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硬岩裂纹起裂强度和损伤强度取值方法探讨

发布时间:2017-11-11 01:26

  本文关键词:硬岩裂纹起裂强度和损伤强度取值方法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起裂强度 损伤强度 声发射 体积应变刚度 计算方法


【摘要】:岩石裂纹起裂强度σci和损伤强度σcd的研究对探讨岩石渐进破坏过程和脆性破坏机制,建立岩石的起裂强度和长期强度准则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系统总结了岩石起裂强度和损伤强度的4种计算方法,包括裂纹应变模型计算法,声发射参数取值法,侧向应变、体积应变曲线观察法和移动点回归法,并以大理岩和花岗岩在单轴压缩条件下为例,详细描述了用不同方法计算σci和σcd时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裂纹应变模型法物理意义明确,可以方便和准确地确定岩石的σci和σcd;声发射撞击率可以定性或半定量了解岩石的渐进破坏和损伤过程,但无法准确定量确定σci和σcd;移动点回归法计算体积应变刚度时受取值点间隔影响较大,而且加载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并不明显,难以确定起裂强度值。研究结论可为加深对岩石裂纹起裂强度和损伤强度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了解两个强度值的计算方法并合理选取其计算方法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试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No.2014CB046902)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交叉与合作团队”(人教字〔2012〕119号)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No.KZCX2-EW-QN1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172288)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1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对矿产资源、水、电能源需求急剧增加,而作为国民命脉经济的煤炭资源逐步转向深部开采,开采深度达千米以下的矿井越来越多;水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充分利用我国西南山区丰富的水资源可以大大缓解我国东部电力供应紧张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传庆;冯夏庭;周辉;张春生;吴世勇;;深部试验隧洞围岩脆性破坏及数值模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10期

2 侯哲生;龚秋明;孙卓恒;;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完整大理岩基本破坏方式及其发生机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3 王洪亮;范鹏贤;王明洋;李文培;钱岳红;;应变率对红砂岩渐进破坏过程和特征应力的影响[J];岩土力学;2011年05期

4 刘宁;张春生;褚卫江;;深埋隧洞开挖损伤区的检测及特征分析[J];岩土力学;2011年S2期

5 刘宁;张春生;褚卫江;;锦屏深埋大理岩破裂特征与损伤演化规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8期

6 汪斌;朱杰兵;严鹏;黄书岭;邬爱清;;大理岩损伤强度的识别及基于损伤控制的参数演化规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S2期

7 梁昌玉;李晓;张辉;李守定;赫建明;马超锋;;中低应变率范围内花岗岩单轴压缩特性的尺寸效应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8 彭俊;荣冠;周创兵;王小江;侯迪;;水压影响岩石渐进破裂过程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卓恒;侯哲生;张爱萍;;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完整大理岩破坏机制的断裂力学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2 孙卓恒;侯哲生;张爱萍;;锦屏二级水电站大理岩拉张型板裂化破坏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3 李杰;王明洋;张宁;范鹏贤;;深部岩体动力变形与破坏基本问题[J];中国工程科学;2013年05期

4 杨云浩;陈鸿杰;王伟;;弹塑性各向异性损伤模型的FLAC~(3D)开发与数值验证[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3年12期

5 王振;唐春安;马天辉;李连崇;杨岳峰;李根;;深埋硬岩隧洞落底开挖诱发围岩损伤破坏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6 伍小林;王学滨;潘一山;;粒径及洞室形状对围岩应力、应变影响的模拟[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7 曾胜;李振存;陈涵杰;赵健;;干湿循环下红砂岩强度衰减规律及工程应用[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8 贾利春;陈勉;张伟;朱千千;金衍;;火山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05期

9 孙华飞;杨永明;鞠杨;张钦刚;彭瑞东;;开挖卸荷条件下煤岩变形破坏与能量释放的数值分析[J];煤炭学报;2014年02期

10 刘宁;张春生;陈祥荣;侯靖;褚卫江;;深埋隧洞开挖围岩应力演化过程监测及特征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梁昌玉;李晓;王声星;李守定;赫建明;马超锋;;岩石单轴压缩应力-应变特征的率相关性及能量机制试验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3年

2 严鹏;李涛;卢文波;陈明;周创兵;;深埋隧洞爆破开挖荷载诱发围岩损伤特性[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贾雪娜;应变岩爆实验的声发射本征频谱特征[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2 夏洪满;高恒阻大变形锚索力学特性及现场防冲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3 孙博;高埋深地下洞室围岩破坏机理及其稳定性的细观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吝曼卿;模拟地下工程应力环境梯度加载下的岩爆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5 路亚妮;裂隙岩体冻融损伤力学特性试验及破坏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6 赵凯;岩溶地区石灰岩疲劳特性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7 姜春露;富水孔隙砂岩含水层扰动过程的水动力学特征[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8 程骋;应变岩爆的岩体刚度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振;深埋硬岩隧洞围岩破坏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李伟;隧道过沟谷地段的稳定性分析[D];湖南大学;2012年

3 谭清;高应力下大理岩卸荷破裂分形及应变能转化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秦磊;柱状节理玄武岩卸载破坏规律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2年

5 付义胜;常规三轴强度准则对试验数据的拟合和评价[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赵晓军;锦屏大理岩时效性力学试验及本构模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秦阳;大埋深岩爆高风险隧洞围岩稳定性与锚杆参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8 董千;地下洞室群爆破开挖对相邻洞室松动圈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9 王军;枣泉煤矿回采巷道支护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10 邓映香;循环爆破加载下工程岩体损伤演化特性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拴臣;张新望;;煤和岩石弹性模量测定结果计算探讨[J];河北煤炭;2010年03期

2 高富强;杨军;刘永茜;张华;;岩石准静态和动态冲击试验及尺寸效应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9年04期

3 尤明庆,华安增;岩样单轴压缩的尺度效应和矿柱支承性能[J];煤炭学报;1997年01期

4 陈秀铜;李璐;;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区域三维初始地应力场反演回归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年06期

5 尤明庆,华安增;岩石试样单轴压缩的破坏形式与承载能力的降低[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年03期

6 尤明庆,邹友峰;关于岩石非均质性与强度尺寸效应的讨论[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3期

7 任旭华,李同春,陈祥荣;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引水隧洞衬砌及围岩结构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8 谷明成,何发亮,陈成宗;秦岭隧道岩爆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9期

9 王学滨,潘一山,任伟杰;基于应变梯度理论的岩石试件剪切破坏失稳判据[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5期

10 谢兴华,速宝玉,詹美礼;基于应变的脆性岩石破坏强度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书岭;高应力下脆性岩石的力学模型与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2 胡云华;高应力下花岗岩力学特性试验及本构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立云;许凤光;高峰;王利;车发星;;岩桥贯通机理的断裂力学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23期

2 郭彦双;黄凯珠;朱维申;周锦添;李术才;;辉长岩中张开型表面裂隙破裂模式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3 李术才,朱维申;复杂应力状态下断续节理岩体断裂损伤机理研究及其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年02期

4 谭卓英,吴恒,王思敬,张永双,张建国;岩石孔底断裂控制机理研究[J];广西科学;1999年04期

5 张盛;王启智;;采用中心圆孔裂缝平台圆盘确定岩石的动态断裂韧度[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6 李战鲁;王启智;;加载速率对岩石动态断裂韧度影响的实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12期

7 周维垣,杨若琼,剡公瑞;岩体边坡非连续非线性卸荷及流变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7年03期

8 邓广哲,朱维申;岩体裂隙非线性蠕变过程特性与应用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年04期

9 李振华,李化敏,熊祖强;煤的微细观裂纹损伤模型[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3年05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晓;宋彦琦;沙宁;邱桂林;刘江;;基于ABAQUS扩展有限元的岩石裂隙扩展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陈蕴生;张平;吕强;;非贯通裂隙介质变形与强度效应的试验研究[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3 徐靖南;朱维申;;压剪应力作用下多裂隙雁行破坏机制及强度判定准则[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次大会论文集[C];1994年

4 沙宁;宋彦琦;王晓;邱桂林;刘江;;大理岩中的预制单裂纹扩展贯通实验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建军;刘先贵;;油气储层裂缝扩展的动力学模型[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1年

6 付永胜;魏安;李隽蓬;;非贯通裂隙岩体裂纹扩展规律及破坏机制[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二)[C];199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彦双;脆性材料中三维裂隙断裂试验、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张大林;流形方法在岩体断裂特性与裂纹发展过程数值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磊;基于能量原理的岩石边坡稳定性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1692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1692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e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