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生土建筑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17-12-16 03:02

  本文关键词:生土建筑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生土材料 改性 物理力学性能 耐久性、再生性能、应用


【摘要】:作为生土建筑最重要的建筑材料,生土材料性能直接影响到生土建筑的经济性、安全性、耐久性和可循环再生性。本文简要介绍了生土材料改性的技术途径,详细论述了国内外关于生土材料改性的研究进展。基于现代生土建筑要求,强调生土材料改性研究工作需要不断深入,重点应集中于生土材料的性能优化、经济性、可再生性等方面。指出改性生土材料及其制品在生土建筑和新农村建设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单位】: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扬州大学;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4BAL03B03)
【分类号】:TU521.3
【正文快照】: 以生土作为建筑材料的建筑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1万年[1]。目前考古发现我国生土建筑起源于“半坡文明”时代。随着文化发展和环境变化,生土建筑形式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最终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建筑体系。生土材料泛指未经焙烧、仅经过简单加工的原状土质材料。在我国的传统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伟;罗强;孙金坤;焦涛;;攀西地区昔格达土农房墙体材料改性技术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2 谭文英,汪益敏,陈页开;土固化材料的研究现状[J];中外公路;2004年04期

3 刘俊霞;张磊;杨久俊;;生土材料国内外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2年23期

4 刘军;袁大鹏;周红红;赵金波;;狗尾草对加筋土坯力学性能的影响[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5 王毅红;李丽;王冲锋;陈全杰;韩岗;;村镇既有生土结构房屋抗震性能现状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6 王立久;谭晓倩;汪振双;;生土活化胶凝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0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柏文峰;云南民居结构更新与天然建材可持续利用[D];清华大学;2009年

2 刘俊霞;黄河泥沙基可降解生土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波;;汉中农村夯土民居墙体材料绿色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2 崔大伟;阎长虹;夏文俊;张义贵;王智;张睿;董平;郑军;陈明珠;周欣;;软土路堤填料二次加灰处理技术探讨[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4期

3 王毅红;樊琨;陈全杰;卜永红;;村镇生土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措施试验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1年06期

4 柯结伟;庞有师;;土壤固化剂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7年04期

5 阿肯江·托呼提;沙吾列提·拜开依;曹耿;;土坯砌体单轴受压本构模型研究[J];工程力学;2012年12期

6 刘俊霞;张磊;杨久俊;;生土材料国内外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2年23期

7 杨秋鸣;;云南传统民居更新中墙体的节能设计[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8 吴瑾;胡冗冗;;陕南地区生土民居墙体材料改性试验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3年05期

9 闫宁霞;汪金龙;;纤维加筋固化土抗冻性能试验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3年06期

10 黄炜;李敏;唐强;李健勋;;生土复合墙结构受力性能及设计方法的研究[J];工业建筑;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奇;王常明;李振亚;燕继宇;李泽闯;;麦秸秆加筋软土的试验研究[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蒋向军;;固化剂在加固土中的应用研究[A];全国公路工程地质科技情报网2006年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蒋向军;;固化剂在加固土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铁道学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21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曹万林;张勇波;董宏英;周中一;张建伟;;村镇建筑抗震节能结构体系研究与应用[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4年

5 杨凯;;论生土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A];2012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春艳;东北地区农村住宅围护结构节能技术适宜性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杨富巍;无机胶凝材料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3 周环;潮湿环境土遗址的加固保护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王宝勋;海积软土力学特征与固化新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李敏;潮湿状态土遗址的斥水—碳化保护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周中一;村镇砌体结构新型抗震与隔震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7 王芳;云南多民族混居区民居建筑更新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8 吴锋;土坯房屋基本力学和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刘俊霞;黄河泥沙基可降解生土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10 刘瑾;新型高分子土壤稳定剂的研制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曹耿;土坯砌体墙抗震性能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2 陈汉清;木柱梁—土坯组合墙体数值模拟及抗震性能分析[D];新疆大学;2009年

3 陈嘉;改性土体材料及土坯砌体的受压力学性能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4 姚红梅;四川阆中千佛镇既有生土房屋现状及治理措施研究[D];西华大学;2013年

5 李安露;世遗土楼夯土墙身材料强度无损检测方法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6 林俊龙;福建土楼整体夯土结构轴压承载力的试验研究[D];华侨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坚;李敏;王毅红;王春英;;夯土建筑土料工程特性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4期

2 黄艺,倪师军,张成江;攀枝花地区昔格达土中钒的含量及分布[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张金升,李嘉,刘英才,谭训彦,龚红宇,尹衍升;建材研究的新热点——黄河淤泥沙综合利用进展及前景展望[J];材料导报;2002年03期

4 易志慧;蒋海青;王晓钧;于士刚;;粉煤灰激活中ATR/FTIR、FTIR和NMR的分析与比较[J];材料导报;2007年S3期

5 聂轶苗;夏茂辉;牛福生;刘淑贤;李凤久;;利用核磁共振对矿物聚合材料中硅铝存在状态的研究[J];材料导报;2009年S1期

6 冉献强;景镇子;潘晓辉;鲁磊;前田浩孝;石田秀辉;;黄河淤积泥沙性质分析及水热固化泥沙初探[J];材料导报;2010年S1期

7 陈胡星,马先伟,陈柏连;含粉煤灰或矿渣水泥石的孔结构[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8 钱文勋,蔡跃波;活性激发过程中粉煤灰硅氧多面体结构变化的核磁共振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4期

9 段瑜芳;王培铭;;碱激发煤矸石胶凝材料的早期水化过程[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10 程科;徐斌;徐利华;张菡;刘明;;黄河泥沙非传统资源制备O′-SiAlON/SiC耐火材料[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S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谭晓倩;活化生土基低碳节能村镇建筑材料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严耿升;干旱区土质文物劣化机理及材料耐久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司鹏;煤矸石酸法提铝的活化技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艳;一般大气环境多因素作用下钢纤维混凝土耐久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尚建丽;传统夯土民居生态建筑材料体系的优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6 姚占勇;黄河冲淤积平原土的工程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沈春华;水泥基材料水分传输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柏文峰;云南民居结构更新与天然建材可持续利用[D];清华大学;2009年

9 李春秋;干湿交替下表层混凝土中水分与离子传输过程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外国生土建筑[J];建筑知识;1982年01期

2 金瓯卜;黄新范;;国外的生土建筑[J];世界建筑;1983年01期

3 G·罗替尔,范雪;介绍一种新的生土建筑[J];建筑学报;1986年02期

4 牟为民;生土建筑现代化刍议[J];小城镇建设;1997年02期

5 王军,吕东军;走向生土建筑的未来[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6 ;生土建筑与生态环境学术研讨会在兰州举行[J];建筑学报;2002年07期

7 刘小虎;本源——论生土建筑的现实意义[J];西北美术;2003年01期

8 张方;杨青;;浅析中国生土建筑[J];山西建筑;2007年34期

9 王沛钦;郑山锁;柴俊;曾磊;彭春华;郑捷;;走向生土建筑结构[J];工业建筑;2008年03期

10 赵成;阿肯江·托呼提;;生土建筑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彤;;浅析中国生土建筑[A];现代建设工程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金虹;宋菲;孙伟斌;;基于生态视角下的生土建筑发展演变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闫增峰;刘加平;;生土建筑围护结构被动调湿功能研究[A];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4 王国荣;;西北窑洞民居类型及空间浅析[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利芳;重视生土建筑的研究改革发展[N];中国建设报;2002年

2 通讯员 李萍 袁伟;考察研讨会在喀什召开[N];喀什日报(汉);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晓华;机制文化与生土建筑的发展[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2 蔡良瑞;生土建筑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3 闫增峰;生土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严富青;陕南地区生土建筑营造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2 范涛;建构新生土建筑[D];新疆大学;2011年

3 李生英;新疆生土建筑的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4 路晓明;豫北地区生土建筑的结构类型与构造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马小刚;陇东地区传统生土建筑建造技术调研与发展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6 高翔;新疆生土建筑体系街区保护和改造探索——以喀什为例[D];重庆大学;2002年

7 赵成;改性土坯砌体抗压强度试验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94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294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1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