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红砂岩三轴压缩变形与强度特征的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8 17:23

  本文关键词:红砂岩三轴压缩变形与强度特征的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岩石力学 红砂岩 常规三轴压缩 强度准则 破裂角


【摘要】:利用RMT 150B型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对红砂岩进行单轴、常规三轴压缩和巴西劈裂试验,分析红砂岩的变形、强度与破坏特征,以拟合偏差的绝对值之和最小为目标确定5种强度准则中待定参数,比较拟合偏差及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破裂角的预测值与试验值的差异。结果表明:直线型的Mohr-Coulomb强度准则的拟合偏差较大,高估了低围压和高围压时的岩石强度;Hoek-Brown准则、广义Hoek-Brown准则、Rocker准则和指数强度准则对单轴抗压强度的预测值与试验值(68.0 MPa)基本一致,但对抗拉强度均给出偏高的估计;广义Hoek-Brown强度准则预测的抗拉强度接近于试验值,整体拟合效果较好;红砂岩的破裂角为52.5°~66.6°,与围压呈负相关。Mohr-Coulomb强度准则预测破裂角为65°,与实际破裂角相差较大,其余4种强度准则预测的破裂角与围压均呈负相关,与实际破坏角的差距有所减小。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焦煤公司中马村矿;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572047,50874037)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1引言红砂岩是我国华东、华南及西南等地区分布较广泛的岩石之一,形成于白垩纪至第三纪早期。随着地区工程建设迅猛发展,遇到由红砂岩构成的地基、路基、隧道及边坡工程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增多,同时红砂岩常被大量开发为建筑石料,这些都要求对红砂岩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智彪,陈振富,周益强;衡阳地区红砂岩声波参数及其应用[J];中南工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2 张海元;天水上磨水库磨拉石建造红砂岩的工程特性[J];甘肃地质学报;2000年02期

3 刘克玉;;红砂岩工程性能试验研究[J];广东建材;2008年04期

4 王启东;;浅析人工挖孔桩以红砂岩作持力层时疏松砂岩的工程地质特征[J];安徽地质;2004年04期

5 赵明华;苏永华;刘晓明;;湘南红砂岩崩解机理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6 罗恒;;红砂岩泥化夹层物理力学性质的试验研究[J];公路工程;2008年06期

7 龚裔芳;金福喜;张可能;周斌;;红砂岩泥化夹层力学特性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8 蒋晓东;曹建劲;叶进龙;李易安;;红砂岩风化机理的有机酸研究[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10年04期

9 袁从华;王荣彪;周健;施伟忠;;平缓红砂岩滑坡特征及警示分析[J];岩土力学;2006年11期

10 陈春华;;水对红砂岩特性影响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强;;扫描电镜下红砂岩破裂过程的连续观察[A];首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2 胡昕;洪宝宁;周宇泉;;从微细结构角度分析红砂岩的强度特性[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曾正文;刘天昌;王爱芳;刘力强;陈灏;;含水红砂岩力学特性的初步研究[A];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1989年

4 金福喜;卿笃干;彭环云;朱自强;曾凡河;张可能;;常吉高速某红砂岩滑坡治理监测及分析[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8年

5 陶履彬;;岩石冻胀性与其含水量关系的试验研究[A];第一届华东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0年

6 李夕兵;古德生;赖海辉;;冲击载荷下散体岩料的动压固效果[A];第三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2年

7 彭社琴;赵其华;聂德新;;强度再生效应的环境演变分析[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8 鲁祖德;陈从新;;水化学环境下裂隙岩石单轴压缩破裂过程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8年

9 陈晓斌;;红砂岩粗粒土剪胀效应大型三轴试验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尹宏锦;闫懿华;;用超硬材料测定岩石研磨性[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葛秋芳;4亿年前化石揭示鱼如何开始“行走”[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2 本报记者 刘如春 本报通讯员 谢苗 绿叶;“火眼金睛”是怎样炼就的?[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华;冲击荷载下红砂岩流固耦合的动力响应及损伤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储文静;湘西红砂岩的工程地质特征与工程边坡的稳定性分析[D];中南大学;2009年

2 甘芳芳;红砂岩风化土在多点冲击荷载下的作用效应[D];江西理工大学;2013年

3 王俐;不同初始含水率红砂岩冻融损伤的试验研究及其机理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4 王奇山;多点估计法的改进及其在边坡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1年

5 杨鑫;水及化学溶液对岩石力学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6 熊力;红层软岩崩解机理研究及工程应用[D];湖南大学;2011年

7 陈传高;冻融岩石抗拉特性实验及水热力耦合分析及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8 马明雷;岩石热—力—化学(TMC)耦合断裂韧度与断裂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672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2672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a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