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的非协调性识别与调控

发布时间:2017-10-28 13:05

  本文关键词:中国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的非协调性识别与调控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建设用地 空间扩展非协调性 总量控制 用地配比结构 空间配置效率 产权区域


【摘要】: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不仅是一个地域空间表达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抑或结果)。针对当前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引发的一系列可持续发展问题,如基本国情、发展诉求引发人地矛盾冲突——城市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形势严峻;城市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农用地因国家利益目标的不统一——导致用地结构配置不协调;既定城市建设用地投入总量效益“非帕累托最优”——空间配置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协调等。其不仅彰显着我国人地关系矛盾突出,而且严重制约了我国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有序推进,亟待学术界深入研究。 本文试图基于逆向思维和问题诊断视角,结合“产权区域”理论、区域外部性理论、博弈论和可持续发展治理理论等,从要素配比、区域关联、结构优化视角,即与之相对应的城市建设用地总量控制不合理,城市建设用地与农用地、生态用地配比结构不协调,以及既定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低下三个层面,构建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非协调性的理论识别体系,并基于“格局—效率检验—机理—调控”的地理学传统研究范式,基于数据的可获取性和时序的统一性,文中对2008年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非协调性的状态展开了实证分析,并就其内在规律性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 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①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进程中确实存在显然的非协调性状态——城市建设用地的总量控制是比较失败的;与农用地和生态用地的配比结构是较为不协调的;既定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配置同样存在非协调性状态,且呈现出一些规律性特征:具有区域性特征,“自然地理成本(气候、地形等)”效应、“城市规模”效应、“区位”效应、“行政等级体系”效应等。②城市建设用地投入效益的效率检验,同样验证了基于识别体系所得出的基本结论的合理性。③作用机理分析指出,“产权区域”制度和区域外部性的存在,是导致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非协调存在的根源所在——其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产权区域”地方政府的“扩张冲动”,而发展诉求、资本短缺和用地属性差异,区域地理基本属性,历史遗留以及行政区划调整等同样在期间扮演着重要角色。④“响应”调控对策措施与建议在于规范“产权区域”地方政府主体的行为,完善土地市场,促进土地发展权“区域置换”,实行差别化的分区、分类调控监督管理等。 可以说,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非协调性研究是对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过度扩张”、主张“空间约束”、“空间不匹配”等的一个积极响应与反馈,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当前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研究中相对缺乏合理性评价的不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 全文总共分为7章。 一、绪论部分。包括研究背景与意义,相关文献和基础理论的梳理,以及本文研究的基本框架、内容与技术路线。 二、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非协调性的概念辨析及其识别体系的构建。包括城市、协调与非协调、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非协调性等的概念辨析;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非协调性的特征的梳理,以及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非协调性的识别体系构建等三个部分的内容。 三、中国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非协调性的识别。首先交代了本文分析中所需的数据来源及其处理,接着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量控制非协调性,城市建设用地与农用地、生态用地配比结构非协调性,以及既定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配置非协调性三个层面,基于分区(东、中、西和东北四大经济区)、分类(行政级别、城市规模、交通条件、城市性质、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等)思维,对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非协调性状态进行了判别。 四、中国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非协调性的效率检验。内容包括非协调性与效率的关系辨析、对应研究时段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投入效益评价、以及中国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非协调性与效益的关联分析三个方面的内容。 五、中国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非协调性的内在作用机理解析。文中从产权区域与区域外部作用,,发展诉求、资金短缺与用地比列结构非协调性,制度安排、行为主体博弈与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非协调性,区域地理基本属性、发展政策与建设用地投入效率差异,历史遗留和行政区域调整六个层面,对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非协调性的内在作用机理进行了剖析。 六、中国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非协调性的优化调控。文中从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非协调性调控的基本原则、中国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非协调性调控的途径、政策与措施——具体包含“产权区域”地方政府效用函数转变、城市建设用地总量把关、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协调以及技术、体制机制配套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七、结论与展望。从主要研究结论、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以及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三个方面对全文进行了汇总。
【关键词】:城市建设用地 空间扩展非协调性 总量控制 用地配比结构 空间配置效率 产权区域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99.2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绪论12-43
  • 章节引言12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2-19
  • 1.1.1 研究背景12-16
  • 1.1.2 研究意义16-19
  • 1.2 中国城市空间扩展的研究述评19-33
  • 1.2.1 中城市空间扩展特征与模式20-22
  • 1.2.2 中国城市空间扩展效应22-24
  • 1.2.3 中国城市空间扩展机制24-26
  • 1.2.4 中国城市空间扩展对策与模拟26-28
  • 1.2.5 中外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研究的比较28-30
  • 1.2.6 小结30-33
  • 1.3 研究相关基础理论33-37
  • 1.3.1 产权(区域)理论33-34
  • 1.3.2 外部性理论34
  • 1.3.3 博弈论34-35
  • 1.3.4 系统论35
  • 1.3.5 可持续发展治理理论35-37
  • 1.4 研究框架、内容与方法37-43
  • 1.4.1 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37-39
  • 1.4.2 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术路线39-43
  • 2 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非协调性的内涵与识别体系43-57
  • 章节引言43
  • 2.1 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非协调性的概念与内涵43-45
  • 2.1.1 城市43-44
  • 2.1.2 协调与非协调44
  • 2.1.3 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非协调44-45
  • 2.2 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非协调性的特征45-49
  • 2.2.1 动态变化性特征45-46
  • 2.2.2 区域性特征46
  • 2.2.3 系统性特征46-47
  • 2.2.4 类型性特征47
  • 2.2.5 负效应特征47-48
  • 2.2.6 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非协调性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48
  • 2.2.7 可调控性特征48-49
  • 2.3 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非协调性的识别体系49-57
  • 2.3.1 识别原则49
  • 2.3.2 识别体系49-57
  • 3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非协调性的识别57-84
  • 章节引言57
  • 3.1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及处理57-58
  • 3.2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量控制非协调性识别58-59
  • 3.3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农用地配置比例结构非协调性识别59-63
  • 3.3.1 城市建设用地与农用地配置比例结构失衡的判别59-62
  • 3.3.2 城市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配置比例结构失衡的判别62-63
  • 3.4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配置非协调性的识别63-82
  • 3.4.1 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配置之区际功能匹配非协调性的判别65-72
  • 3.4.2 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配置之区内结构组合非协调性的判别72-80
  • 3.4.3 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配置综合非协调性的判别80-82
  • 3.5 小结82-84
  • 4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非协调性的效率检验84-100
  • 章节引言84
  • 4.1 非协调性与效应的辩证关系84-86
  • 4.1.1 效应是非协调性的时间函数86
  • 4.1.2 效应是非协调性的空间函数86
  • 4.2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投入效益评价86-93
  • 4.2.1 对城市建设用地及其投入效率的基本认识86-87
  • 4.2.2 城市建设用地投入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87-88
  • 4.2.3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处理88-90
  • 4.2.4 城市建设用地投入效益评价结果与空间表达90-93
  • 4.3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非协调性与效率的关联分析93-100
  • 4.3.1 区际功能匹配非协调性与投入效益的关联分析94-97
  • 4.3.2 区内结构组合非协调性与投入效益的关联分析97-98
  • 4.3.3 小结98-100
  • 5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非协调性的作用机理100-113
  • 章节引言100
  • 5.1 产权区域与区域外部作用100-103
  • 5.1.1 产权区域的属性内涵100-101
  • 5.1.2 产权区域、区域竞争和合作与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非协调性101-103
  • 5.2 发展诉求、资本短缺、效率差异与用地比例结构非协调性103-106
  • 5.2.1 发展诉求、资金短缺与城市建设用地投入103-105
  • 5.2.2 效率差异、用地流转与比例结构非协调性105-106
  • 5.3 制度安排、行为主体博弈与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非协调性106-109
  • 5.3.1 行为主体及其效用函数界定106
  • 5.3.2 制度安排对行为主体与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的影响106-109
  • 5.4 区域地理基本属性、发展政策与建设用地投入效率差异109-111
  • 5.4.1 区域地理基本属性与城市建设用地投入效率差异109-111
  • 5.4.2 发展政策与城市建设用地投入效率差异111
  • 5.5 历史遗留的影响111-112
  • 5.6 行政区划调整及其它影响因素112-113
  • 6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非协调性的调控113-123
  • 章节引言113
  • 6.1 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非协调性调控的基本原则113-116
  • 6.1.1 开源与节流并存原则113-114
  • 6.1.2 质和量并重的原则114
  • 6.1.3 总量与结构兼顾的原则114-115
  • 6.1.4 发展与保护并重的原则115
  • 6.1.5 公平与效率共融的原则115-116
  • 6.1.6 市场基础配置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116
  • 6.2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非协调性调控的途径、政策与措施116-123
  • 6.2.1 产权区域地方政府效用函数转变116-117
  • 6.2.2 城市建设用地总量控制把关117-119
  • 6.2.3 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配置协调119-121
  • 6.2.4 技术、体制机制配套121-123
  • 7 结论与展望123-133
  • 章节引言123
  • 7.1 主要研究结论123-129
  • 7.2 研究特色与创新129-131
  • 7.3 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131-133
  • 参考文献133-144
  • 后记144-146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146-1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燕飞;全坚;马尚杰;;城市空间扩展与土地价值时空关系研究——以北海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2 孙强;蔡运龙;;日本耕地保护与土地管理的历史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3 卢远;韦燕飞;邓兴礼;;城市空间扩展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南宁市区为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7年02期

4 车前进;曹有挥;马晓冬;姚士谋;郭W

本文编号:11083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1083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e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