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震损RC框架结构减震加固的可修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6 02:40

  本文关键词:震损RC框架结构减震加固的可修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震损建筑 消能减震加固 可修指标 可修性 框架结构


【摘要】:如何快速判定震损建筑可修与否是震后抗震鉴定与应急修复加固工作的重要环节。以震损RC框架结构减震加固为研究内容,分析减震加固的基本原理,并基于反应谱理论探讨等效周期、等效阻尼比与反应谱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同时,从安全性与经济性角度出发,初步确定震损RC框架结构的可修指标及采用消能减震加固技术的可修范围,给出实际工程中实施可修性评价的不同途径,藉此期望能为震后RC框架结构减震加固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震损建筑 消能减震加固 可修指标 可修性 框架结构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BAJ28B0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8351009101000001) 广州市教育系统创新学术团队项目(穗科教[2009]11号)
【分类号】:TU352.1;TU375.4
【正文快照】: 引言所谓震损建筑,顾名思义,就是在地震中遭受到不同程度损伤甚至破坏倒塌的建筑结构。依据《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 116-2009)的规定[1],建筑抗震加固之前,首先应对其实施抗震鉴定。对此,《建筑抗震鉴定标准》[2](GB 50023-2009)有明确规定:“抗震鉴定可分为两级。第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稼茹,罗文斌;建筑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J];建筑结构;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俊,刘铮,刘永芳;工程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3期

2 沈章春;王全凤;;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与实用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3 熊二刚;梁兴文;张倩;;钢框架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4 杨叶;童申家;张思海;郭泽英;;安装粘滞阻尼器的RC框架结构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5 蔡辉腾;李强;蔡宗文;危福泉;;厦门常规土动力特性的试验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6 陈亮;章劲松;;地面运动强度参数的选择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及其现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7 陈庆;项宗方;;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现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8 陈亮;章劲松;;地震动的频谱特性和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及其现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9 周宏庚;马巍;沈小璞;;合肥市重要公共建筑震害预测与对策探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李伟,李浩,赵建昌;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在RC框架结构抗震能力分析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汉云;张燎军;;基于虚拟裂缝模型的带横缝高拱坝的抗震性能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2 祁勇峰;崔建华;谢晓玲;;复杂结构进水塔抗震与稳定性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3 乔红威;吕震宙;;平稳随机激励下随机结构动力可靠性分析[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苏卫东;;液体暂态流动过程中能量耗散的特性[A];北京力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程志宝;石志飞;;周期性结构的应用:一种新型隔震基础[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6 赵云;宋健;;大跨网架在行波作用下的地震响应[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7 张炳q;张建经;赵岑;司长亮;;地震作用下河谷高路堤响应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8 汪子月;张志强;;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9 楼梦麟;康帅;;土坝地震反应行波共振效应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10 张汉云;张燎军;宫必宁;;鞭梢效应对大坝抗震减震的影响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攸青言;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影响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2 王雪婷;中日美高桩码头抗震设计方法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冯亚亚;SMA半主动隔震支座的研制及其减震效果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王奇;SMA-粘滞阻尼器及其在框架结构中的减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冯立超;Pushover分析方法在框架结构分析中的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贺钢锋;不对称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的设计参数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春光;分散筒结构性能及典型墙梁节点钢筋滑移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邹宝霞;立体库货架钢结构的有限元分析[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9 马裕超;复合隔震结构地震反应试验及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10 李旭光;基于振动台试验的复合隔震摩擦承压比影响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稼茹,吕文,方鄂华;基于位移延性的剪力墙抗震设计[J];建筑结构学报;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洁,王克成;框架结构和半无限地基系统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研究[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2 胡建眭;;浅谈框架结构局部多层整体施工工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36期

3 俞盛锷;框架结构的整体稳定计算[J];化工设计;2000年04期

4 姬慧;框架结构基于材料延性的多目标优化设计[J];山西建筑;2001年01期

5 夏长青,毛益松,吴克刚;框架结构楼房连续折叠单向倒塌爆破[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1年S1期

6 孙晔青,黄玲;框架结构内力计算方法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侯克鹏,雷劲松,姚激;框架结构在动荷载作用下加固减振的研究[J];四川建筑;2001年03期

8 黄庆丰;框架结构二阶位移效应数值解[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9 李玉洁;;浅议框架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2年12期

10 朱培民,韩春斌,杨波;如皋市某办公楼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经济分析与对比[J];江苏建筑;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国;;框架结构爆破倒塌的有限元动态模拟分析[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2 陈虬;万文;;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随机有限元分析[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3 王群;袁平;吴知丰;;框架结构弯剪模型的参数识别法[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7年

4 朱志广;;抗震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分析及施工质量控制分析[A];2014年8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5 崔玉红;聂永安;严宗达;吴国有;;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动力计算[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6 安东亚;施卫星;田炜;;某框架结构改造前后动力测试对比研究[A];2013年既有建筑功能提升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7 谭宽仁;;框架结构常见的质量问题与防控措施分析[A];2014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张玉明;边广生;孟少平;;平面形状为圆环形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温度应力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9 倪长辉;阎军;程耿东;郭旭;;精确频率约束下框架结构的尺寸优化[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10 毛呈龙;叶献国;魏常军;;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方法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创平办;搭好创平框架促进工作开展[N];韶关日报;2013年

2 记者 李雪竹;四川 督查惩防体系基本框架构建[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2年

3 李静华;木框架结构 风光无限[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4 安国强邋于海涛;青岛客站框架结构主体施工进入冲刺阶段[N];人民铁道;2007年

5 梦觉;用DreamWeaver快速搭建框架页面[N];电脑报;2001年

6 天津大学 于庆荣;约束混凝土柱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优势[N];中国建材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周玉 陈莹;“海螺”,嘹亮,“门式框架”矗立[N];广东科技报;2012年

8 吴朝红;如何保证钢筋在框架结构中的施工质量[N];广东建设报;2000年

9 蔡军 林国赞 特约记者 张军;轻型木框架建筑[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10 邵源;独立阐释学习型社会[N];社会科学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培雷;考虑隔墙影响的框架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及地震灾场模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袁景;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倒塌破坏仿真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3 曲哲;摇摆墙—框架结构抗震损伤机制控制及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4 许卫晓;阶梯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4年

5 马千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6 田明革;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期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7 刘铁;套建增层框架结构房屋设计与施工方法研究及实践[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8 黄思凝;外廊式RC框架地震破坏及倒塌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9 何庆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倒塌性能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白雪霜;现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鉴定方法试验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平;随机地震激励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响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宁超列;基于纤维铰模型的框架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刘春良;桁架和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分析与优化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张建波;回字形超长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温度应力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5 杨仁孟;框架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6 林希;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结构抗震研究[D];福州大学;2003年

7 孙鹏;超长混凝土框架结构温变复合效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周爱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性倒塌数值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姚婉春;基于住宅产业化的部分装配式框架结构技术的应用[D];华侨大学;2012年

10 吴晟;设置分灾框架的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96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096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7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