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计算方法
本文关键词: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计算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刚性桩复合地基 桩土应力比 负摩阻 变形协调
【摘要】:刚性桩的桩体刚度比较大,承担较大荷载后桩身变形较小,其桩土应力比远大于半刚性桩的桩土应力比。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仍沿用半刚性桩复合地基经验设计,导致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过于保守,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准确确定其桩土应力比。基于刚性桩荷载传递规律、桩-土-垫层变形协调条件,综合考虑了桩体的上下刺入变形、桩侧正负摩阻、桩长、桩径、土性等影响因素,推导得到了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简化公式,并与刚性桩复合地基室内模型试验和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该公式便于工程应用,更有利于刚性桩复合地基定量化设计和计算沉降。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8099)
【分类号】:TU470
【正文快照】: 1引言桩土应力比是反映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状态的重要参数,是承载力设计、变形控制和沉降计算的重要指标。现有理论计算方法如模量比公式等虽计算简单,但未能充分反映刚性桩复合地基受力变形的实际情况。在刚性桩复合地基中,碎石垫层的设置能有效调整桩土应力比,减缓桩顶应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明华;陈庆;张玲;;考虑桩顶刺入变形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10期
2 池跃君,沈伟,宋二祥;垫层破坏模式的探讨及其与桩土应力比的关系[J];工业建筑;2001年11期
3 傅景辉,宋二祥;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特性分析[J];岩土力学;2000年04期
4 朱世哲,徐日庆,杨晓军,王景春;带垫层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计算与分析[J];岩土力学;2004年05期
5 池跃君,宋二祥,高文新,金淮;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及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明;陈龙珠;陈胜立;;长短桩复合地基相互作用系数解法及参数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2 房文明;超载预压排水固结法在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加固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05年02期
3 肖冰;浅埋筏式基础的应用[J];安徽建筑;2005年04期
4 谢志英;韩晓涛;崔小勇;;CFG桩复合地基沉降性状有限元分析[J];安徽建筑;2007年05期
5 杨殿海;桥头跳车的成因及处理方法[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唐芬,唐红梅,陈洪凯;对加筋地基承载力与沉降问题的认识[J];地下空间;2001年S1期
7 杨斐;杨宇亮;;交通荷载对场道地基工后沉降的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1期
8 李斌;孙立军;;水平边界条件对排水固结处理地基沉降的影响[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9 王佳庆;邓安福;郑冰;;上部刚度影响的复合地基桩土分担特性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10 李冰;;强夯砂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分析方法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吉福;;路堤下复合地基“三等沉区模型”[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邹会芳;朱恒涛;;静力压桩环境效应分析及控制措施的应用研究[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荆季东;;某工程的静力压桩环境效应分析及控制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4 丁继辉;孟艳杰;王维玉;徐成杰;;刚性芯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非线性数值分析[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5 马崇武;刘忠玉;;常用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的一些问题[A];第三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郑刚;闫澍旺;;地基处理[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7 谭慧明;周爱其;;复合地基褥垫层技术研究现状[A];第八次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赵其华;李建光;孙钧;;CFG桩复合地基设计的最优化理论模型及应用[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9 亓乐;王青松;刘薇;;复合地基桩端向下卧层刺入量计算方法[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袁满;丁继辉;冯俊辉;张攀星;;同一场地上不同桩型复合地基的静力特性试验[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强小俊;桩承地基路堤荷载传递机理的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2 孙训海;基础刚度、褥垫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承载性状的影响[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0年
3 赵健;软土地基强度试验研究及其增长计算理论[D];中南大学;2010年
4 刘俊飞;铁路CFG桩复合地基沉降控制机理与计算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王宏祥;高寒湿地公路软基处理新方法与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郭忠贤;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7 刘妍;高速公路建设期安全风险智能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许学民;六盘山地区公路过湿土处治技术及合理路面结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9 郑俊杰;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10 冯仲仁;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智能决策支持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英保;基于分层沉降试验的复合地基变形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莫莉;CFG桩复合地基反力系数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姜燕;刚性桩复合地基褥垫层设置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王克红;粉煤灰处理软基的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5 李坚卿;柔性基础下桩体复合地基解析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刘江涛;高原湖相沉积软土固结沉降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钱同庆;辽宁省公路建设软土路基处理方法的应用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8 王胜涛;路堤荷载下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变形研究[D];石家庄铁道学院;2008年
9 姬来;京津客运专线无碴轨道路基结构稳定性研究[D];石家庄铁道学院;2009年
10 李保坚;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分析与计算[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宝和,周红,朱小林;深层平板静力载荷试验测定土的变形模量[J];工程勘察;2000年04期
2 沈伟,池跃君,宋二祥;考虑桩、土、垫层协同作用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J];工程力学;2003年02期
3 池跃君,宋二祥,金淮,高文新;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机理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1年04期
4 岂连生;低强度混凝土桩与振密砂石桩复合地基试验与应用[J];建筑结构;1999年08期
5 王年云;复合地基上褥垫层设计的理论分析[J];建筑结构;1999年12期
6 杨军,阎明礼,唐建中,吴春林;褥垫层在复合地基中的作用[J];建筑科学;1991年02期
7 王年云;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的探讨[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8 楼晓明;孙晓锋;;大面积带垫层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分析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11期
9 赵明华;刘思思;;多层地基单桩负摩阻力的数值模拟计算[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10 段继伟,,龚晓南,曾国熙;水泥搅拌桩的荷载传递规律[J];岩土工程学报;199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峻清,马海燕;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原理与应用[J];安徽建筑;2001年01期
2 冯仁祥,黄达余;刚性桩复合地基在220kV白雀变电所中的应用[J];浙江建筑;2001年04期
3 成琪;刚性桩复合地基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2年03期
4 朱焰;一个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问题的讨论[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2年02期
5 秦峰,姬深堂,胡向奎;刚性桩复合地基应用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岩土工程技术;2002年03期
6 张小敏,郑俊杰;刚性桩复合地基应力及沉降计算[J];岩土工程技术;2002年05期
7 李秀伟;大型油罐刚性桩复合地基基础[J];港工技术;2002年02期
8 池跃君,宋二祥,陈肇元;刚性桩复合地基竖向承载特性分析[J];工程力学;2003年04期
9 池跃君,宋二祥,金淮,高文新;刚性桩复合地基应力场分布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3年03期
10 高玉斌,莫海鸿;刚性桩复合地基在岩溶地区的应用[J];广州建筑;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永红;;刚性桩复合地基理论及其在天津软土地区的应用[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2 杨德健;王铁成;;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机理与影响因素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3 刘尊平;朱金泰;;碎石类土层中大直径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设计与施工[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陈强华;张雁;洪毓康;;软土地基刚性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第三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5 王亦德;宋云梅;;低强度素混凝土刚性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在120m烟囱中的应用[A];锚固与注浆新技术——第二届全国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宋二祥;池跃君;沈伟;;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7 俞建霖;朱普遍;刘红岩;龚晓南;;基础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性状的影响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姚怡文;杨敏;;竖向荷载作用下刚性桩复合地基数值分析[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杰;何杰;闵长青;;楔形刚性桩复合地基中桩的最佳楔角范围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10 孙林娜;龚晓南;齐静静;;刚性承台下刚性桩复合地基附加应力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希平;刚性桩复合地基与基础共同作用解析分析与现场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2 葛忻声;高层建筑刚性桩复合地基性状[D];浙江大学;2003年
3 张明远;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计算与预测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明;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性能及沉降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08年
2 苏彩丽;刚性桩复合地基抗震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张杨;刚性桩复合地基作用机理及沉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李保坚;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分析与计算[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5 冯亮亮;刚性桩复合地基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何腊平;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与模型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刘德辉;刚性桩复合地基模型拟动力试验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8 英峻豪;刚性桩复合地基—筏板基础—上部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张鹞;刚性桩复合地基—筏板基础—上部结构共同作用性状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陈伟超;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研究及优化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821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182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