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水相依显特色,排蓄并举防雨潦——古城水系防洪排涝历史经验的借鉴与当代城市防涝的对策
本文关键词:城水相依显特色,排蓄并举防雨潦——古城水系防洪排涝历史经验的借鉴与当代城市防涝的对策
更多相关文章: 暴雨 城市内涝 城市水系 密度 断面 排涝规划
【摘要】:分析了现代城市暴雨后产生内涝灾害的原因和解决城市内涝过程中面临的困境。通过借鉴古代城市水系"城壕环绕、河渠穿城、湖池散布"的布局方式和古城水系是"排蓄一体化"的重要基础设施等历史经验。结合当前城市排水系统的实际情况,提出城市排涝系统规划是一项构建"以城市水系为主体的大排水系统,以市政管网为主体的中排水系统和以城市各地块的‘排、蓄、渗’控制指标为主体的小排水系统"3个层面的内容为基础框架,协调、兼顾城市各相关分项规划为扩展,突出绿色、生态、源头控制、污染防治、建立良性可持续的水循环系统为目标的综合性规划。并贯穿于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的整个过程。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哲理、学说及历史经验研究”资助项目(50678070)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古城水系营建的学说及历史经验研究”资助项目(51278197)
【分类号】:TU998.4
【正文快照】: 1引言我国古城多有一个由环城壕池和城内河渠、湖泊、池塘等组成的水系,它具有多种功用,被誉为“城市之血脉”[1]。然而,近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往往填塞了古城原有的河渠湖池,往日“城水相依”的历史风韵逐渐湮没,取而代之的现代城市排水管网系统却面临着时间、流量、密度等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任希岩;谢映霞;朱思诚;王文佳;;在城市发展转型中重构——关于城市内涝防治问题的战略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6期
2 吴庆洲,李海根;中国城市建设史的活教材─—历史文化名城赣州[J];古建园林技术;1995年02期
3 张晓昕;王强;付征;崔硕;马洪涛;韦明杰;;国外城市内涝控制标准调研与借鉴[J];北京规划建设;2012年05期
4 朱思诚;任希岩;;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思考[J];行政管理改革;2011年11期
5 吴庆洲;;古代经验对城市防涝的启示[J];灾害学;2012年03期
6 葛怡,史培军,周俊华,邹铭;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下的上海市区水灾灾情模拟[J];自然灾害学报;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静爱,王珏,叶涛;中国城市水灾危险性与可持续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李旭;张辉;赵万民;;统筹兼顾,因势利导:历史治水经验对城市“内涝”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4期
3 任希岩;谢映霞;朱思诚;王文佳;;在城市发展转型中重构——关于城市内涝防治问题的战略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6期
4 王发明;;基于水循环平衡的城市内涝根源探析——以南宁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2年07期
5 周晓园;程建伟;;丘陵地带中小城市内涝成因及防治对策[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08期
6 陈利群;;城市水系统规划的实施机制及管理研究[J];规划师;2013年02期
7 李彦;;石家庄市城市内涝成因及防治对策[J];地下水;2013年01期
8 葛永学;;肇庆市内涝成因分析及应对方略[J];广东水利水电;2013年05期
9 车伍;杨正;赵杨;李俊奇;;中国城市内涝防治与大小排水系统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3年16期
10 徐连军;张善发;朱砂砾;高原;李兵;;城市陆域排水防涝体系构建方法与技术关键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2013年1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侠;雅鲁藏布江流域关键水文要素时空变化规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徐金涛;长江三角洲地区小流域环境变化对水文过程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叶正伟;江淮下游典型平原水网地区水循环变异的洪涝响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孙艳伟;城市化和低影响发展的生态水文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程江;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环境水文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军;平原河网地区景观格局变化与多尺度环境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峰云;湖北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8 赵庆良;沿海山地丘陵型城市洪灾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薛丽芳;面向流域的城市化水文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10 史晓亮;基于SWAT模型的滦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拟与干旱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文静;基于城墙遗址保护利用的荆州环城公园建设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艳会;基于SWIM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黄前流域产流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3 李彩丽;秦淮河流域不透水面提取及其水文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李娜;基于SOBEK的河网结构—调蓄能力—洪涝灾害情景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练雄;上海滴水湖集水区土地利用动态及其对径流污染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尼玛次仁;城市绿地系统对雨水径流削减作用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曹新向;开封市水域景观格局演变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8 刘金星;城市暴雨径流模型及透水式管道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张媛;兰州市区地表径流污染初探[D];兰州大学;2006年
10 范群杰;城市绿地系统对雨水径流调蓄及相关污染削减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启元;苏功军;;浅析城市暴雨后积水原因与对策[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10期
2 朱明安;李颖;;城市积水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04期
3 孙风贤;地下水开采对城市的影响及其对策[J];城市规划;1991年03期
4 董扬;从安徽省城镇洪涝灾害谈城镇防洪规划[J];城市规划;1992年01期
5 高俊峰,闻余华;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产水量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2年02期
6 刘俊;郭亮辉;张建涛;吕彤;;基于SWMM模拟上海市区排水及地面淹水过程[J];中国给水排水;2006年21期
7 张悦;;关于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的若干问题和对策[J];中国给水排水;2010年16期
8 朱思诚;任希岩;;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思考[J];行政管理改革;2011年11期
9 王紫雯,程伟平;城市水涝灾害的生态机理分析和思考——以杭州市为主要研究对象[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年05期
10 金家明;;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及应用方法[J];中国市政工程;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李静;[N];中华建筑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程鹏;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云甫;周易冰;任晓燕;;沈阳编制城市水系规划[J];城市规划通讯;2002年07期
2 仇保兴;;我国城市水系遭遇“六把刀”[J];中国减灾;2005年09期
3 本刊记者;;仇保兴痛陈城市水系改造流弊[J];城市规划通讯;2005年11期
4 胡耀钧;;城市水系综合治理——广州花地河整治[J];广东水利水电;2006年03期
5 王爱敏;;论城市水系规划的多功能效应[J];华中建筑;2009年06期
6 赵辉;周易冰;徐靖文;;可持续的城市水系环境综合改造实践——以沈阳市水系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2010年03期
7 王越;胡玎;;智者乐水——谈我国城市水系规划建设[J];园林;2010年03期
8 汪健;黄健勇;;杭州城市水系建设思路探讨[J];中国水利;2010年15期
9 刘燕红;;关于城市水系治理的思考[J];中国建设信息;2013年03期
10 张新民;李涛;;长葛市城市水系治理规划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宇;王宁;;城市水系修复与设计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2 孟红军;;安阳市城市水系环境建设及水资源配置探讨[A];科技创新与现代水利——2007年水利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蒋理;刘晓;;城市水系的生态化规划途径——以洛阳洛宁县中心城区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绿色生态与低碳规划)[C];2013年
4 贾丽荣;;浅论城市水系的保护与治理[A];2013年9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5 宫崇楠;;水与城市——城市水系整治的新理念[A];济南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战略研究[C];2004年
6 陈洋波;李长兴;冯智瑶;曾碧球;;城市水系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研究:以深圳市为例[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水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的研究与实践[C];2005年
7 康宇;王宁;;邱县总体规划中水系规划的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8 赵楠;张睿;;城市水系规划研究——以开封市水系总体规划为例[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9 王学军;周焱;鲁峰改;;从生态防护在郑州市水系建设中的应用谈城市水系规划[A];2012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汇总[C];2012年
10 周易冰;李万彬;徐靖文;;城市水系规划控制对建设生态城市的作用[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建设部副部长 仇保兴;城市水系的保护与治理[N];中国建设报;2005年
2 记者 周巧红;争分夺秒 加快推进城市水系建设[N];安阳日报;2009年
3 记者 杨红义;引资建设科学的城市水系[N];运城日报;2011年
4 记者 张蕊;规划建设好城市水系 打造城市亮丽风景线[N];焦作日报;2012年
5 记者 张蕊;建设城市水系 打造美丽焦作[N];焦作日报;2013年
6 记者 张蕊;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城市水系建设[N];焦作日报;2013年
7 蔡军保;城市水系规划的生态观[N];中华建筑报;2013年
8 记者 张蕊 见习记者 岳静;按照一流标准规划建设焦作城市水系[N];焦作日报;2013年
9 记者 张蕊;城市水系建设一刻也不能耽误[N];焦作日报;2013年
10 记者 郭婧;增绿量提质量 加快推进城市水系建设[N];乌海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林;城市水系生态功能保护与恢复的空间对策[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康宇;城市水系恢复与利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3 叶炜;中国传统城市水系的保护与利用[D];清华大学;2005年
4 于超群;济南市近现代(1904~2006)城市水系景观变迁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5 王婧;水网型城市水系规划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许涛;城市水系规划的环境学途径研究及应用[D];天津大学;2010年
7 周易冰;沈阳城市水系保护与利用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8 徐欣宏;城市水系与城市特色的传承[D];东南大学;2006年
9 李鹏宇;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水系景观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10 贾宜花;太原市城市水系规划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737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173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