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工程承发包模式优选决策

发布时间:2017-11-13 00:29

  本文关键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工程承发包模式优选决策


  更多相关文章: 交通工程 承发包模式 模糊层次分析法 大型工程


【摘要】:针对当前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工程承发包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运用数理方法,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承发包模式选择评价模型,给复杂决策问题提出一个比较科学、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并有针对性地评估出每个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承发包模式选择为例,通过评价模型对影响岛隧工程承发包模式的关键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从而选择出最佳的承发包模式方案。
【作者单位】: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3SJD630030)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重点科研基金项目(JR1403)
【分类号】:TU71
【正文快照】: 0引言工程承发包是指发包方通过合同委托承包方为其完成某一工程的全部或其中一部分工作的交易行为[1]。工程发包方通常为建设单位或工程总承包单位,工程承包方通常为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设备供应或制造单位等。工程承发包方式主要有直接发包和招标发包两种方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兴苏;孙洪波;霍晓春;;工程建设项目承发包模式的优选决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张劲文;朱永灵;高星林;刘刚;;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构建[J];公路;2012年01期

3 孙璐;周正兵;金姣萍;肖峰;;基于模糊熵和AHP的山区公路交通气象安全评价[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12期

4 王能;毛鹏;徐星;;大型工程项目承发包模式创新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8年04期

5 齐二石;姜琳;;大型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及其集成化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8期

6 张吉军;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0年02期

7 吕跃进;基于模糊一致矩阵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排序[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2年02期

8 李吉鹏;马丽;陆志强;;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优选制浆造纸废水深度处理方案[J];环境工程学报;2012年11期

9 张崇宏;张洪涛;;境外工程项目管理实践[J];水运工程;2010年08期

10 王广斌,张文娟,靳岩;建设项目承发包模式实际案例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Evaluation on the Risk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hain Based on FAHP——A Case of Regions Inhabited by Ethnic Groups in Wuling Mountain[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8期

2 方金生;孙世群;张乐;;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3 宫清华;李鑫华;袁少雄;;小流域坡沟系统分类与山地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4 张同升;;小城镇产业资源能源消耗评价技术模型与指标体系[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5 李彬;;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的农业产业链风险因素评估——以武陵山民族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6 王玉燕;;FAHP及其在改善交通环境决策中的应用[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闫用杰;;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大学教师绩效考核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刘洋;王燕青;;基于FAHP的航空维修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年01期

9 徐格宁;江凡;;基于模糊层次综合法的起重机安全性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年02期

10 潘科;阎善郁;石剑云;;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客滚码头运营系统风险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河;;模糊层次分析法在含能材料作业安全评价中的应用[A];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2 李存金;;大规模科学技术工程复杂系统管理方法论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侯福均;吴祈宗;;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一致性研究[A];第二届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赵春梅;卢兆明;郑惠怡;;高层建筑防火安全评估的不确定型群组决策方法[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秦佳蕾;;辽宁农科硕士毕业生质量调研与评价——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分析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王志平;贾焰;李爱平;张建锋;;基于模糊层次法的网络态势量化评估方法[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五卷[C];2010年

7 高洋;刘志峰;黄海鸿;张雷;;产品拆卸性能的设计过程评估[A];2009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张吉军;刘先涛;;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的三种排序方法比较研究[A];200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姚敏;寿周翔;沈斌;;广义模糊一致关系及其应用[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10 顾亭亭;赵曾贻;;群组决策中三角模糊互补判断矩阵排序问题[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兴;服装网络营销策略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2 王博;复杂电力系统安全风险及脆弱性评估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佳;高中物理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李程跃;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的研究与实践[D];复旦大学;2011年

5 侯新文;环胶州湾地区城市地质及工程建设适宜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张艳玲;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新风;耦合水体流动循环系统的围海造陆区域规划理论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王东爱;供应链环境下产品更新过程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黄勇辉;政府绩效相关的定量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王雷;类生物化制造系统协调机制及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合义;三峡库区森林生态承载力的区域分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房士吉;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何维;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智能优化调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郑慧;沿海经济圈金融生态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王作伟;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信用评价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吕奕民;NS基础建设代建项目成组管理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杨策;基于改进AHP的FCE法在地质灾害预警中的应用[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8 吴亚杰;软土地基条件下地下室顶板结构方案优选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马春红;基于GIS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研究及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龙海雯;保险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允延,刘彦;工程业主如何选择项目实施方式[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邵忠臣,吕迎,张中霞,李洪涛;用层次分析法评价草浆造纸废水治理技术[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年04期

3 铁永波;唐川;周春花;;层次分析法在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中的应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5年04期

4 马春燕;吴惠彪;张轶群;奚旦立;;应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技术[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04期

5 赵胜男;崔胜辉;林剑艺;周健;张雅京;;基于SWOT法和层次分析法的能源发展战略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09期

6 姚敏,张森;模糊一致矩阵及其在软科学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1997年02期

7 肖文;许仁安;李淑庆;谭勇;;安全行车保障措施的新理念在山区公路建设中的应用[J];公路;2006年01期

8 于百勇;CM模式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1期

9 陈祖云;周令剑;杨胜强;邬长福;;模糊熵权在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11期

10 张振维,李巍,盖永刚;沈大高速公路沿线气象因子特征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武成;李铌;李亮;徐林荣;;基于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的承发包模式比较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2 敖荣;;建筑工程承发包模式研究[J];建筑经济;2011年03期

3 陈学丽;论建设项目承发包模式[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马能清,王广斌;建设项目承发包模式的分析及确定原则[J];建设监理;2000年04期

5 王广斌,张文娟,靳岩;建设项目承发包模式实际案例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6 李兴苏;孙洪波;霍晓春;;工程建设项目承发包模式的优选决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7 曹震;国际工程承发包模式之比较[J];建筑;2002年03期

8 张曙光;;工程建设项目承发包模式应用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4年03期

9 杨得馨;朱金生;;建设工程承发包模式选择与应用[J];建设科技;2010年21期

10 闫淑君;浅析(NC)转换型承发包项目管理模式[J];青海交通科技;2000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誉魁;我国法律框架下Partnering模式结合其他承发包模式的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2 阿布都艾尼·阿不都哈力克;工程项目承发包关系中的要挟行为分析及其防范措施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3 李光红;基于合同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管理方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4 蒋慧杰;PMC项目承发包模式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5年

5 欧莉;政府大型投资建设项目的承发包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6 许荣华;工程承发包合同结构模式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783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1783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8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