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理迹长与隙宽的相关性对裂隙岩体水力学特性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节理迹长与隙宽的相关性对裂隙岩体水力学特性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渗透力学 水力耦合 渗透率 表征单元体积 相关关系 幂律分布
【摘要】:节理迹长与隙宽的相关性影响节理网络的分布和透水性,最终影响裂隙岩体的水力学特性。为此,结合Sellafield处置库工程,从统计学的角度研究节理迹长和隙宽符合幂律分布时的相关关系,基于离散元软件UDEC分析节理迹长和隙宽的相关性对裂隙岩体水力耦合特性的影响,给出一套考虑节理参数相关性的裂隙岩体水力学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节理迹长与隙宽符合幂率分布时,其相关关系呈指数函数形式;考虑两者相关性时,裂隙岩体的渗透率张量及表征单元体积均变大,因此不可忽略节理参数相关性的影响。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水工岩石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110219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130742) 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IRT1031)
【分类号】:TU452
【正文快照】: 1引言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裂隙岩体就成为实际工程中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岩体内的随机节理形态、产状、大小各异,使得岩体的水、力学特性表现出复杂性、非均匀性及各向异性。如何真实模拟裂隙在岩体内的分布是研究裂隙岩体水力学特性的关键。目前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是根据节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贾洪彪,唐辉明,刘佑荣;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研究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2001年01期
2 方涛;柴军瑞;胡海浪;徐文彬;;Monte Carlo方法在岩体裂隙结构面模拟中的应用[J];露天采矿技术;2007年01期
3 龙治国,刘佑荣,倪恒;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在滑坡中的应用[J];土工基础;2002年04期
4 王涛,盛谦,陈晓玲;基于直接法节理网络模拟的三维离散单元法计算[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0期
5 刘泉声;吴月秀;刘滨;;应力对裂隙岩体等效渗透系数影响的离散元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6 吴月秀;刘泉声;卢海峰;李金兰;;UDEC中Saeb-Amadei节理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科锋;柴军瑞;吴坤占;;Monte-Carlo裂隙网络图的计算机处理与自动剖分[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S1期
2 马峰;曾武林;陈刚;蔺文静;王贵玲;;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深部岩体二维裂隙网络模拟[J];地质科技情报;2011年04期
3 杨超;徐光黎;赖方军;李志鹏;;节理岩质边坡随机块体搜索的一种简便方法[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3年09期
4 胡鹏;朱国荣;江思珉;;裂隙网络模型在地下水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工程勘察;2013年11期
5 宋琨;罗关俊;高连通;朱华;;地下石油储备库岩体力学参数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2013年06期
6 张辛;宋宏伟;于青春;张莉丽;;中等延展性裂隙岩体典型单元体及其渗透张量[J];工程勘察;2014年05期
7 曹洋兵;晏鄂川;胡德新;季惠彬;;岩体结构面产状测量的钻孔摄像技术及其可靠性[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8 王志国;宋明启;贾永英;马一太;项新耀;;基于不可逆热力学原理的油藏多孔介质耦合作用模型[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4年11期
9 李小琴;李文平;;剪胀对复杂裂隙岩体渗透性影响的离散元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4年05期
10 方涛;柴军瑞;徐文彬;;岩体裂隙网络渗流模型的数值解法[J];矿业快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先齐;徐卫亚;钮新强;崔玉柱;;离散单元法研究进展及应用综述[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泉声;吴月秀;刘小燕;;二维粗糙裂隙网络的计算机模拟[A];第二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保华;循环加载下岩石裂隙变形与渗流的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柳群义;红层路堑边坡稳定性与防治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李小琴;坚硬覆岩下重复采动离层水涌突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李攀峰;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工程地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5 孙少锐;裂隙岩体地下洞室超欠挖预测及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6 王广德;复杂条件下围岩分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7 巨能攀;大跨度高边墙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评价及支护方案的系统工程地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8 姜永东;三峡库区边坡岩土体蠕滑与控制的现代非线性科学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9 张宜虎;岩体等效水力学参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6年
10 侯艳丽;砼坝—地基破坏的离散元方法与断裂力学的耦合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明;裂隙化岩体渗流特征及涌水量数值模拟[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朱贵娜;复杂岩体三维岩石块体系统构建方法及程序研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王育奎;海底隧道渗流场分布规律及涌水量预测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刘艳章;岩体结构面分布的分形特征及岩体质量评价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
5 杨继清;关于岩体结构网络模拟的计算机辅助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6 王蓬;节理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D];同济大学;2008年
7 尹锡杰;巴东云沱狮子包边坡稳定性块体理论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8 王中锋;基于近景摄影测量法超前预报掘进隧洞中的不稳定块体[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9 王科锋;水工渗流数值分析软件与裂隙网络的计算机图形处理[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10 张小飞;露天矿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开挖边坡角的确定[D];中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文,林韵梅;结构面岩体的网络模拟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2 贾洪彪,唐辉明,刘佑荣;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研究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2001年01期
3 殷有泉;考虑损伤的节理本构模型[J];工程地质学报;1994年04期
4 陈剑平,,王清,肖树芳;岩体裂隙网络分数维计算机模拟[J];工程地质学报;1995年03期
5 方涛;柴军瑞;胡海浪;徐文彬;;Monte Carlo方法在岩体裂隙结构面模拟中的应用[J];露天采矿技术;2007年01期
6 仵彦卿;岩体水力学基础(五)——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裂隙网络模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7年05期
7 闫子舰;夏才初;王晓东;张春生;;岩石节理流变力学特性及其本构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8 马宇,赵阳升,段康廉;岩体裂隙网络的二维分形仿真[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9 王岩;;Monte Carlo方法应用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10 王涛,朱焕春,李浩,龚治国,荣冠;论生成节理随机数的直接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月秀;粗糙节理网络模拟及裂隙岩体水力耦合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丽;王恩志;王思敬;;裂隙岩体精细结构描述及工程特性数值试验[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S2期
2 赵旭平;;工程建设中裂隙岩体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08年S1期
3 张树光;赵亮;徐义洪;;裂隙岩体传热的流热耦合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刘泉声;吴月秀;刘滨;;应力对裂隙岩体等效渗透系数影响的离散元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5 韩建新;李术才;李树忱;仝兴华;李文婷;;多组贯穿裂隙岩体变形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6 王月英;姚军;黄朝琴;;裂隙岩体流动模型综述[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杨建平;陈卫忠;吴月秀;谭贤君;;裂隙岩体等效渗透系数张量数值法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8 周志芳;裂隙岩体三维渗流问题的边界元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1年04期
9 刘培泰,张景德,王乃光,潘和平,刘吉善;裂隙岩体强度试验单点法及其前景[J];工程地质学报;1994年03期
10 朱珍德,孙钧;裂隙岩体的渗流场与损伤场耦合分析模型及其工程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永胜;魏安;李隽蓬;;非贯通裂隙岩体裂纹扩展规律及破坏机制[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二)[C];1992年
2 李宁;张平;陈蕴生;;裂隙岩体试验研究进展与思考[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3 吉小明;;裂隙岩体多重介质流固耦合分析的全耦合数学模型与有限元公式[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4 柴军瑞;;裂隙岩体水-岩-热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综述[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5 梁作景;;坚硬裂隙岩体中洞库的锚喷支护[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6 蒋爵光;凌建明;;非贯通裂隙岩体的损伤模型及其强度预测[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7 李新平;朱维申;;裂隙岩体的损伤断裂模型与强度特性分析[A];岩石力学测试技术及高边坡稳定性——第二次湖北省暨武汉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8 刘晓丽;王恩志;王思敬;刘顺贵;;裂隙岩体渗透性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吴刚;;裂隙岩体模型的卸荷破坏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10 郑少河;姚海林;葛修润;;裂隙岩体非稳态渗流特性分析[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志伟;“杰青”催化出来的优秀科学家[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强;非贯通裂隙岩体破坏细观特征及其宏观力学参数确定方法[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2 张莉丽;裂隙岩体渗透典型单元体存在性[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易小明;裂隙岩体损伤位移反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4 向文飞;裂隙岩体表征单元体及力学特性尺寸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杨慧;水—岩作用下多裂隙岩体断裂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路威;裂隙岩体水流—传热模型试验与计算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杨建平;裂隙岩体宏观力学参数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8 路亚妮;裂隙岩体冻融损伤力学特性试验及破坏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9 杨海清;裂隙岩体动态损伤局部化机理的理论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0年
10 宋桂红;加锚裂隙岩体整体力学性质研究与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辛;基于等效渗透张量的裂隙岩体典型单元体存在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王利戈;多裂隙岩体的破坏机理试验及数值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韩松峰;裂隙岩体在水—岩作用下的损伤机理分析及其加固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4 白兰兰;裂隙岩体热流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张海波;动、静荷载作用下不同倾角裂隙岩体力学性能试验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6 项吕;渗流影响下裂隙岩体损伤断裂机制的数值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徐剑;层状裂隙岩体弹塑性损伤特性的分析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孙健;裂隙岩体热—水—力三场耦合米级尺度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齐曲;裂隙岩体的随机分析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赵林;基于分形理论的裂隙岩体注浆扩散规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606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160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