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indlin解的单桩竖向附加应力系数
本文关键词:基于Mindlin解的单桩竖向附加应力系数
更多相关文章: Mindlin应力解 单桩 端阻 侧阻 附加应力系数
【摘要】:基于考虑桩径影响的竖向荷载下Mindlin应力解,将单桩端阻、矩形分布侧阻、正三角形分布侧阻产生的应力表达为各分项阻力与相应附加应力系数的乘积,并将附加应力系数表示为以深径比h/d和距径比ρ/d为自变量的函数以描述其空间变化。这样使得附加应力系数物理意义直观明晰,应用简单。通过对单桩附加应力系数的三维图形和附加应力系数表的分析表明:①端阻附加应力系数由桩端平面呈现柱状分布随深度演变为锥形分布,空间衰减迅速;端阻附加应力系数基本不随长径比l/d而变;②侧阻附加应力系数由桩端平面的长桶喇叭形分布演变为漏斗形分布,空间衰减缓慢;正三角形分布侧阻与矩形分布侧阻相比,其附加应力系数上部较大,且衰减较快;③侧阻是群桩应力叠加效应的主要因素,端阻影响甚微。
【作者单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J07B01)
【分类号】:TU473.12
【正文快照】: 引言桩端平面以下竖向正应力σz是计算地基基础沉降的基本参数。Mindlin(1936年)首先给出弹性半空间体内作用集中力的应力和位移解析式[1];Geddes(1966年)根据Mindlin解积分得到了将端阻简化为集中力、将侧阻简化为作用于中心轴线的矩形分布线集中力和正三角形分布线集中力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岿华;胡德生;李海林;;锚索锚头周边的附加应力场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03期
2 李玉根;;梯形荷载作用下土中附加应力计算[J];榆林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陈奇;;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探讨[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0年05期
4 刘能科,徐金明;沉降统一计算模式及其可视化实现[J];岩土力学;2004年S2期
5 宰金珉,王旭东,余闯;复合桩基地基土中附加应力分布特征及沉降计算简化方法[J];工业建筑;2005年05期
6 何世秀;史萍;王绪民;;关于压缩模量公式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6年03期
7 韩佳泳;;堆载法基桩竖向承载力试验的系统误差探讨[J];四川建筑;2006年04期
8 郭菊彬;宋吉荣;张昆;;基坑降水引起建筑物地基沉降计算探讨[J];工程勘察;2006年12期
9 李列;;浅谈某高层建筑施工中剪力墙裂缝的形成原因及处理措施[J];甘肃科技纵横;2007年03期
10 陈辉;李江;;超高层建筑的基础桩承载性能研究及环境效应分析[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9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志宏;吴恒;张信贵;;附加应力在土体中传递分布的细观模型[A];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孙林娜;龚晓南;齐静静;;刚性承台下刚性桩复合地基附加应力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邓洪亮;;大直径桩端阻力面积修正系数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王羡农;;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竖向附加应力的确定[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5 韩佳泳;李北海;;堆载法基桩竖向抗压试验的系统误差探讨[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6 陈仁朋;陈云敏;黄海丹;;群桩共同作用的简化分析法[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7 麻玉鹏;丁继辉;王维玉;宇云飞;;基于Mindlin应力解和位移解的地基沉降量的数值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8 袁满;王维玉;杨昌民;;粘土地基上基础最终沉降量的数值计算与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9 袁满;李雷鸣;丁继辉;;非均布荷载作用下各向异性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4年
10 侯伟生;;软基上建筑工程沉降和倾斜处理技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第四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叶国群;新建房屋地基沉降的控制与处理[N];建筑时报;2006年
2 王永义 高光虎 张海波;浅析钢筋砼结构裂缝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N];中华建筑报;2007年
3 孔令俊(作者单位:省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谈现浇砼楼板裂缝成因及防治[N];安徽经济报;2006年
4 杨高举;砂石垫层在小型建筑物中的应用[N];伊犁日报(汉);2007年
5 苏萍 杨俊媛;高层建筑的关键在于基础[N];红河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代志宏;城市建设的附加应力与地质极限问题[D];广西大学;2003年
2 冯海宁;顶管施工环境效应影响及对策[D];浙江大学;2003年
3 谭志祥;采动区建筑物地基、基础和结构协同作用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4年
4 杨庆光;深厚软土中复合地基技术的试验及理论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卢萌盟;复杂条件下复合地基固结解析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孙林娜;复合地基沉降及按沉降控制的优化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水伟厚;冲击应力与10000kN.m高能级强夯系列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4年
8 吴保全;粉土中格栅结构复合地基的原理与技术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世毅;水平层状地基中附加应力与沉降计算分析[D];长安大学;2003年
2 李四全;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性状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3 由丽雯;采动区建筑物抗变形结构优化设计与造价对比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4 徐晨;桩筏基础沉降计算及整体分析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王向余;群桩基础应力分析与沉降计算[D];天津大学;2004年
6 刘元林;新建城市地下通道对道路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王(王争);考虑土—桩—筏协调变形的桩筏基础简化分析方法[D];浙江大学;2004年
8 张传海;竖向荷载作用下复合桩基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河海大学;2007年
9 贝耀平;Y形沉管灌注桩挤土效应和沉降分析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10 辛明静;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454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145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