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末端装置的研究及系统适用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7 15:33

  本文关键词: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末端装置的研究及系统适用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末端装置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布置方式


【摘要】:本文从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末端装置方面研究,选取金属辐射板及置换通风方式分别处理室内的显热及潜热,可以避免常规空调系统的温湿耦合控制带来的种种弊端,新系统的节能性及室内空气品质的优越性都高于常规的中央空调系统,因此温湿度独立空调系统具有可观的应用潜力。并针对南昌地区气候热湿的特点,通过理论进行辐射板形式及置换通风新风量的设计,建立了金属辐射板及置换通风形式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空调房间模型,采用CF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辐射末端不同的布置方式对室内热环境造成的不同影响,客观分析两种模型的温度场和速度场是否满足人体的舒适性要求,并对更舒适性的模型进行优化,确定合适的送风温度、送风速度以及辐射板表面温度。最后针对温湿度独立系统的结露风险进行建筑可行性分析,判断该系统是否具有推广潜力,并和常规的空调系统进行冷源方面的经济性对比,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更具节能性。
【关键词】:末端装置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布置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8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9
  • 1.1 研究的背景8-14
  • 1.1.1 能源短缺的形势8
  • 1.1.2 室内空气品质的要求8-9
  • 1.1.3 常规空调系统所存在的问题9-12
  • 1.1.4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提出12-14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4-17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4-16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6-17
  • 1.3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17-18
  • 1.4 研究内容18-19
  • 第2章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末端装置的研究19-39
  • 2.1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原理19
  • 2.2 辐射板系统研究19-31
  • 2.2.1 辐射换热过程分析19-20
  • 2.2.2 和常规空调末端装置排热效率的对比20-23
  • 2.2.3 常用的辐射板形式23-28
  • 2.2.4 辐射供冷冷源的选择28-29
  • 2.2.5 辐射板供冷暖量的计算29-30
  • 2.2.6 辐射板尺寸设计30-31
  • 2.3 置换通风系统的研究31-37
  • 2.3.1 置换通风的原理31-32
  • 2.3.2 置换通风和混合通风的对比32-33
  • 2.3.3 置换通风的优缺点33
  • 2.3.4 置换通风新风的设计33-34
  • 2.3.5 潜热负荷的计算34
  • 2.3.6 新风量的计算34-37
  • 2.4 本章小结37-39
  • 第3章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室内热环境模拟39-63
  • 3.1 流体动力学CFD概述39-40
  • 3.1.1 CFD概述39
  • 3.1.2 CFD在空调领域研究39-40
  • 3.1.3 Fluent概述40
  • 3.2 室内辐射供冷模型的建立40-46
  • 3.2.1 办公室物理模型40
  • 3.2.2 办公室数学模型40-43
  • 3.2.3 辐射模型的选择43-44
  • 3.2.4 Boussinesq密度的定义44
  • 3.2.5 边界条件的设置44-45
  • 3.2.6 模型网格的生成45
  • 3.2.7 控制参数的设置45-46
  • 3.3 数值模拟结果研究分析46-58
  • 3.3.1 辐射顶板供冷及置换通风系统的数值模拟46-52
  • 3.3.2 墙壁辐射供冷及置换通风系统的数值模拟52-58
  • 3.3.3 两种辐射方式的对比分析58
  • 3.4 对于顶板辐射供冷系统的优化58-62
  • 3.5 本章小结62-63
  • 第4章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适用性、经济性分析63-69
  • 4.1 THIC空调系统的适用性63-66
  • 4.1.1 系统不适用场所分析63-64
  • 4.1.2 对常规民用建筑系统的适用性64-66
  • 4.2 THIC空调系统和传统中央空调能耗与经济性分析66-68
  • 4.2.1 冷水机组的能耗影响66
  • 4.2.2 两种系统运行的经济性比较66-68
  • 4.3 本章小结68-69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69-71
  • 5.1 本文主要结论69-70
  • 5.2 展望70-71
  • 致谢71-72
  • 参考文献72-76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淑凤,丁容仪,赵荣义,许为全;新型送风末端装置性能的实验研究[J];低温与超导;2003年02期

2 蔡敬琅;;末端装置选择[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9年04期

3 张小卫;赵加宁;;低温供暖末端装置评价方法及选择策略[J];节能技术;2009年03期

4 魏本钢;连之伟;兰丽;周鑫;;床头睡眠送风末端装置的实验研究[J];暖通空调;2012年08期

5 姜明健;郭庆沅;韩志;;水源热泵系统末端装置的试验研究[J];制冷与空调;2009年05期

6 郑竞辉;论中央空调末端装置的尘埃控制[J];制冷;1994年04期

7 王海涛;;中央空调系统末端装置控制系统稳定性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8 毛继传 ,沈晋明;洁净室阻漏送风末端装置性能与评价[J];洁净与空调技术;2004年01期

9 王海涛;;空调系统末端装置稳定性的仿真研究[J];制冷与空调(四川);2007年03期

10 卢宝来;新型管道直饮水末端装置[J];中国给水排水;200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致平;;选择末端装置的“应用冷指标”[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C];1998年

2 高志宏;魏庆們;綦戎辉;;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显热末端装置性能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6年

3 张晓晖;杨茉;;空调系统末端装置位置优化及对室内热舒适性影响[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麟康;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末端装置的研究及系统适用性分析[D];南昌大学;2016年

2 魏本钢;床头送风末端装置研发[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赵国臣;新型单风道压力无关型末端装置研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041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1041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b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