城市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分异类型及调控[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6年03期

4 黄光宇,陈勇,田玲,闫田华,李萍萍,庄海波,肖刚,郑静;生态规划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以广州科学城为例[J];城市规划;1999年06期

5 骆`,

本文编号:1086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086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1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