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北京城市气候图系统的初步建立

发布时间:2017-11-28 16:01

  本文关键词:北京城市气候图系统的初步建立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气候 城市形态空间分析 数值模拟 北京城市气候图系统


【摘要】:现代城市化发展给当地气候和环境带来巨大影响,然而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中对城市气候信息的应用却非常有限.以北京为示范案例,初步建立北京城市气候图系统,将城市气候信息应用于北京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定量分析北京自然环境和典型城市形态因子对城市气候的影响,评估城市热环境和城市风环境现状,形成北京城市气候分析图.结合各典型城市气候空间不同建筑区域内建筑物可分辨风场数值模拟,完成北京市区范围城市气候规划建议图.北京四环以内近乎闭合式的"单中心+环状"城市发展布局,使大部分区域承受极强的热压,且通风廊道不足,通风严重不畅.针对此现状,分别对五类城市气候规划建议区提出初步规划建议,审慎开发决策,缓解城市气候问题.北京城市气候图系统在传统城市气候图的基础上,强调了对规划方案的预测评估.且提出对城市气象灾害进行风险评估,从规划预警的角度应对城市气象灾害,加强北京应对极端天气、防灾减灾的能力.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和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计划(2010CB428506)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10603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5015)
【分类号】:P463.3
【正文快照】: 目前世界上超过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根据联合国2008年的预测报告,到2030年,近60%的人口将会是城市居民[1].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1880—2012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约0.85℃[2].由此可见,全球气候变暖、加速城市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现代城市化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鹭;王淑芬;;北京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研究[J];城市问题;2008年06期

2 李书严;轩春怡;李伟;陈洪滨;;城市中水体的微气候效应研究[J];大气科学;2008年03期

3 李书严;陈洪滨;李伟;;城市化对北京地区气候的影响[J];高原气象;2008年05期

4 吴兑;廖碧婷;吴蒙;陈慧忠;王迎春;廖晓农;古月;张小玲;赵秀娟;权建农;刘伟东;孟金平;孙丹;;环首都圈霾和雾的长期变化特征与典型个例的近地层输送条件[J];环境科学学报;2014年01期

5 任超;吴恩融;Katzschner Lutz;冯志雄;;城市环境气候图的发展及其应用现状[J];应用气象学报;2012年05期

6 窦晶晶;王迎春;苗世光;;北京城区近地面比湿和风场时空分布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中波;唐林;王治平;;湖南东江水库流域水汽特征及人工增雨潜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6期

2 牟凤军;官莉;;GPS/MET与气象卫星反演大气可降水量的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3 田广元;田鹏波;陈刚;胡伟;;利用温度露点差判别沈阳地区云体的统计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4 任赛赛;陈渭民;文明章;;福州地区太阳辐射特征及日总辐射计算模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5 赵姝慧;杨旭;胡伟;;2009年春辽宁省久旱降水过程增雨作业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6 翁玲;姚正兰;陈宇;;赤水市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7 黄岩;毕坤;;基于Elman网络的地面太阳总辐射估算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8 田广元;张鹏亮;;浅谈L波段探空秒数据资料在人工增雨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9 马伟强,马耀明,李茂善,Z.(Bob)SU,王介民;藏北高原地区地表辐射出支和能量平衡的季节变化[J];冰川冻土;2005年05期

10 姚济敏;赵林;丁永建;谷良雷;乔永平;;2005年青藏高原唐古拉地区地表能量收支状况分析[J];冰川冻土;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晓辉;施浒立;裴军;胡正群;;广义延拓插值法在CAPS虚拟卫星定位中的应用[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5卫星导航增强与完好性监测[C];2012年

2 刘西川;高太长;刘磊;杨树臣;;基于多传感器的天气现象综合识别方法初探[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3 高太长;刘西川;刘磊;江志东;;基于光学方法测量降水的关键技术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4 翁玲;姚正兰;陈宇;;赤水市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A];贵州省气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闫雷兵;高银浩;张素君;田丰庆;;雷达测距误差公式的研究[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张yN;王振会;柴瑞;刘岩;;南京及周边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的闪电特性及降水结构分析[A];2009第五届苏皖两省大气探测、环境遥感与电子技术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9年

7 徐青山;宫纯文;李学彬;梅海平;李超;朱文越;詹杰;;张北地区沙尘气溶胶光学参数测量分析[A];第五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景卫华;贾忠华;罗纨;;SPAC系统中水势概念的重新定义与计算[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9 白洁;邓军;;EOS/MODIS资料云雾光学厚度和有效粒子半径反演研究[A];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超;魏合理;王珍珠;陈秀红;周军;Takamura T;;合肥地区晴朗天气大气水汽标高的统计变化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志远;雾天降质图像增强方法研究及DSP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毕德仓;微波调制测风激光雷达新方法和激光雷达测量温度关键技术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刘金婷;多陆面模式、多驱动场对新疆地区陆面过程模拟研究及结果集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曾忠忠;基于气候适应性的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牛红亚;区域大气边界层内气溶胶粒子的单颗粒法解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涂翠;全天空大气重力波成像仪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1年

7 李德富;平流层浮空器的热特性及其动力学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林乐科;利用GNSS信号的地基大气折射率剖面反演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9 吴伟;基于CloudSat及MODIS卫星云产品对GRAPES全球模式和WRF模式云微物理方案的对比检验[D];兰州大学;2011年

10 顾吉林;典型天气大气辐射传输特性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筱婕;基于城市热岛减缓的湖泊湿地景观功能连通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单冬冬;去除薄雾的图像恢复与增强算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唐顺勇;高压输电塔风雨振响应分析及风洞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邹晓辰;不同天气下的天空散射光偏振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栋;MODIS遥感中国东部海区气溶胶光学厚度与现场测量数据的对比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刘爽;利用卫星数据和地基遥感数据对比分析北极地区云液态水路径[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彭宽军;新疆山区云水资源卫星资料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8 关雪峰;中间视觉条件下电光源在介质中的视觉可见度与穿透力实验研究[D];深圳大学;2011年

9 王婷婷;华北地区云凝结核特性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10 毕凯;2009年上海浦东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的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抱璞;我国不同自然条件下的水域气候效应[J];地理学报;1997年03期

2 曲绍厚,宋锡铭,李玉英,周明煜;北京城区的气象效应[J];地球物理学报;1981年02期

3 林学椿,于淑秋;北京地区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和热岛效应[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1期

4 季崇萍;刘伟东;轩春怡;;北京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热岛的影响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1期

5 苗世光;CHEN Fei;李青春;范水勇;;北京城市化对夏季大气边界层结构及降水的月平均影响[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7期

6 刘树华,胡予,胡非,梁福明,王建华,刘和平;绿洲效应的模拟及内外因子的敏感性实验[J];大气科学;2005年06期

7 蒋维楣;陈燕;;人为热对城市边界层结构影响研究[J];大气科学;2007年01期

8 孙继松;舒文军;;北京城市热岛效应对冬夏季降水的影响研究[J];大气科学;2007年02期

9 葛茂发;刘泽;王炜罡;;二次光化学氧化剂与气溶胶间的非均相过程[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04期

10 罗云峰,周秀骥,李维亮;大气气溶胶辐射强迫及气候效应的研究现状[J];地球科学进展;1998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萧廷奎;喀拉莰尔著:“城市气候”评介[J];地理学报;1963年01期

2 梁珊;城市气候学术会议在厦门召开[J];地理学报;1982年04期

3 沈建柱;;城市气候及其应用的若干决议的介绍——1985年12月日内瓦第九次气候委员会会议[J];地理译报;1987年01期

4 陈明;论我国城市气候研究工作的进展[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5 何云玲,张一平,刘玉洪,马友鑫,李佑荣,窦军霞,郭萍;昆明城市气候水平空间分布特征[J];地理科学;2002年06期

6 王朝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缓解城市气候高温化[J];政协天地;2003年06期

7 冀彩星;延军平;;西安城市气候对地表覆盖变化的响应[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8 王传琛,刘际松;杭州城市气候[J];地理学报;1982年02期

9 汤大清;重庆城市气候[J];西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3期

10 周淑贞;上海城市气候中的“五岛”效应[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德胤;张喜林;王献平;;临河城市气候对气象要素变异的分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高云霄;王汉杰;张建国;;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城市气候效应研究[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城市气象与科技奥运”分会论文集[C];2003年

3 刘文伟;贺建忠;;城市化中的气候效应及其应变对策[A];第五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郝丽萍;李子良;刘泽全;方之芳;何金海;;成都市近50年城市气候年代际变化及热岛效应[A];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桂红;;金沙山地与周边城市气候差异分析[A];2008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8年

6 何萍;李宏波;黄惠;;云南高原楚雄市近50年气候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城市气候分析[A];城市气象论坛(2012年)·城市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12年

7 李雪铭;常静;;基于Fuzzy的我国主要城市各季节气候适居性评价[A];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城市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2年

8 贺晓冬;苗世光;窦晶晶;申双和;;北京城市气候图系统的初步建立[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 第三届城市气象论坛—城市与环境气象[C];2014年

9 杨义凡;马文军;;基于城市气候信息图集的城市建设与规划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魏铭;;沈阳市青年公园存在问题与改造对策探讨[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蒋峥 陈杰修;为了2008北京的蓝天[N];经济日报;2002年

2 徐庆超编译;哥大主导美东北城市气候风险评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王自发;加强城市规划及管理的气候信息[N];中国气象报;2009年

4 王敏;火灾与气象[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5 记者 姚立;法今夏面临高热及干旱气候[N];光明日报;2011年

6 尹洁 董菲 黄生辉;城市规划尊重地域特征 科学布局改善大小气候[N];湖北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潘娅英;丽水市城市气候及其对城市规划影响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2 张靓靓;新疆主要城市气候舒适度的分析与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3 李亚娟;上海市城市气候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玲;合肥城市化进程及其气候效应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34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234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2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