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离散元法的砂土破碎演化规律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离散元法的砂土破碎演化规律研究
【摘要】:颗粒破碎是影响砂土宏-微观力学性质的重要因素。采用改进型的可破碎颗粒生成方法,通过设置不同强度的平行黏结键模拟不同强度的可破碎颗粒,并借用基于离散元方法(DEM)的双轴压缩试验详细研究了可破碎性土在剪切过程中颗粒破碎率/平均破碎程度、微观尺度上的能量耗散分配机制、剪切破碎带形成以及断裂键各向异性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颗粒破碎强烈地影响砂土在宏观尺度上的力学响应、颗粒尺度上的能量分配机制以及剪切过程中的颗粒的组织结构演化。颗粒破碎主要影响小应变阶段各能量耗散元的分配机制,而在临界状态下剪切带内的颗粒摩擦以及破碎耗能是消耗外界功的主要因素。数值结果亦表明,颗粒的破碎伴随着整个剪切过程,但破碎率的增长速度却随着剪切应变的发展逐渐降低。另外,在剪切过程中,对于低破碎性土,在临界状态下剪切破碎带基本形成,带内的原有组织结构被打乱,断裂键的各向异性也随之弱化。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城市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系;
【基金】: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No.SKLGP2012K0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No.5110918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372296) 科技部十二五支撑计划项目(No.2012BAK10B02)
【分类号】:TU441
【正文快照】: 1引言颗粒破碎对砂土的力学特性存在显著的影响,其中包括砂土的抗剪强度、体变特征、应变局部化 现象以及临界状态力学特性等[1-2]。然而,砂土在剪切作用下的颗粒破碎演化过程仍是一个存在广泛争议的问题。Hardin[3]对比砂土在试验前、后的级配曲线的 差别引入了相对破碎率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建固,黄茂松;轴对称状态下土体剪切带触发形成的分叉理论[J];岩土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2 沈珠江;应变软化材料的广义孔隙压力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1997年03期
3 徐连民,王天竹,祁德庆,于春海,顾励;岩土中的剪切带局部化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J];力学季刊;2004年04期
4 王学滨,宋维源,马剑,潘一山;多孔介质岩土材料剪切带孔隙特征研究(1)——孔隙度局部化[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5期
5 董建国,李蓓,袁聚云,赵锡宏;上海浅层褐黄色粉质粘土剪切带形成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6 蔡正银,李相菘;无黏性土中剪切带的形成过程[J];岩土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7 周健,池永;砂土力学性质的细观模拟[J];岩土力学;2003年06期
8 郑亚东;;正投影网在剪切带应变分析中的应用[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9 董建国,李蓓,袁聚云;上海暗绿色粉质粘土剪切带形成的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2001年03期
10 王助贫;邵龙潭;孙益振;;基于数字图像测量技术的粉煤灰三轴试样剪切带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连民;祁德庆;;超固结黏性土中的剪切带局部化问题的研究[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鲁晓兵;王义华;王淑云;崔鹏;;多孔岩石材料局部化变形的分叉分析[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董建国;徐建明;;影响剪切带形成的因素的探讨[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苏春;雷秋生;;粘性土剪切带与屈服应力的探讨[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5 董建国;陈祥达;袁聚云;;上海黏性土剪切带形成的数值模拟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6 孙强;胡秀宏;赵海军;;基于力矩与地下水的粘性土剪切带倾角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秦建敏;张洪武;;颗粒材料内部滑动变形局部化的离散元模拟[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8 王学滨;潘一山;马瑾;;FLAC~(3D)在岩石变形局部化数值模拟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0年
9 刘文白;刘滋胜;周健;;砂土中等截面桩的上拔机理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王学滨;;泊松比对岩样破坏模式及全部变形特征的影响[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曾远;土体破坏细观机理及颗粒流数值模拟[D];同济大学;2006年
2 叶朝汉;软土剪切带试验及其应用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罗勇;土工问题的颗粒流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王助贫;三轴试验土样变形的数字图像测量方法及其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5 彭述权;砂土挡墙破坏机理宏细观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刘金龙;岩土应变局部化的有限单元理论与应用[D];武汉大学;2005年
7 汪明元;土工格栅与膨胀土的界面特性及加筋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汲云涛;三维微观孔隙结构与岩石变形机制及输运特性[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继国;岩土材料应变局部化数值模拟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戴伟;上海粘性土应变局部化性状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3 王志新;平面应变条件下的裂隙性黄土剪切带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4 钟邑桅;上海软粘土平面应变条件下剪切带形成的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马健;粘性土坡破坏机制及FLAC数值模拟[D];同济大学;2006年
6 高军程;基于数字图像测量系统的成样方法对细砂各向异性及剪切带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马艺;岩石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分叉分析[D];重庆大学;2007年
8 邵玉娴;桩—桶基础在上拔荷载作用下土体细观结构分析[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9 程丽;三轴试样表面应变场测量的应用研究初步[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郭源;桩—土接触面力学性质的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13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213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