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地下结构对基坑位移的遮拦效应研究
本文关键词:既有地下结构对基坑位移的遮拦效应研究
【摘要】:城市发展使得基坑工程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既有地下结构物的保护问题已经引起很多工程界人士的重视,但是既有结构物的存在也同样改变了基坑位移场,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引起重视,正确认识地下建筑物对位移场的遮拦作用对基坑支护设计时确定基坑的保护等级、施工过程中保护临近已建地铁车站及周围建筑的安全显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机理分析,结合敏感性理论,发现既有地下结构对基坑水平位移的遮拦效应明显,特别是当地下建筑物与基坑围护墙间距在0.5H时,遮拦作用最为明显,而当距离大于2H后,遮拦效应可以忽略。
【作者单位】: 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山东省城市地下工程支护及风险监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济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济南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20114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08228)
【分类号】:TU470
【正文快照】: Urban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Support and Risk Monitoring of Shandong Province,Jinan 250022;3.School of Resources andEnvironment,University of Jinan,Jinan 250022,China;4.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维申,章光;节理岩体参数对围岩破损区影响的敏感性分析[J];地下空间;1994年01期
2 章光;朱维申;;参数敏感性分析与试验方案优化[J];岩土力学;199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维申,章光;节理岩体参数对围岩破损区影响的敏感性分析[J];地下空间;1994年01期
2 张珂;臧顺来;郭成;;板料弯曲成形数值模拟参数敏感性分析[J];锻压技术;2007年02期
3 侯鹏;罗玉屏;许宏伟;;基于敏感性分析的公路隧道交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7年05期
4 冯德成;胡伟超;于飞;曹鹏;张鑫;;沥青路面材料热物性参数对温度场的影响及敏感性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11期
5 钟岱辉,马玉梅;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参数敏感性分析[J];工业建筑;2005年S1期
6 赵瑞;董兰凤;;冻土路基温度场参数优化敏感性分析[J];公路;2012年12期
7 张萌;伞冰冰;朱召泉;;伞形膜结构的索长误差敏感性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8 吕方明;王坤;危奇;黄树红;鲁录义;张燕平;;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转疲劳性能估算方法的参数灵敏度分析[J];动力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9 杨蒙;谭跃虎;李二兵;马聪;段建立;;基于敏感性分析的围岩力学参数反演方法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年05期
10 苏永华;罗正东;常伟涛;;基于模拟试验的加筋切填路基变形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谷宁;张运良;;节理参数对水电站地下洞室围岩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2 伞冰冰;张萌;朱召泉;;索长误差对鞍形膜结构初始形态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A];第十四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蔡新;严伟;宋小波;郭兴文;江泉;;充填管袋堤坝结构安全敏感性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3年)[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鑫;沥青路面热反射与热阻技术降温机理与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易小明;裂隙岩体损伤位移反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3 刘春;深埋大断面隧道施工力学性态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4 刘燕;地铁换乘枢纽后建车站施工影响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毕忠伟;岩体力学参数推断的Bayes方法及截尾可靠度的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08年
6 赖金星;高海拔复杂围岩公路隧道温度场特征与结构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7 管俊峰;钢筋混凝土结构仿真模型试验理论与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伟;基于预应力锚杆模型的节理岩体稳定性非连续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9 卢兴利;深部巷道破裂岩体块系介质模型及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10 姜屏;基于位移实时监测的季节冰冻区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宁;水电站地下洞室节理围岩的地震稳定性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袁小龙;基于应变软化模型的扁平大跨度隧道开挖过程稳定性分析[D];郑州大学;2012年
3 孙少锐;树根桩加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与评价[D];河海大学;2001年
4 聂宁;弹性挡土结构变形性态的数值模拟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5 王千;龙滩工程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和支护参数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邹德强;高填方路基沉降反演及预测方法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4年
7 王雁南;地下钢筋混凝土岔管的工作性态研究与参数敏感性分析[D];河海大学;2006年
8 王志良;岩石隧洞弹塑性位移反分析模型与参数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焦红星;高地应力区隧洞围岩稳定性分析[D];河海大学;2006年
10 郑晓慧;软岩洞室喷锚支护合理时机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武,张宪宏;节理岩体的弹性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1987年04期
2 章光;朱维申;;参数敏感性分析与试验方案优化[J];岩土力学;199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翔;地下建筑结构应充分考虑抗震问题——1995年阪神地震破坏的启示[J];工程抗震;2002年04期
2 陈健云,胡志强,林皋;大型地下结构三维地震响应特点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梅英宝,朱向荣;关于地下结构轴力监测方法的一点看法[J];工业建筑;2003年02期
4 褚彦霞 ,顾世峰;浅谈地下结构防水渗漏的问题[J];黑河科技;2003年03期
5 严松宏,高峰,高波;地下结构抗震动力可靠度分析[J];铁道学报;2004年05期
6 边金;陶连金;郭军;;浅埋地下结构和土层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反应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5年04期
7 洪兵;;简述地下结构的设计方法[J];民防苑;2005年05期
8 王海波,解国梁,杨光,汪志强;一个地下结构的受力特点及分析方法[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9 刘华北,宋二祥;埋深对地下结构地震液化响应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杜义欣;刘晶波;伍俊;杜修力;;常规爆炸下地下结构的冲击震动环境[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拴成;陈拓其;;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评价[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2 刘志贵;万仁辉;;与地下结构抗震相关的若干问题探讨[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3 刘志贵;;与地下结构抗震相关的若干问题探讨[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4 宋二祥;;地下结构的有限元分析[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1999年
5 ;《地下结构》一书“前言”的有关部分(摘引)[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6 ;《地下结构有限元法解析》一书“前言”的有关部分(摘引)[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7 刘晶波;闰秋实;杜义欣;伍俊;;地铁地下结构内爆炸动力反应问题研究[A];第六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马民杰;李慧剑;张蔚;;地下结构破坏影响因素分析及数值模拟[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刘晶波;王文晖;刘祥庆;;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对比研究[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宋二祥;;地下结构的有限元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刘宇鑫 实习生 李山;紧邻楼房施工须有安全保证[N];北京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涛;地下结构随机荷载反演与可靠性分析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2 覃亚伟;大型地下结构泄排水减压抗浮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孙海峰;地下结构地震破坏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4 庄海洋;土—地下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及其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5 王璐;地下建筑结构实用抗震分析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孙超;地铁地下结构抗震性能及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年
7 李芳成;地下结构可靠性广义特征与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3年
8 赵冬冬;城市地铁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清华大学;2013年
9 王文沛;浅埋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10 严松宏;地下结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及其动力可靠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毅;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横向应变传递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8年
2 欧阳燕青;直下型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D];湘潭大学;2009年
3 张国才;坡地地下结构浮力计算方法研究与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姚军;地铁地下结构地震响应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5 高海;地下水对某已建地下结构的浮起作用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李建文;多因素致某地下结构破坏成因的数值模拟[D];燕山大学;2011年
7 岳庆霞;复杂荷载条件地下结构的可靠性评价[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8 付鹏程;地铁地下结构震动变形的实用评价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9 郑伟龙;北京地区地下结构上的浮力作用机理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10 戴皓华;人防地下结构抗震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381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138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