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雨洪管理在新安新城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4 13:21
本文关键词:可持续雨洪管理在新安新城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雨水雨洪管理 可持续雨洪管理 雨洪管理与利用 海绵城市
【摘要】:城市雨洪管理是减少和避免城市暴雨灾害、安全有效利用降雨径流、改善城市水环境的重要措施。城市可持续雨水系统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流。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对水环境的影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上的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和水生态恶化的问题。将雨水作为一种可以循环利用资源进行研究和控制得到全球的广泛共识,因此很多国家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用于对雨水收集及再利用的研究和开发,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和经验。典型的有:美国的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澳大利亚的水敏性城市设计(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英国的可持续排水系统(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 System)、中国的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技术指南等[1]。进行可持续雨洪管理将有利于城市实现“宜居城市”的目标,也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但是我国的可持续雨洪管理研究相对滞后,直到上世纪80年代北京开始进行径流污染的相关研究,紧随北京之后我国其他大城市也逐渐开始了雨洪管理的研究。很多城市和地区面临严峻的城市水问题。加上频繁发生的暴雨事件,在市政管网不能快速排除洪水的同时,许多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城市内涝和“雨季到城市来看海”的景象,不仅仅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而且还给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也严重影响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现代雨洪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略晚,本文旨在借鉴发达国家雨洪管理的先进经验基础之上,然后再结合本人研究生期间跟随导师所参与的北方小城镇的一个新城开发项目,根据北方城市的降雨和城镇化发展的特征和特点,基于经济和生态的角度构建“径流减排-污染控制-积蓄回用-生态处置”等多目标的科学雨洪管理系统,以期在城市发展中逐步转变传统的雨水快排理念,进而形成雨洪的源头控制、中途控制和末端治理相结合的并且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雨洪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新型的可持续雨洪管理发展模式。在内容上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包括第一、二章,主要内容为选题的背景和国内外可持续雨洪管理理论,奠定研究理论基础和明确研究思路,第一章对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进行阐述,明确雨洪管理、可持续雨洪管理等关键概念,描述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章主要对国内外可持续雨洪管理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构建了研究理论基础。第二个部分主要为第三、四、五章,主要内容是对当前国内外可持续雨洪管理理论和案例研究实践基础上,探讨了城市片区尺度下的可持续雨洪管理的规划实践策略。第三章对新安现状水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提供了一个切入点。第四章在理论研究基础上,选取国内外优秀典型实践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作为下文实践策略的提出的基础。第五章依据上文理论和实践案例成果分析,探讨了可持续雨洪管理导向下的城市片区规划实践策略。第三个部分主要为第六章,主要以新安新城规划设计为例,对可持续雨洪管理理念导向下的规划实践策略的实证。论文第最后一个部分为研究的结论、不足和展望,总结本次论文的研究成果以及提出本次论文中存在不足并进一步提出了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应该继续的研究思路和问题。
【关键词】:雨水雨洪管理 可持续雨洪管理 雨洪管理与利用 海绵城市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TV213.9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14
- 1 绪论14-28
- 1.1 研究背景14-23
- 1.1.1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洪涝灾害加剧14
- 1.1.2 快速城市化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14-17
- 1.1.3 中国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冲突17-20
- 1.1.4 传统城市开发缺乏雨洪控制利用理念引发的问题20-22
- 1.1.5 城市开发中实施可持续雨洪管理的意义22-23
- 1.2 研究内容23-25
- 1.2.1 概念界定23-25
- 1.2.2 研究内容25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25-26
- 1.3.1 研究目的25
- 1.3.2 研究意义25-26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26-28
- 1.4.1 研究方法26
- 1.4.2 研究框架26-28
- 2 可持续雨洪管理相关理论研究28-40
- 2.1 引言28
- 2.2 国外可持续雨洪管理研究进展28-35
- 2.2.1 可持续雨洪管理理论28-30
- 2.2.2 可持续雨洪管理体系30-35
- 2.3 国内可持续雨洪管理研究进展35-38
- 2.3.1 流域尺度相关研究进展36
- 2.3.2 城市片区尺度相关研究进展36-37
- 2.3.3 微观尺度相关研究进展37
- 2.3.4 海绵城市技术指南解读37-38
- 2.4 本章小结38-40
- 2.4.1 国外研究的启示38-39
- 2.4.2 国内研究的问题和不足39-40
- 3 新安现状水问题分析40-54
- 3.1 新安概况40-45
- 3.1.1 新安概况40
- 3.1.2 新安气候与气象资料40-42
- 3.1.3 新安现状水资源概况42-45
- 3.2 新安现状水存在问题45-46
- 3.2.1 现状缺水严重,供需矛盾突出45-46
- 3.2.2 降雨集中,存在城市内涝灾害隐患46
- 3.3 城市发展建设对新安水环境的影响46-51
- 3.3.1 引w济涧工程带来的机遇与威胁46-47
- 3.3.2 城市拓展对水环境的影响47-50
- 3.3.3 当前建设模式存在的弊端导致水问题恶化50-51
- 3.4 新安现状亟需解决的水问题51-54
- 3.4.1 水资源分布不均,需合理配置水资源51-52
- 3.4.2 水量不足,用水体系不合理52
- 3.4.3 水系污染严重,水系文化丧失52
- 3.4.4 引水工程标高与现状地形存在的矛盾52-54
- 4 可持续雨洪管理导向下的城市片区规划实践策略研究54-74
- 4.1 可持续雨洪收集储存系统构建策略54-61
- 4.1.1 道路雨洪收集储存54-56
- 4.1.2 绿地雨洪收集储存56-60
- 4.1.3 水系雨洪收集储存60-61
- 4.2 可持续雨洪调配系统构建策略61-65
- 4.2.1 水资源状况分析61-63
- 4.2.2 洼地、汇水路径分析63-64
- 4.2.3 水网骨架构建,,联网调配64-65
- 4.3 可持续雨洪集蓄利用系统构建策略65-69
- 4.3.1 道路集雨补给地下水65-66
- 4.3.2 绿地集雨利用66
- 4.3.3 水系集雨利用66-67
- 4.3.4 屋顶雨水集蓄利用67-69
- 4.4 可持续雨洪安全体系建构策略69-72
- 4.4.1 水系模式69-70
- 4.4.2 截洪和泄洪70-71
- 4.4.3 河道生态化建设71-72
- 4.5 可持续雨洪管理保障措施72-74
- 4.5.1 政策法规保障72
- 4.5.2 科技管理保障72-73
- 4.5.3 资金保障73
- 4.5.4 提高公众意识73-74
- 5 实证—可持续雨洪管理在新安新城规划中的应用研究74-86
- 5.1 研究区概况74-76
- 5.1.1 简介74
- 5.1.2 地形地貌特征74-75
- 5.1.3 土地利用分区75
- 5.1.4 规划定位及功能布局75-76
- 5.2 新安新城可持续雨洪管理原则76-77
- 5.2.1 区域统筹原则77
- 5.2.2 源头控制原则77
- 5.2.3 生态效益原则77
- 5.2.4 合理科学原则77
- 5.3 可持续雨洪管理策略在新安新城的应用77-86
- 5.3.1 新安新城可持续雨洪收集储存系统规划设计77-80
- 5.3.2 新安新城可持续雨洪调配系统规划设计80-81
- 5.3.3 新安新城可持续雨洪集蓄利用系统规划设计81-83
- 5.3.4 新安新城可持续雨洪生态安全体系构建83-86
- 6 结论86-88
- 6.1 主要结论86-87
- 6.2 不足与展望87-88
- 致谢88-90
- 参考文献90-94
- 附录94
-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9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红梅;车伍;李俊奇;汪宏玲;孟光辉;何建平;;雨水花园在雨洪控制与利用中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8年06期
2 汉京超;刘燕;王红武;马鲁铭;高学珑;陈奕;;农村雨洪调蓄利用的辨析[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3 吴海瑾;翟国方;;我国城市雨洪管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2年01期
4 蔡q
本文编号:10889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088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