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填软土蠕变过程中颗粒与孔隙演化特征分析
本文关键词:吹填软土蠕变过程中颗粒与孔隙演化特征分析
【摘要】:软土一般具有蠕变特性,蠕变在微观上表现为土颗粒与孔隙的变化。为了解长期变形内在机制,对天津滨海吹填软土原状土与重塑土进行了固结不排水三轴蠕变试验。在围压为75 kPa、偏应力为10 kPa情况下开展多组平行试验,选取蠕变过程中多个时间点的试样进行微观结构测试,提取了颗粒与孔隙变化参数,研究蠕变过程中微结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文中所受荷载条件长期作用下,颗粒与孔隙定向性明显;平均孔径及平均孔隙体积呈逐渐减小趋势;结构性原状土比表面积逐渐增大,重塑土则呈减小趋势;结构性原状土颗粒与孔隙分数维呈减小趋势,但重塑土呈相反趋势。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软土特性与工程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吹填软土 蠕变 颗粒 孔隙 定向频率 演化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372291,No.51179186,No.41102200)
【分类号】:TU449
【正文快照】: 1前言软土一般具有蠕变特性与结构性。蠕变宏观特性由其内部微观结构的调整来实现,即微观结构对土的工程性质变化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软土微观结构与其工程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如雷华阳[1]、Martin等[2]、胡瑞林等[3]、孔令荣等[4]、张季如等[5]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巨清 ,周新明;软土地基处理方法[J];住宅科技;1996年02期
2 潘秀荣;采用粉喷桩进行软土地基处理的几个问题[J];当代建设;2001年04期
3 王甲春;许金鼓;夏丹丹;;固化软土的抗剪强度测试与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01期
4 陆海平,夏增明;旋喷加固洞庭湖相软土的试验分析[J];铁道建筑;1997年12期
5 赵丽君;关于软土地基设计处理方法的几点尝试[J];丹东纺专学报;1997年03期
6 吕培印,张家良,王芝银,周忠伟,张春华;软土深基坑工程位移反分析及工程应用[J];辽宁工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7 潘林有;软土固化增强复合外掺料研究[J];温州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8 巩天真;晋中地区软土中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工艺的改进[J];电力学报;2004年04期
9 李蓓,赵锡宏;软土的非线性弹性卸荷损伤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朱帆济;於李军;;扁铲侧胀试验确定软土静止侧压力系数[J];市政技术;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长虹;夏文俊;董平;郑军;詹启伟;张睿;崔大伟;周欣;朱文彬;王吉刚;;长江下游地区软土工程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类型分析[A];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武亚军;吴名江;吴价城;胡文韬;;福建软土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强夯法处理及效果分析[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榴芬;;荷载下软土微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工程意义[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于子望;李洪岩;张延军;;辽宁省海岸带软土模型及沉降系数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何满潮;周书东;李廷芥;;深层水泥搅拌桩在广东地区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张定;徐金明;刘丽波;朱春伟;;强夯作用下软土中的孔隙水压力研究[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9年
7 陈嘉鸥;卢承祖;郭素杰;叶斌;;软土微结构SEM样品的制备技术[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8 郑金伙;;基于流鼓破坏模式的软土土钉支护的位移控制[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4年
9 刘祖文;;软土地区贮气罐桩基沉降与水平位移的探讨[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9年
10 朱明温;刘汉东;;软土地区碎石桩作用机理及影响地基加固效果的因素[A];岩石力学理论与工程实践[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国强;薄壁钢管离心混凝土管桩研发成功[N];建筑时报;2007年
2 吴华国;农民工创造两项节能环保新技术[N];经济参考报;2006年
3 特约记者 米坤贤 霍丽华;坚持科技兴企 奉献优质产品[N];广东建设报;2006年
4 戴鸿鹏;商检大厦地下室锚喷支护实例[N];广东建设报;2000年
5 苏慧;复合土钉墙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N];中华建筑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迎春;软土非单调压缩固结试验与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汤斌;软土固结蠕变耦合特性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3 陈慧娥;有机质影响水泥加固软土效果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夏银飞;软粘土的结构性及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刘畅;考虑土体不同强度与变形参数及基坑支护空间影响的基坑支护变形与内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周秋娟;软土卸荷力学特性及软弱地层中基坑稳定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马伯宁;基于双尺度的软土流变固结理论与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吴健;饱和软土复杂非线性大变形固结特性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陈学良;土体动力特性、复杂场地非线性地震反应及其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10 阿里哈桑;真空堆载联合预压软土地基加固机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简艳春;软土基坑变形估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2 刘慧明;闽东南沿海地区软土物理力学性质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3 徐浩峰;软土深基坑工程时间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胡桂衔;土体成分及其分布对土体强度和流变性影响的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5 张波;软土的蠕变—固结特性及软土地基固结有限元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6 吴钰骅;软土深基坑工程流变及共同变形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王琼;土工织物加固软土地基的试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8 王晓晖;软土深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的影响因素分析[D];河海大学;2003年
9 祝卫东;温州软土与台州软土工程特性及其比较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10 黄春香;水泥—水玻璃加固软土研究[D];福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0891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089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