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强震破坏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11 03:14

  本文关键词: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强震破坏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 抗震设计 破坏模式 刚度比 屈强比


【摘要】:规范对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在强震中引导的破坏模式不够明确,抗整体倒塌性能不易控制。基于震害现象总结了底框结构的典型破坏模式,分析了影响破坏模式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底框结构的合理破坏模式。通过算例分析考察了抗侧刚度比和屈强比对底框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及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强震宜引导底框层作为薄弱部位耗能;刚度比和屈强比是影响底框房屋破坏模式的主要因素,刚度比越大,屈强比越小,底框层破坏程度越严重,上部楼层破坏程度越轻;7度区宜控制刚度比在1.25~2.0之间,屈强比在0.6~0.8之间,当刚度比较小时可适当减小屈强比,刚度比较大时可适当增大屈强比。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08486) 重庆市建设科技计划项目(2011-2-87)
【分类号】:TU352.11;TU312.3
【正文快照】: 引言临街建筑往往需要较大的底层商业空间,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以下简称底框房屋)在我国中小城市和乡镇地区应用普遍。近年来的地震如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等震害表明底框房屋在地震中容易形成明显的薄弱层,造成严重破坏或倒塌[1-4],底框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及在地震区的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远;周劲炜;刘宜丰;肖克艰;吴小宾;毕琼;罗乾跃;;汶川地震建筑物震害[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2 高小旺,王菁,肖伟,孟钢,王金妹,刘江涛;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第二层与底层侧移刚度比的合理取值[J];工程抗震;1998年03期

3 高小旺,李荷,王菁,肖伟,王金妹,孟钢;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竖向均匀性探讨[J];建筑结构;1998年04期

4 夏敬谦;底部框剪砌体房屋抗震性能的研究[J];建筑科学;1995年03期

5 高小旺,孟俊义,廖兴祥,李荷,何江,王菁,肖伟,王金妹,汪颖富,吴,周培正,薄庭辉,宗志桓;七层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1/2比例模型抗震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1995年04期

6 薛建阳,赵鸿铁,杨勇;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动力计算模型及侧向刚度控制[J];力学季刊;2002年04期

7 杨佑发,邹银生;底部两层框剪砖房层间侧移刚度比的合理取值[J];力学季刊;2003年01期

8 熊立红;高连军;熊朝晖;刘明5;;底框剪-砌体房屋抗震性能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9 高小旺;地震作用下多层剪切型结构弹塑性位移反应的实用计算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1984年03期

10 梁兴文,王庆霖,梁羽风;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1/2比例模型拟动力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业军,刘学应,汤德义,谢家明,汪恭怀;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震害预测及体会[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2年04期

2 王凤华;黄襄云;周福霖;;新型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参数对古塔结构减震效果影响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3 黄慎江,方高倪,吴运传;高层建筑层间位移控制的探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4 左春仁,左振宇;基于地震损伤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J];大连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5 欧进萍,何政,吴斌,邱法维;钢筋混凝土结构基于地震损伤性能的设计[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1期

6 吕大刚,王光远;基于遗传算法的抗震结构智能优化设计[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2期

7 朱丽华;白国良;李红星;李晓文;;钢混凝土管柱-钢桁架竖向混合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4期

8 蔡健;周靖;方小丹;;梁铰型屈服RC框架结构地震弹塑性位移增大系数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5期

9 杨伟;欧进萍;;基于能量原理的Park & Ang损伤模型简化计算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2期

10 张威琪;底部框架砖房抗震设计规程与国家规范比较[J];低温建筑技术;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业军;刘学应;程文p<;;多层商住楼震害预测及其结构型式优化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2 梁兴文;王建俊;;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地震反应分析[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0年

3 周文胜;谢行皓;;综合因素下单层钢筋砼工业厂房寿命的预测[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6年

4 高小旺;王菁;肖伟;孟钢;王金妹;;“大震”作用下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弹塑性位移反应分析[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5 高小旺;钟益村;陈德彬;龙明英;;用可靠度方法预测钢筋砼框架建筑群的震害[A];工程结构可靠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全国第二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1989年

6 庄金钊;高小旺;杨仁树;;大震作用下高层不规则钢结构的弹塑性位移反应分析[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戴红;赵鸿铁;;型钢混凝土框架地震作用下的变形[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7年

8 梁兴文;李晓文;王庆霖;;框支连续墙梁的实用计算方法[A];现代砌体结构——2000年全国砌体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9 梁兴文;王庆霖;李晓文;陶荣杰;;墙梁结构有限元分析和内力简化计算[A];新型砌体结构体系与墙体材料(上册)——工程应用[C];2010年

10 李碧雄;王哲;;汶川地震中底层框架砖房震害特点及分析[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伟;钢筋混凝土结构损伤性能设计及整体抗震能力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尹犟;混凝土结构地震需求估计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3 袁泉;密肋璧板轻框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4 王茂龙;结构损伤识别与模型更新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03年

5 肖明葵;基于性能的抗震结构位移及能量反应分析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6 黄尚安;底部框剪配筋砌块砌体房屋抗震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7 张海燕;基于位移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与结构抗震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8 李铁英;应县木塔现状结构残损要点及机理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9 蔡勇;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框支剪力墙房屋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10 黄靓;框支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多自由度子结构拟动力试验研究及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乃勇;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支密肋复合板结构托梁受力性能及计算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王亚军;子结构方法在拟动力试验中的应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3 杨楠;混凝土小砌块结构抗震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4 樊燕军;新型SMA复合阻尼器及其在底框砖房结构中的抗震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阎宇;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方钢管混凝土柱损伤模型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6 宋林波;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性能分析与校验[D];重庆大学;2011年

7 殷园园;芯柱式构造柱约束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评价[D];重庆大学;2011年

8 詹小萍;底部局部框架砌体房屋抗震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陈新孝;既有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和评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周平;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建猛;谢礼立;;基于MPA方法的结构滞回耗能计算[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6期

2 刘航,蓝宗建,梁书亭,温峰,刘瑷琏,孟昭沛;底层框架多层砖房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3 王亚勇,白雪霜;台湾921地震中钢筋混凝土结构震害特征[J];工程抗震;2001年01期

4 解明雨,黄维平,陈熙之,邬瑞锋,奚肖凤, 夏敬谦,黄泉生, ,张前国,陈德高;底层框剪组合墙八层房屋抗震性能分析[J];工程抗震;1995年02期

5 陈熙之,解明雨,邬瑞锋,张前国,陈德高;底层框剪组合墙八层房屋动力分析及抗震可靠度[J];工程抗震;1995年03期

6 黄维平,陈熙之,,邬瑞锋,夏敬谦,黄泉生,刘立泉,刘雯,张前国,陈德高;底两层框剪组合墙八层房屋抗震性能分析[J];工程抗震;1995年04期

7 程文p<,张晓峰,郑备,樊德润,黄慕贞,李柏年;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上部四层砖房的抗震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1999年09期

8 梁兴文,王庆霖,梁羽风;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侧移刚度的确定方法[J];建筑结构;1999年11期

9 高小旺,王菁,肖伟,孟钢,王金妹,杨树城,武力军,佟凤云,曹英;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抗震性能[J];建筑结构;1999年11期

10 高小旺,肖伟,王菁,孟钢,王金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侧移刚度分析和第三层与第二层侧移刚度比的合理取值[J];建筑结构;1999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锐;投资1000万筑牢抗震墙[J];防灾博览;2004年05期

2 北京工业大学高层框架计算研究小组;采用电子计算机的带抗震墙高层框架的计算[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74年02期

3 侯津琪,吴胜梅;砖墙——砼抗震墙并联体系解法[J];中州建筑;1996年02期

4 曹万林,胡国振,周明杰,吴二军,赵少伟,张良武;带暗支撑抗震墙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1998年04期

5 潘庆新;底框架砖房底层抗震墙数量的速算法[J];建筑结构;1999年03期

6 程文p<,张晓峰,郑备,樊德润,黄慕贞,李柏年;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上部四层砖房的抗震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1999年09期

7 高小旺,王菁,肖伟,孟钢,王金妹,杨树城,武力军,佟凤云,曹英;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抗震性能[J];建筑结构;1999年11期

8 姜慧君;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设计探讨[J];安徽建筑;2001年01期

9 郑山锁,杨勇;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抗震能力的分析方法与设计控制[J];工业建筑;2002年03期

10 ;毛主席纪念堂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施工[J];建筑技术;1978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高小旺;王菁;肖伟;孟钢;王金妹;;“大震”作用下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弹塑性位移反应分析[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2 王晓舟;;算绘一体化在抗震墙配筋校核中的实现[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7绿色设计与制造信息技术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4年

3 李叶;郭冬娟;张文芳;;砌体结构抗震墙截面的平均压应力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4 郭子雄;;钢筋砼低矮抗震墙受剪承载力实用计算[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6年

5 高小旺;李荷;肖伟;王金妹;王菁;盂钢;刘启山;;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第三层与第二层侧移刚度比的合理取值[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6年

6 王菁;肖伟;孟钢;王金妹;高小旺;;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中第二层框架梁承担竖向荷载的合理取值[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6年

7 王岐芳;杨伟军;;混凝土多孔砖底部框架房屋抗震墙的简化计算[A];砌体结构理论与新型墙材应用[C];2007年

8 高本立;张津涛;王正刚;王军;仲黎明;;页岩模数多孔砖砌体、受压构件和抗震墙的受力性能[A];砌体结构与墙体材料——基本理论和工程应用——2005年全国砌体结构基本理论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刘晓东;邸树凯;;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分析[A];第八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韩磊;砌体抗震墙试验中的竖向轴力加载控制研究及试件设计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福启;遗传算法及在框剪结构抗震墙数量优化研究中的应用[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3 傅金海;叠合错洞RC抗震墙力学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4 王辉;带构造柱组合砖墙试验设计制作与试验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5 田洲;我国古建筑砖结构的地震破坏形态、砌体试件的模拟分析和设计[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695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1695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9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