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束UKF初始参数对Bouc-Wen模型参数识别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约束UKF初始参数对Bouc-Wen模型参数识别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参数识别 UKF 约束 Bouc-Wen模型 初始参数
【摘要】:为获得约束UKF初始参数对模型参数识别的影响规律,针对Bouc-Wen模型给出基于约束UKF在线参数识别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初始状态估计均值与协方差、过程噪声协方差、观测噪声协方差等滤波器初始参数对模型参数识别精度与收敛速度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参数取值建议。结果表明:在无模型误差的情况下,约束UKF对初始参数的设置具有较好的鲁棒性;适当地增大初始状态估计协方差,减小过程噪声,采用真实系统观测噪声协方差以及减小初始参数值与真实值的偏差,可以有效提高参数识别收敛速度和精度。该研究为基于约束UKF的非线性结构模型在线参数识别方法提供了参考。
【作者单位】: 黑龙江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2511485)
【分类号】:TU317
【正文快照】: 0引言确定结构恢复力模型及其模型参数是进行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健康监测及结构混合实验的关键技术。迄今为止,研究者们已提出一系列的恢复力模型[1]来描述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从形式上可分为折线形或曲线形,从应用的对象可分为层间层次、构件层次、截面层次及材料层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涛;吴斌;;基于约束UKF模型更新的混合试验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年05期
2 郭子雄,杨勇;恢复力模型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J];世界地震工程;2004年04期
3 王涛;吴斌;;基于UKF模型更新的混合试验方法[J];振动与冲击;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子雄;张志伟;黄群贤;刘阳;;型钢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5期
2 李响;梁兴文;;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恢复力模型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年05期
3 于飞;张宏仁;;考虑损伤累积效应的SRHSHPC框架节点滞回模型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4 李磊;郑山锁;王斌;邓国专;王维;;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的循环退化效应[J];工程力学;2010年08期
5 李凯文;邹昀;;型钢混凝土柱恢复力特性的数值模拟[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6期
6 罗晓碧;赵明生;池恩安;帅海乐;;爆破振动特性对滞回耗能谱的影响研究[J];爆破;2012年04期
7 赵明生;池恩安;梁开水;康强;魏兴;;段药量对滞回耗能谱的影响研究[J];爆破;2013年02期
8 薛建阳;刘锦禄;马辉;刘义;刘祖强;;型钢再生混凝土长柱恢复力模型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3年09期
9 郭俊平;邓宗才;卢海波;林劲松;;预应力钢绞线网加固钢筋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研究[J];工程力学;2014年05期
10 徐建超;;地震作用下钢框架与中心支撑钢框架的对比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崔大光;;劲性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现状[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赵明生;池恩安;王星;;爆破振动作用下结构弹性、弹塑性能量反应比较[A];中国爆破新技术Ⅲ[C];2012年
3 章钢雷;曹双寅;敬登虎;陈玉立;;低竖向压应力水平下钢板-砖砌体组合框架恢复力模型研究[A];建筑结构高峰论坛——复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赵明生;池恩安;梁开水;康强;魏兴;;段药量对滞回耗能谱的影响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工程爆破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宏波;GFRP套管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磊;混合结构的数值建模理论及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亮;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柱的受力性能及设计计算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蒋隆敏;钢筋网高性能水泥复合砂浆加固RC柱在静载与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5 刘铁;套建增层框架结构房屋设计与施工方法研究及实践[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6 胡习兵;半刚性连接平面钢框架结构弹塑性分析及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李永靖;矿震对建筑结构疲劳累积损伤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8 范力;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曾磊;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及设计计算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10 毛建猛;Pushover分析方法的改进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航;密肋复合墙恢复力模型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赵宝建;内填Y型钢支撑的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非线性时程分析[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3 张健;自适应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南晓辉;碟形弹簧耗能元件恢复力模型的有限元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刘小娟;钢筋—聚合物砂浆嵌缝加固石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6 郑济坤;基于卸载的HRBF500RC柱抗震性能研究和损伤评价[D];华侨大学;2011年
7 董晓岚;等延性屈服点谱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史小伟;某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抗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黄俊杰;弹塑性时频反应谱和动力分析的时频反应谱法[D];同济大学;2006年
10 刘加进;基于三维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的结构损伤评估与抗震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子雄,周素琴;RC框架节点的弯矩-滑移转角恢复力模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3期
2 王进廷,金峰,张楚汉;结构抗震试验方法的发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4期
3 许国山;吴斌;;等效力控制方法在拟动力试验中的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年02期
4 成文山 ,邹银生 ,程翔云;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恢复力特性的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1983年04期
5 冯帆;王强;王占飞;;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的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技术[J];结构工程师;2011年S1期
6 王娴明,徐波,沈聚敏;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的本构关系[J];建筑结构学报;1992年06期
7 王涛;吴斌;张健;;基于最小二乘法的自适应拟动力子结构试验[J];结构工程师;2011年S1期
8 朱伯龙 ,张琨联;矩形及环形截面压弯构件恢复力特性的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1981年02期
9 沈聚敏,翁义军,冯世平;周期反复荷载下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的性能[J];土木工程学报;1982年02期
10 郭子雄,吕西林;高轴压比框架柱恢复力模型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崔东植;以初始参数表示的纵横弯曲方程的解[J];油气储运;1990年01期
2 冯必鸣;聂万胜;李柯;;制导动能弹最优初始参数计算方法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4年01期
3 刘红新,王解先,王天祥,熊波如;桥梁监控数据处理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8期
4 谈军;郑振耀;蔡聪波;陈忠;;NMR谱仪匀场电源初始参数的设置和控制[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本文编号:1265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265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