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关于黄土湿陷性评价和剩余湿陷量的新认识

发布时间:2017-12-05 21:03

  本文关键词:关于黄土湿陷性评价和剩余湿陷量的新认识


  更多相关文章: 湿陷性黄土 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 湿陷量的计算值 剩余湿陷量 深度修正系数 湿陷系数阈值


【摘要】:在总结诸多大型浸水现场试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关于湿陷性评价方法和剩余湿陷量合理控制等问题的新认识,目的是为了修正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自重湿陷量计算值与其实测值之间的差异,并减小地基处理深度。在获取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时,引进了一个深度修正系数?,使自重湿陷量和湿陷量的计算值接近实测值,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较深部位黄土的剩余湿陷量。在获取湿陷量计算值时,提出了扩大湿陷系数阈值(0.015)的方案,并与深度修正系数?联合使用,达到了扩大湿陷量的计算值和降低较深土层的剩余湿陷量的目的。提出了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临界深度的概念,通过若干资料将其初步确定为20~25 m之间,结合深度修正系数和扩大湿陷系数阈值方法,使用湿陷临界深度概念,可以更为有效地降低较深土层的剩余湿陷量。新的研究思路可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类似工程和黄土规范的修订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
【基金】: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项目(No.SGKJJSKF[2008]65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11272353,No.11272354)
【分类号】:TU444
【正文快照】: 1引言随着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黄土地区的建筑物越来越多,规模也日益增大,主要表现在场地逐渐由低阶向高阶发展,湿陷性土层厚度越来越大,这也为研究人员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性课题[1]。认识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变形特征是保证建筑物安全的必要途径,为此,许多学者先后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倪万魁;颜斌;刘海松;;公路路基黄土湿陷性评价问题[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4期

2 黄雪峰;陈正汉;方祥位;;关于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若干问题探讨[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刘祖典;张伯平;;关于黄土和黄土状土湿陷性评价问题[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03期

4 钱鸿缙,朱梅,谢爽;河津黄土地基湿陷变形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1992年06期

5 李大展,何颐华,隋国秀;Q_2黄土大面积浸水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1993年02期

6 黄雪峰;陈正汉;哈双;薛塞光;孙树勋;徐毅明;金学菊;朱元青;;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变形特征的大型现场浸水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7 黄雪峰;陈正汉;哈双;薛塞光;孙树勋;;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中灌注桩承载性状与负摩阻力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8 姚志华;黄雪峰;陈正汉;张建华;;兰州地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浸水试验综合观测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9 黄雪峰;张广平;姚志华;张建华;;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变形特性水分入渗规律及地基处理方法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S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定义;黄土力学特性与应用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地下空间;1999年04期

2 申春妮;方祥位;陈正汉;;非饱和重塑Q_2黄土的三轴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3 申春妮;方祥位;陈正汉;;Q_2黄土的非饱和直剪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4 骆进;项伟;吴云刚;王琰;;陕北黄土垂直节理形成机理的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03期

5 魏纲;齐静静;;湿陷性黄土地区单桩负摩阻力计算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8年01期

6 朱彦鹏;叶帅华;周勇;罗维刚;王雪浪;;大厚度黄土地区夯扩桩承载力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8期

7 宗雪梅;周新平;狄谨;;湿陷性黄土层桩基侧摩阻力的试验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8 汪海涛;刘晓丽;王思敬;;新疆伊犁南岸干渠黄土渠段湿陷性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2期

9 朱友群;施斌;王宝军;朴春德;邱钰;高磊;;边坡高填方路基下伏多层采空区稳定性数值模拟评价[J];工程地质学报;2009年03期

10 黄雪峰;刘长玲;朱彦鹏;杨校辉;张世径;;三轴应力条件下黄土湿陷性试验及评价方法研究[J];工程勘察;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钱鸿缙;涂光祉;;关中,河津地区湿陷性黄土湿陷变形的野外试验研究[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2 井彦林;仵彦卿;林杜军;贺国元;胡志平;;我国黄土湿陷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长丹;王旭;周顺华;王炳龙;;自重湿陷性黄土与单桩负摩阻力离心模型试验[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国安;;宁夏王洼选煤厂大厚度黄土场地DDC桩复合地基处理的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建筑工程专业委员会2012年优秀论文汇编[C];2012年

5 朱彦鹏;赵天时;陈长流;;桩基负摩阻力沿桩长变化的试验研究[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军杰;黄土场地震陷与桩基负摩阻力现场试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刘保健;公路路基沉降过程试验与理论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3 王小军;黄土地区高速铁路建设中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文华;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矩形闭合型地下连续墙桥梁基础负摩阻力作用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孔纲强;群桩负摩阻力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邓津;黄土微观结构的区域成土环境与震害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雷勇;嵌岩桩竖向承载机理及其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8 王雪浪;大厚度湿陷性黄土湿陷变形机理、地基处理及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9 董晓明;基于黄土非均匀湿陷变形的桥梁群桩基础承载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10 罗奇斌;山西新建铁路沿线黄土湿陷与潜蚀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环;晋南地区黄土的湿陷性分区及其岩土特性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刘长玲;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渗透与湿陷变形规律及湿陷性评价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3 陶志怀;西宁曹家堡机场二期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颜海;冲击压实技术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应用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5 闫文生;湿陷性黄土处治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6 王其江;西北黄土边坡工程稳定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7 张茂花;湿陷性黄土增(减)湿变形性状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8 付艳斌;黄土地基的水分入渗分析及增湿变形计算[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9 于友成;黄土浸水入渗特性原位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10 龚复军;黄土增湿模量与黄土地基增湿变形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振华,蔡焕杰,杨润亚,王健;地表积水条件下滴灌入渗特性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4年06期

2 杨运来;黄土湿陷机理的研究[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8年07期

3 苗天德,王正贵;考虑微结构失稳的湿陷性黄土变形机理[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0年01期

4 何颐华,闵连太;湿陷性黄土地基桩的负摩擦力问题[J];建筑结构学报;1982年06期

5 张豫川;赵伟;熊靖辉;;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处理合理深度[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6 王军平;对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探讨[J];西北水电;2004年02期

7 司炳文,唐业清;孔内深层强夯技术的机理与工程实践[J];施工技术;1999年05期

8 汪志荣,王文焰,王全九,张建丰;点源入渗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实验研究[J];水利学报;2000年06期

9 王文焰,汪志荣,王全九,张建丰;黄土中Green-Ampt入渗模型的改进与验证[J];水利学报;2003年05期

10 沈珠江,胡再强;黄土的二元介质模型[J];水利学报;2003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云杰;湿陷性黄土地基评价及处理问题[J];建筑科学;1991年02期

2 蒲国成;宋积有;;论高原地区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J];科技信息;2009年34期

3 岳晋中;;浅谈铜川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J];陕西建筑;2010年11期

4 ;自重湿陷性黄土对桩基侧面负荷阻力的初步试验[J];勘察技术资料;1974年01期

5 黄雪峰;陈正汉;;对“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中灌注桩承载性状与负摩阻力的试验研究”讨论的答复[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10期

6 苗宁涛;;论浅层自重湿陷性黄土的增湿[J];甘肃科技;2008年06期

7 严鸣;贺建龙;周斌;;加强地基处理减少自重湿陷性场地建筑物裂缝[J];西北建筑与建材;2003年04期

8 王发安;李晓峰;;DDC桩在消除自重湿陷性黄土中的应用[J];陕西建筑;2005年03期

9 武小鹏;楚华栋;屈耀辉;米维军;魏永梁;;自重湿陷性黄土下限深度判定方法探讨[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S1期

10 赵永祥;金达包装材料厂主厂房结构设计[J];工业建筑;200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涂光祉;;自重湿陷性黄土的试验研究[A];全国首届工程地质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79年

2 王长丹;王旭;周顺华;王炳龙;;自重湿陷性黄土与单桩负摩阻力离心模型试验[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余雄飞;谢定义;;湿陷性黄土增湿剪切破坏问题[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4 陈廷华;刘惠茹;张国仁;;碎石挤密桩与强夯综合处理较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第三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5 刘明振;;存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夹层场地上群桩承载力的估算[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梁燕;谢永利;李同录;;考虑渗流和变形耦合的黄土湿陷数值计算[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吕清天;郭彦林;;灰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与研究[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长玲;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渗透与湿陷变形规律及湿陷性评价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世经;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挤密法处理地基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3 赵天时;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桩基负摩阻力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4 拓向阳;陕西关中东部渭河以南黄土的湿陷性与成因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5 石怀清;西安塬区中更新世Q_2黄土场地浸水试验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6 于友成;黄土浸水入渗特性原位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2561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2561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e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