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古建筑木材料损伤强度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8 05:11

  本文关键词:古建筑木材料损伤强度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木材 力学强度特性 损伤变量 应力应变关系 加卸载


【摘要】:本文以古木材为研究对象,通过14C测定了古木材年代,并设计了古木材试样尺寸,在MTS858试验机对木材进行了压缩试验,分析了古木材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关系、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加卸载试验观察木材的损伤性状,分析了木材的强度变形特性,基于损伤力学理论,根据损伤变量的定义,分析了木材的损伤随应变的演化趋势,确定了木材的损伤变量,为进一步建立木材的损伤本构模型和评价古建筑的稳定性打下了基础。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木材 力学强度特性 损伤变量 应力应变关系 加卸载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2276,51279155)
【分类号】:TU531.1
【正文快照】: 引言中国古建筑在东汉已形成自己独立建筑体系,在世界建筑史中占有相当的地位。公元1103年,《营造法式》刊行全国,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国古建筑大量使用木材、木结构、大屋顶,群体布局为主的建筑体系主要特征更加凸显[1]。国内外学者对传统木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一些开拓性研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鹿振友;断裂力学在木材加工上的应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8年03期

2 田振农;张乐文;;木材的宏观力学模型及断裂机理[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任海青,江泽慧;人工林杉木、马尾松木材的断裂特性[J];林业科学;2001年03期

4 孔晗;;论中国古建筑规范化的形成和演变[J];满族研究;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宇,鹿振友,赵东,王淑娟;白桦材LT型裂纹的演化与增长行为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孙艳玲;赵东;高继河;;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在木材断裂力学上的应用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S1期

3 孙艳玲;张青;赵东;;木材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场的数值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4 俞新妥;;中国杉木研究进展(2000-2005) Ⅱ.杉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经营、计测、木材加工利用的研究综述[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赵东;朱红娟;;木材缺陷声发射信号的小波包分析处理[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年11期

6 李大纲;木材细胞壁细观断裂及其损伤机理[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4年01期

7 邵卓平,任海青,江泽慧;柔度法标定木材断裂韧性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1年02期

8 邵卓平;;木材损伤断裂与木材细观损伤基本构元[J];林业科学;2007年04期

9 边明明;殷亚方;宋坤霖;刘波;姜笑梅;;不同压缩加载速度对杉木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12年04期

10 黄安民;费本华;刘君良;;杉木木材性质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东;陶嗣巍;赵家琪;;基于Monte-Carlo法工字型木梁的可靠性分析[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进展——2010(13)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群;人工修枝对提高杉木木材质量影响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2 孙艳玲;木材裂纹尖端区域应力场的数值分析和测试[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3 龙超;不同测试方法对人工林杉木规格材强度性质影响的比较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4 巩翠芝;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在木材微观力学行为研究中的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5 邵卓平;木材和竹材的断裂与损伤[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6 刘焕荣;竹材的断裂特性及断裂机理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7 尚莉莉;钩叶藤材的基本性能及增强增韧改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喜;矮生杉木解剖构造及CCR和CesA1基因克隆的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2 边明明;连续压缩载荷下木材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变化定量表征[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3 郭飞燕;速生杉木改性及其结构胶合板的设计与制造[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任宁;木材微观构造对受载断裂的影响方式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5 黄艳辉;杉木木材微纤丝角及其与力学性质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季坤;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和分形理论在木材力学研究中的运用[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7 张志研;木材损伤的声发射特征及裂纹扩展机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赵巧只;安徽引种火炬松纸浆林生长过程材性变异和利用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9 甄梦莹;分形与小波理论在水曲柳弯曲断裂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10 许威;基于分形理论的木片剪切与冲击断裂特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巩翠芝;刘一星;崔永志;于海鹏;任宁;;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原位监测木材的断裂过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2 李大纲;木材细胞壁细观断裂及其损伤机理[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4年01期

3 邵卓平;木材断裂韧性测试研究[J];力学与实践;2002年04期

4 邵卓平,江泽慧,任海青;线弹性断裂力学原理在木材中应用的特殊性与木材顺纹理断裂[J];林业科学;2002年06期

5 邵卓平,任海青,江泽慧;木材横纹理断裂及强度准则[J];林业科学;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若涓 ,郑长卿,郑秀芳;损伤变量选择的探讨[J];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1988年01期

2 王永廉;;损伤变量的定义与测量[J];强度与环境;1989年06期

3 俞建荣;邓学钧;;混凝土道面板各向异性损伤及其弯曲损伤变量[J];中国公路学报;1990年02期

4 苟文选;卢智先;张剑英;;用激光衍射谱谱面光强比定义损伤变量D(K)的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5 罗冬梅,郑昭明,胡百鸣,李建华,李光霞;金属塑性应变条件下损伤变量的宏细观测量与计算[J];机械强度;2001年01期

6 刘红岩,王根旺,陈福刚;以损伤变量为特征的岩石损伤理论研究进展[J];爆破;2004年01期

7 赵士洋;薛璞;;损伤变量对复合材料损伤演化过程的影响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8 金丰年,蒋美蓉,高小玲;基于能量耗散定义损伤变量的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2期

9 刘红岩,王根旺,刘国振;以损伤变量为特征的岩石损伤理论研究进展[J];爆破器材;2004年06期

10 陈铸曾 ,郝松林;损伤变量和有效应力[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8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明;;类混凝土材料损伤变量与声发射参数之关系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全胜;杨更社;任建喜;;岩石损伤变量及本构方程的新探讨[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3 赵霄龙;卫军;;以超声波声速构筑混凝土冻融损伤变量[A];第八届全国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吴建营;李杰;;混凝土各向异性损伤模型的数学和热力学表述[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彤;采用基于信息融合的改进单元损伤变量识别梁式结构的损伤[D];重庆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067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1067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5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