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循环加卸载中滞回环与弹塑性应变能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5 21:06

  本文关键词:循环加卸载中滞回环与弹塑性应变能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岩石力学 弹性应变能 滞回环 循环次数 滞回环面积


【摘要】:为了探求煤层冲击倾向性鉴定时循环加卸载中滞回环与弹塑性应变能的关系,利用电液伺服试验机对煤样进行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对试验所得循环加卸载应力 应变曲线、循环次数与滞回环面积曲线、弹性应变能与滞回环面积关系等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循环次数和弹性应变能与滞回环面积呈正相关。(2)滞回环产生于循环加卸载过程的压密阶段。当煤样接近破坏时,压密阶段的不可逆塑性形变达到最大。(3)每一次循环的塑性能是新生成裂纹的耗散能,以往的弹性能量指数计算中未将压密裂纹形成的耗散能(滞回环面积)去掉,导致指数计算结果偏小,因此提出弹性能量指数修正计算公式。提出的修正公式可使煤层冲击倾向性鉴定时的弹性能量指数计算更精确。
【作者单位】: 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省煤矿深部开采地压控制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
【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资助项目(21006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4097)
【分类号】:TU452
【正文快照】: 1引言经过多年的开采,煤炭开采已由浅部陆续转入 深部,引起冲击地压频繁发生。因此煤层冲击危险性鉴定显得尤为重要,而弹性能量指数是进行鉴定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对于如何准确确定煤层的弹性能量指数,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深 入的研究,得到了许多成果。许江等[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江,王维忠,杨秀贵,王鸿;细粒砂岩在循环加、卸载条件下变形实验[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2期

2 赵洪宝;尹光志;;循环载荷作用下突出煤力学性质演化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3 刘江伟;黄炳香;魏民涛;;单轴循环荷载对煤弹塑性和能量积聚耗散的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4 许江;尹光志;王鸿;唐宇;;不同应力水平时砂岩滞回曲线演化的实验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5 王鸿;许江;李树春;胡玉红;;不同水饱和度下岩石滞回曲线演化的实验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7年03期

6 赵忠虎;谢和平;;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传递和耗散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8年02期

7 谢和平;鞠杨;黎立云;彭瑞东;;岩体变形破坏过程的能量机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9期

8 葛修润,卢应发;循环荷载作用下岩石疲劳破坏和不可逆变形问题的探讨[J];岩土工程学报;1992年03期

9 焦贵德;赵淑萍;马巍;罗飞;孔祥兵;;循环荷载下冻土的滞回圈演化规律[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07期

10 苏承东;袁瑞甫;翟新献;;城郊矿煤样冲击倾向性指数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S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艳华;郭志昆;;岩土工程反分析的初步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2 李月;刘立;李玉梅;张中兴;梁伟;;地基层状岩石纵波波速与密度相关性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3 张雪颖;阮怀宁;贾彩虹;;岩石损伤力学理论研究进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4 崔可锐;侯方;;安徽芦岭—朱仙庄煤矿的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J];安徽地质;2004年03期

5 施笋;庞建勇;龙卿吉;;矿山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其工程应用[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徐银燕;;隧道工程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与破坏基本判据[J];安徽建筑;2009年05期

7 刘春,姜德义,黄卫东,林登发;万梁高速路典型滑坡及其治理措施[J];地下空间;2004年04期

8 陈金锋,杜文龙,姚凯,王跃文;两种大直径嵌岩桩极限承载力比较分析[J];地下空间;2004年04期

9 胡盛斌;邓建;彭建华;;充填物对岩石疲劳裂纹萌生及扩展的影响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10 许江;鲜学福;王鸿;;循环载荷作用下周期充水岩石变形规律的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光顺;段海峰;江昌民;董山;;综采工作面无线传输矿山压力监测系统应用研究[A];2010全国采矿科学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盛建红;廖文景;李伟明;;高山石膏矿井下矿柱安全系数计算及分析[A];2010'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鹏博;李路;姚永超;明世祥;;基于矿岩性质模糊聚类分析的巷道分级支护研究[A];2011年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吴吉南;张德琦;;陷落柱内辅运大巷膨胀地压治理技术探讨[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上册)[C];2011年

5 祝效华;汤历平;吴华;贾彦杰;石昌帅;;高频扭转冲击作用下硬地层破岩机理研究[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下册[C];2011年

6 曾细龙;林钦河;蔡进斌;;云浮硫铁矿采空区深孔爆破处理技术[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7 黄明;刘新荣;;周期循环荷载下Kelvin蠕变模型特性探讨[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永茜;杨军;余德运;;爆破冲击边坡稳定性DDA模拟研究[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李高帅;李晓泉;蔡波;;突出煤样与非突出煤样三轴压缩试验研究[A];重庆力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梁卫国;徐素国;莫江;吴迪;张传达;;盐岩力学特性应变率效应的实验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风清;煤与瓦斯突出的物理爆炸模型及预测指标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绍杰;深部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3 何峰;岩石蠕变—渗流耦合作用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4 李刚;水岩耦合作用下软岩巷道变形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郭保华;循环加载下岩石裂隙变形与渗流的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华;冲击荷载作用下岩石动态损伤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刘立鹏;锦屏二级水电站施工排水洞岩爆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郭佳奇;岩溶隧道防突厚度及突水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李鹏飞;海底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康富中;深埋超大规模地下铁路车站结构方案及关键支护参数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培淼;注水强化松软煤壁稳定性的规律及工艺参数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呼庆华;近井筒开采引起覆岩移动变形破坏规律及其治理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唐杰兵;平煤十一矿软岩破坏巷道修复治理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尚群;赵庄矿3#煤层瓦斯抽采钻孔合理封孔深度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宋家勇;安林煤矿炮放面矿压显现规律及顶煤冒放性预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潘建武;含单一天然弱面岩石试样的力学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波;义安矿水力冲孔卸压增透消突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何寿迎;黄岛LPG地下储库稳定性分析及支护设计优化[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冯银银;隧道围岩应力与位移数值模拟与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泽;大台煤矿深部原岩应力场及岩爆地质力学成因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靖南,陶震宇;开挖次数对围岩能量耗散之影响[J];地下空间;1995年02期

2 陈运平 ,席道瑛 ,薛彦伟;循环荷载下饱和岩石的滞后和衰减[J];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4期

3 聂百胜,何学秋,王恩元;瓦斯气体在煤孔隙中的扩散模式[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0年05期

4 许江,大久保诚介,鲜学福;循环载荷对三城目安山岩变形特性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5 尹光志,张东明,代高飞,万玲;脆性煤岩损伤模型及冲击地压损伤能量指数[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9期

6 许江,王维忠,杨秀贵,王鸿;细粒砂岩在循环加、卸载条件下变形实验[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2期

7 韩贝传;岩石的记忆功能及对岩体变形的影响[J];工程地质学报;1998年04期

8 徐学燕,仲丛利;冻土动弹模、动泊桑比的确定[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9 徐永福, 张耀华, 吴正根, 田美存;砂岩脆-韧性变形转化的特征[J];河海大学学报;1995年05期

10 许江;尹光志;王鸿;唐宇;;不同应力水平时砂岩滞回曲线演化的实验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建;;液晶分子与SiO基片表面作用的理论探讨[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张学磊;李传亮;;岩石压缩系数对油藏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J];特种油气藏;2008年02期

3 牛克忠,刘志柱;金属方板对角拉伸失稳条件的理论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4 庞刚;唐少强;孙强;;单层石墨莫比乌斯纳米带的形成判据和能量变化[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09年09期

5 Eugenio Merzagora;金京;;图解地震[J];科学世界;2003年07期

6 Г.А.Соболев;Ю.С.Тюпкин;梁金仓;张文孝;;岩石破裂实验研究中强震发生前主破裂形成时能量释放过程的分析[J];世界地震译丛;2002年06期

7 熊伟;刘玉祥;常宝华;高树生;张静楠;;无供给溶洞弹性开采实验[J];科技导报;2011年02期

8 学身;;BeAl_2O_4单晶的物理性能[J];激光与红外;1980年01期

9 胡常忠;张建东;龚科;;川北高压异常油藏储层岩石应力敏感性及对开发的影响[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7年04期

10 卓钰如;Q值简介[J];地震;198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候志鹰;;用钻孔卸压法解除煤柱冲击地压危险[A];矿山坚硬岩体控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2 郑有雷;魏秉祥;桂兵;;深孔爆破预裂技术在治理冲击地压中的研究与应用[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兰志才;赵忠明;;Snake模型在遥感影像轮廓提取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3)[C];2008年

4 刘耀荣;周里;;不同负荷“牵拉-缩短周期”活动中下肢肌肉的力学特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5 熊德华;;沈北煤田空气造穴工艺的技术探讨[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文皖;;成纱8、9、10cm连续机械波成因与相应控制技术措施的探讨[A];“安徽潜阳杯”2008年全国推广应用新型纺织器材科技成果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伍向阳;;大理岩不同形变阶段的应力松弛特性[A];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1989年

8 张海平;;评价血流动力学的一个新指标—波强度[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张士斌;郭建泉;宋得星;;济三煤矿六采区煤帮冲击发生机理研究[A];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讨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杜子建;许梦国;姚高辉;;程潮铁矿深部开采岩爆综合预测研究[A];全国金属矿山采矿新技术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宏;胜利油田突破低级别油层[N];中国石化报;2000年

2 周宏;调剖堵水与提高原油采收率[N];中国石油报;2004年

3 道尔吉;减震钢新品种——Fe-Al基减震钢[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旭;半导体纳米材料生长机制及成核理论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2 聂文良;跑步经济性相关下肢刚度与神经肌肉力量训练适应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涛;主动轮廓模型研究及其在目标跟踪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06年

2 朱燕;热密物质中喷注传播的模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汪益宁;碳酸盐岩油藏缝洞单元能量评价与开发技术政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4 潘兆东;基于能量原理的调谐质量阻尼器减震性能与损伤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5 王坤鹏;维持特征的模型尺寸调整[D];山东大学;2010年

6 贾艳伟;柱状流体膜的静力学和动力学性质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7 罗银富;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1227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227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6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