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堆载下软黏土一维电渗固结理论与试验分析
本文关键词:线性堆载下软黏土一维电渗固结理论与试验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土力学 线性堆载 电渗 解析解 孔隙水压力消散 理论固结度 试验固结度
【摘要】:考虑线性堆载下水流和电流的相互作用以及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情况,通过将单向渗流固结过程的普遍方程推广到电渗领域,建立线性堆载下软黏土一维电渗固结方程,并给出阴极排水、阳极不排水和阴阳极都排水2种情况下孔隙水压力和平均固结度的解析解。通过参数和试验分析,研究最大堆载和加载速率对孔隙水压力消散的影响,以及电压对理论固结度和试验固结度的影响,绘制不同最大堆载和加载速率时,单面排水和双面排水下孔隙水压力消散曲线、不同电压下理论固结度和试验固结度变化曲线。结果表明:最大堆载和加载速率越大,孔隙水压力消散得越快,同时最大堆载和加载速率对双面排水的影响要比对单面排水的更大;电源电压越大,理论固结度和试验固结度的增长速度都越快,在相同时间段内试验固结度的变化幅度小于理论固结度的变化幅度。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8383) 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1R50020)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10C33182)
【分类号】:TU41
【正文快照】: 1引言近年来,有人将电渗与堆载预压联合应用于软黏土地基的加固处理,工程实践表明:堆载 电渗联合法不仅具有加固速度快、缩短工期,还能产生更好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堆载 电渗联合应用于工程实践时,先在软土地基中按一定的排布方式插入电渗管和井点管,然后在其上铺设一定高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伟;刘斯宏;王柳江;汪俊波;;真空预压联合电渗法加固软基的固结方程[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2 陈雄峰;荆一凤;吕擰;霍守亮;程静;;电渗法对太湖环保疏浚底泥脱水干化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6年05期
3 李瑛;龚晓南;卢萌盟;郭彪;;堆载 电渗联合作用下的耦合固结理论[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4 苏金强,王钊;电渗的二维固结理论[J];岩土力学;2004年01期
5 李瑛;龚晓南;张雪婵;;电压对一维电渗排水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3期
6 王柳江;刘斯宏;汪俊波;朱豪;;电场-渗流场-应力场耦合的电渗固结数值分析[J];岩土力学;2012年06期
7 曾国熙;高有潮;;软粘土的电化学加固(初步试验结果)[J];浙江大学学报;195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启斌;倪杰;林潇;;滇池疏浚底泥脱水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2 施维成;;疏浚泥处理方法综述[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王宁伟;张雷;修彦吉;矫军;;非饱和黏性土电渗排水试验[J];工程力学;2013年S1期
4 王柳江;刘斯宏;王子健;张凯;;堆载-电渗联合作用下的一维非线性大变形固结理论[J];工程力学;2013年12期
5 徐伟;刘斯宏;王柳江;汪俊波;;真空预压联合电渗法加固软基的固结方程[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6 霍守亮;席北斗;荆一凤;刘鸿亮;;环保疏浚底泥干化技术研究[J];环境工程;2007年05期
7 陈雄峰;荆一凤;吕擰;霍守亮;程静;;电渗法对太湖环保疏浚底泥脱水干化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6年05期
8 周源;高玉峰;陶辉;;疏浚淤泥中的拱架结构防淤堵机理[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0年02期
9 唐晓明;柯航;廖学海;;外荷载和电压耦合作用下吹填土固结试验研究[J];山西建筑;2012年08期
10 梁启斌;倪杰;林潇;;滇池疏浚底泥脱水试验研究(英文)[J];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宁伟;张雷;修彦吉;矫军;;非饱和黏性土室内水平电渗排水试验[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2年
2 周源;高玉峰;陶辉;柴永进;;透气真空快速泥水分离技术对淤泥水分的促排作用[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宁伟;修彦吉;张雷;;等电势梯度下对黏土电渗特性试验研究[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瑛;软黏土地基电渗固结试验和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冯源;城市污水污泥电动脱水机理试验研究及多场耦合作用理论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3 孙昊月;堆载预压法处理软土地基沉降量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侯龙;非饱和土孔隙水作用机理及其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建伟;电渗中电化学现象的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戴鼎立;两段式投药结合真空、通气方法进行疏浚底泥脱水干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叶肖伟;电场、渗流场和浓度场耦合作用下污染物在粘土中的迁移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王u&达;多雨潮湿地区电渗法处理过湿填料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5 王小刚;软土电化学成桩加固法模型试验[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6 赵淼;莱茵衣藻增殖、沉降与死亡过程对底泥氮素动态的影响[D];江苏大学;2010年
7 李一雯;电极布置形式对电渗效果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陈卓;通电设计对电渗加固软土效果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符洪涛;电渗法加固温州软黏土地基固结理论和试验探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3年
10 矫军;软黏土电渗排水固结试验与理论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志义,张美燕,张健;真空预压联合电渗法室内模型试验研究[J];中国港湾建设;2000年05期
2 庄艳峰,王钊,林清;电渗的能级梯度理论[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霍守亮,荆一凤,程静;环保疏浚余水处理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4 金相灿,荆一凤,刘文生,郭慧光,钱彪;湖泊污染底泥疏浚工程技术——滇池草海底泥疏挖及处置[J];环境科学研究;1999年05期
5 房营光;徐敏;朱忠伟;;碱渣土的真空-电渗联合排水固结特性试验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1期
6 黄可明;电渗法加固软土技术研究[J];水利科技;1996年01期
7 曹永华;高志义;刘爱民;;地基处理的电渗法及其进展[J];水运工程;2008年04期
8 汪俊波;刘斯宏;徐伟;王柳江;;电渗法处理大连大窑湾超软土室内试验[J];水运工程;2010年01期
9 王协群;邹维列;;电渗排水法加固湖相软粘土的试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10 谢康和,曾国熙;等应变条件下的砂井地基固结解析理论[J];岩土工程学报;198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政,陈云敏,陈仁朋;圆柱形空腔固结解析解及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8期
2 张玉国;谢康和;庄迎春;王哲;;未打穿砂井地基固结理论计算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22期
3 张仪萍;王洋;;非瞬时加载下土工袋装砂石桩复合地基固结解析解[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4 周琦;张功新;王友元;邓志勇;;真空预压条件下的砂井地基Hansbo固结解[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5 邱睿;程国勇;刘雪娟;王一帆;段淳;;泰沙基地基承载力系数的完整解析解[J];西部探矿工程;2011年08期
6 ;《土力学的新进展——第一辑》[J];工程勘察;1981年02期
7 李连祥;谭新;丁万涛;;济南市基坑支护设计系统[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10期
8 张在明;;一本有特色的土力学教材[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9 张正威;;从《土力学》的学科特点谈高职高专土力学的教学方法[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费康;;虚拟三轴实验教学软件的开发及应用[J];高教论坛;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文静;孟庆春;;含穿透分层双金属梁数值解与片条合成能量解法的比较[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钱民刚;严宗达;;受集中荷载作用的简支环扇形板的Fourier—Bessel级数解[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6年
3 孙韬;刘宗行;;传输线方程解析解求解方法的探讨[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钱民刚;严宗达;;沿直边非简支的环扇形板的Fourier—Bessel级数解——扇形、环形、环扇形板的一般解[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6年
5 钱民刚;王将魁;张平之;;Winkler地基上扇形板的Fourier-Bessel级数解[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8年
6 李跃军;刘燕;;正交各向异性中厚环形板轴对称弯曲问题的解析解[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9年
7 彭卫;唐锦春;;悬索结构的解析解与数值解[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一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刘翔;;双螺旋状集中涡的流函数解析表达及其证明[A];第十八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4年
9 黄德进;丁皓江;;各向异性多层悬臂梁在自由端受集中载荷的解析解[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7年
10 束庆邦;王建国;丁升;郑艳丽;;激光辐照圆柱壳体温度变化的解析计算公式[A];全国计算物理学会第六届年会和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峰;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在兰举行[N];甘肃日报;2011年
2 刘华;一位耄耋老人的水利情怀[N];中国水利报;2002年
3 于洋;发现自然规律应用生产实践[N];科技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又耳;焦五一恳谈测算的目的和意义[N];陕西科技报;2006年
5 刘慧卿邋本报记者 杨丽娟;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第十六届颁奖大会在连举行[N];辽宁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又耳;测算弦线模量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N];陕西科技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骆会欣;鑫三角系统 为建筑工程带来三大自由[N];中国花卉报;2007年
8 刘慧卿邋记者 杨莉;2006年度茅以升科学技术奖揭晓[N];中国交通报;2007年
9 本报通讯员 孙海华 张小果;“弦线模量”何以38年写不进规范[N];中国建设报;2006年
10 张艳江 罗文可;始于垒土攀险峰[N];中国水利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侯宇;小除数理论与迭代泛函方程的解析解[D];山东大学;2011年
2 苟晨华;能源利用问题的代数显式解析解[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7年
3 鞠斌山;油藏渗流系统物性变化机理与数学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4 何晓婷;拉压不同模量弹性结构的非线性力学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5 王哲;大直径灌注筒桩承载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陈永强;非均匀材料有效力学性能和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D];清华大学;2001年
7 张玉国;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固结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耿友林;球矢量波函数在各向异性介质电磁散射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9 纪晓东;半空间中圆形洞室对弹性波的散射[D];天津大学;2005年
10 曹小玲;基于水位晃荡的余热锅炉汽包水位动态仿真建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达;单桩荷载—沉降计算的一种解析算法[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2 李艳恒;地下洞室群对地面运动的影响[D];天津大学;2004年
3 马明环;时滞依赖于状态导数的迭代泛函微分方程局部解析解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胡明才;平面映射不变曲线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翟丽娜;理想状态海底管线屈曲剧变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童幺华;一维有限变形固结控制方程的解析解探讨[D];湖南大学;2009年
7 张秋红;圆弧形沉积场地对入射平面Rayleigh波的散射解析解[D];天津大学;2004年
8 李方杰;局部不规则场地对Rayleigh波的散射[D];天津大学;2005年
9 李秀;组合桩复合地基承载机理与其刚性桩的屈曲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10 胡欣雨;双圆盾构隧道衬砌结构内力计算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678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267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