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柱弯矩-转角骨架线特征点及性能点转角研究
本文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柱弯矩-转角骨架线特征点及性能点转角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钢筋混凝土柱 最小配箍特征值 四折线M-θ骨架线 特征点和性能点 转角
【摘要】:基于不同抗震等级钢筋混凝土(RC)柱拟静力试验研究,建议了RC柱四折线弯矩-转角(M-θ)骨架线。采用规范公式计算得到的RC柱的正截面承载力作为M-θ骨架线的峰值弯矩M_p,0.8M_p作为M-θ骨架线名义屈服点弯矩,下降至0.8M_p及0.75M_p(不考虑P-△效应)分别作为M-θ骨架线极限点的弯矩及失效点的弯矩,根据继续使用性能点i0及生命安全性能L的转角表达式,分别确定其弯矩为0.9M_p及下降至0.925M_p。基于由0penSEES数值计算得到的按规范最小配箍特征值配置箍筋的22根RC柱的水平荷载-位移(F-△)滞回曲线得到的M-θ骨架线,确定了RC柱四折线M-θ骨架线特征点及性能点的转角,确定的转角与试验值符合较好;对于生命安全性能点LS、避免倒塌性能点CP及失效点的转角,当轴压比为0.5时,其与美国标准的规定基本一致,当轴压比为0.9时,其大于美国标准的规定。提出了RC柱的损坏程度与其M-θ骨架线特征点及性能点转角的关系,可用于判别地震作用下RC框架柱的损坏程度以及是否达到其预定的抗震性能目标。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柱 最小配箍特征值 四折线M-θ骨架线 特征点和性能点 转角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91315301)
【分类号】:TU375.3
【正文快照】: prevention)为RC构件的性能点。Update to ASCE/0弓I目 SEI 41 concrete provisions规定,对于压弯破坏的RC柱,性能点10的变形(名义屈服变形与塑性变形之随着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程序日趋成熟,以及 和)不大于性能点LS变形的0.67倍,性能点LS的超高层建筑和超限高层建筑增多,弹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蒋欢军;吕西林;;钢筋混凝土柱对应于各地震损伤状态的侧向变形计算[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2期
2 蒋欢军;王斌;吕西林;;钢筋混凝土梁和柱性能界限状态及其变形限值[J];建筑结构;2010年01期
3 钱稼茹;冯宝锐;;不同抗震等级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4年07期
4 齐虎;孙景江;林淋;;OPENSEES中纤维模型的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7年04期
5 万海涛;韩小雷;季静;;基于性能设计方法的钢筋混凝土柱构件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杨;李忠献;丁阳;;竖向杆系构件地震损伤的模糊评估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年02期
2 王秀丽;李喜娟;侯甲恒;;带有支撑的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受力性能[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3 解琳琳;叶献国;种迅;蒋庆;;OpenSEES中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模型关键问题的研究与验证[J];工程力学;2014年03期
4 王宇航;聂建国;樊健生;杨小刚;;罕遇地震下曲线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墩柱扭转效应[J];工程力学;2014年09期
5 韩军;李英民;陈伟贤;罗文文;;基于ABAQUS三维梁单元的混凝土材料子程序二次开发[J];建筑结构;2011年05期
6 蒋欢军;张桦;;钢筋混凝土梁对应于各地震损伤状态的变形计算[J];结构工程师;2008年03期
7 李英民;于婧;夏洪流;;施工缝模型及在钢筋混凝土柱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1年05期
8 戚永乐;韩小雷;周新显;;钢筋混凝土梁变形指标限值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4年04期
9 刘海峰;;基于延性的混凝土结构抗震钢筋性能的讨论和建议[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解琳琳;叶献国;种迅;蒋庆;;钢筋混凝土柱低周反复试验数值分析的参数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帼昌;张春雨;;土木工程分析软件Opensees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A];'2011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尚兵;庄茁;;基于ABAQUS梁单元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子程序[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周博文;种迅;叶献国;解琳琳;;基于OpenSEES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非线性分析[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2年
4 解琳琳;叶献国;种迅;蒋庆;;钢筋混凝土柱低周反复试验数值分析的参数研究[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12年
5 刘小娟;蒋欢军;;锈蚀钢筋混凝土柱变形性能研究[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4年
6 吴刚明;邓长根;徐忠根;;OpenSEES在钢结构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A];钢结构工程研究(十)——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4届(ISSF-2014)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静;LRB隔震桥梁的可靠性与等效线性化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万海涛;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抗震性能试验及其基于变形性能的参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万福磊;建筑结构连续性倒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1年
4 张行;地震作用下高墩刚构桥动力稳定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董三升;高强混凝土加芯柱及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6 戚永乐;基于材料应变的RC梁、柱及剪力墙构件抗震性能指标限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王维;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宏观有限元的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8 李宁波;复合钢管高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9 许浒;大开间多层砖砌体结构抗地震倒塌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10 吕海霞;高层结构基于整体及构件损伤指标的地震失效评价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森亮;某工程型钢混凝土转换梁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伟;弯剪破坏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变形能力与配箍要求评价[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周康;基于OpenSees和特征建模的连续梁桥设计分析系统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4 刘晓鸥;已建中小学单跨框架教学楼抗震性能评估与加固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罗雄海;FRP组合桥梁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黄允宜;基于柔度法的梁柱单元桥梁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于澎涛;三维结构弹塑性分析软件Canny的研究及应用[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8 陈伟贤;框剪结构弹塑性反应分析程序二次开发及抗震性能校验[D];重庆大学;2010年
9 黄俊聪;带腋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基础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杨年祥;RC框架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伯权,白绍良,徐云中,黄宗明;钢筋混凝土柱低周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8年04期
2 吕西林;周定松;蒋欢军;;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变形能力及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6期
3 张国军;吕西林;白国良;;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高轴压比框架柱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6期
4 孙治国;司炳君;王东升;郭迅;于德海;;高强箍筋高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J];工程力学;2010年05期
5 杨晓明,丰定国,杨睿;不同加载制度下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5年09期
6 白绍良,张友为,黄宗明;不同轴压比下钢筋混凝土柱的低周疲劳性能[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7 邱法维,李文峰,潘鹏,钱稼茹;钢筋混凝土柱的双向拟静力实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1年05期
8 王全凤;沈章春;杨勇新;黄奕辉;曾志兴;;HRB400级钢筋混凝土短柱抗震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8年02期
9 吕西林;张国军;陈绍林;;高轴压比高强混凝土足尺框架柱抗震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9年03期
10 王清湘,赵国藩,林立岩;高强混凝土柱延性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95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伟栋;配置高强钢筋的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2 杨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军;方江龙;蒋知峰;;TrueType字体中心骨架线提取算法研究[J];机械制造;2010年01期
2 胡开全;张燕;;基于Microstation V8实现制图效果与GIS数据要求的统一[J];城市勘测;2011年04期
3 冯国慧;无骨架线圈组件成形夹具[J];航天工艺;1997年05期
4 王媛媛;段建刚;;使用南方CASS5.1在地形图缩编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吉林水利;2008年S1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涛;毋河海;;顾及多因素的面状要素多层次骨架线提取[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高王军;郭建华;赵双臣;郭圣猛;罗吉;;基于内侧缓冲区算法的多边形骨架线提取模型[A];第二十一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高寿峰;李亚;;面状要素自动注记关键技术的研究[A];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智深;基于降维技术的大比例尺城市居民地匹配方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2 卢文静;光干涉图像骨架线提取的偏微分方法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286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128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