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景”的传统美学思想体现及对当代城市规划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八景”的传统美学思想体现及对当代城市规划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八景” 传统美学思想 “诗意空间” “朴约空间” “本我空间”
【摘要】:"八景"体现了传统美学思想中的"中和""中庸""美善""意象"等主旨。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应采用美学要素规划类型的增加、虚体空间控制体系的建立、微观空间增长的控制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动态模拟和监测等方法营建城市"诗意空间";应注重人与人的尺度、遵循"物尽其用"的原则,在规划编制与管理中贴近并引领市民的生活,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发挥城市反哺乡村的作用,共同创设"朴约空间";应注重以私有公共空间与群体隐私空间为主体的"自我空间"的塑造,立足形成机制、再造途径与现代审美化开展自发空间的研究,通过城市功能多样性与向虚拟空间的涉足形成以体验性为核心的"自我实现"空间,并依靠规划师"作为市民来规划"探索城市中的"本我空间"。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330)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3EEL003)
【分类号】:TU984
【正文快照】: 0引言游历四方之时,常听“八景”之说,从“燕京八景”到“羊城八景”,再从“芜湖八景”到“周庄八景”,“八景”遍布东西南北、大大小小的历史城镇。一般认为,“八景”一词始于北宋度支员外郎宋迪的“潇湘八景图”[1]。可见,现实中的“八景”实际上是以山水画的形式出现的,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林利;;“八景”现象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2 赵夏;;我国的“八景”传统及其文化意义[J];规划师;2006年12期
3 徐怡静;;浅谈魏晋玄学对中国自然山水园林的影响[J];古建园林技术;2005年04期
4 薛富兴;;宋代自然审美述略[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叶朗;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美学的几点启示[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薛富兴;唐代自然审美略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7 周琼;;“八景”文化的起源及其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以云南“八景”文化为中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何传启;;第6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方向[J];中国科学基金;2011年05期
9 冯晋;古诗铸建筑(上)[J];中外建筑;1997年06期
10 冯晋;古诗铸建筑(下)[J];中外建筑;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红英;;从“八景”考察明清时期黄河上游区域生态文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2 戴林利;;“八景”现象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3 贾文毓;;旅游地理学视域中的中国名胜组景分析[J];地理学报;2009年06期
4 邓颖贤;刘业;;“八景”文化起源与发展研究[J];广东园林;2012年02期
5 李向明;杨桂华;;中国旅游审美观的变迁与发展——基于山水文化的视角[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巩艺;;山水画写生课教学刍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6期
7 张东强;李海燕;;保山八景文化社会价值特征研究[J];保山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8 任唤麟;;八景文化的旅游学分析[J];旅游学刊;2012年07期
9 苏玉娟;;民生科技与第六次科技革命[J];理论探索;2013年01期
10 陆庆祥;;宋代士人自然审美中的休闲心态研究[J];兰州学刊;201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陆庆祥;苏轼休闲审美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钟虹滨;自由与创造[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雷芸;持续发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4 韩雪松;中国古代绘画品评理论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5 马龙;历史城市传统景象空间认知及保护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云磊;北宋山水画中的自然观[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7 姚幸福;河北地域八景诗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慧;魏晋园林艺术中的玄学山水观及其当代价值[D];中南大学;2010年
2 黄晴;“潇湘八景”山水文化景观考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邓颖贤;羊城八景与广州市城市形态演变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丁欢;宋代以来江西“八景”与生态环境变迁[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欢欢;盛唐山水诗与文人漫游[D];宁波大学;2011年
6 邓洋;历史城镇景观保护规划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廖丹;“八景”的中国式城市意象与旅游开发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吉琳;唐宋自然观与诗歌意境流变[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吴静;从意象的营造看宋代咏物词词境的发展过程[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姜楠南;中国海棠花文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靖宇;;“八景”的源流[J];北京政协;1994年08期
2 卢传裔;“八景”、“十景”话名胜[J];百科知识;1997年08期
3 谢柳青;;诗心高下各千秋——“八景诗”文化价值浅估[J];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4 赵夏;;我国的“八景”传统及其文化意义[J];规划师;2006年12期
5 张廷银;传统家谱中“八景”的文化意义[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薛富兴;;宋代自然审美述略[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薛富兴;唐代自然审美略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8 肖华忠 ,苏道宏 ,胡文清;江西“八景”的分布特色及成因[J];江西文物;1990年03期
9 张廷银;西北方志中的八景诗述论[J];宁夏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10 卢善庆;厦门二十四景的分布、组合和命名模式的探讨[J];龙岩师专学报;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琳琳;;日本建筑的生态美学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0年03期
2 苏加群;王凯荣;林晓东;;浅析园林艺术意境[J];广东建材;2011年06期
3 贾会敏;陈建岭;;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性[J];山西建筑;2007年28期
4 程志伟;当代中国建筑的悲哀——京旅有感[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5 刘华;;徽州古民居建筑美之意境[J];工程设计与研究;2005年01期
6 张洪春;胡建华;;传统文化中的“家和居美”与新中式家居设计刍议[J];建筑知识;2011年01期
7 蔡云楠;学位论文:现代山地城市美学研究──体系、观念、方法[J];新建筑;2001年03期
8 高宏宇;神圣的比例——勒·柯布西耶的“模度”[J];华中建筑;2005年02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闫婷;中国古典园林之美对当代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启示[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08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208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