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岩体三维渗透张量及表征单元体积的确定
本文关键词:裂隙岩体三维渗透张量及表征单元体积的确定
更多相关文章: 岩石力学 三维渗透张量 表征单元体积(REV) 随机裂隙网络 蒙特卡罗方法 复合单元法 单孔压水试验
【摘要】:将基于复合单元法的数值试验和现场单孔压水试验相结合,对裂隙岩体的三维渗透张量及表征单元体积(REV)进行研究。首先根据研究域岩体的裂隙统计参数及分布规律,运用蒙特卡罗方法在统计域内生成三维随机裂隙网络,然后利用复合单元法计算不同尺寸岩体试件在不同方向上的等效渗透系数,以此计算岩体的三维渗透张量及REV尺度,最后利用现场单孔压水试验结果来修正裂隙岩体的3个渗透主值。在小湾水电站工程中,运用该方法对坝区岩体的三维渗透特性进行分析,得到修正后的岩体三维渗透张量,分析结果表明,结合单孔压水试验和基于复合单元法的数值试验来确定裂隙岩体的三维渗透张量和REV是合理且有效的。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79109)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30141120013)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1引言裂隙岩体在自然界中通常含有大量随机分布的裂隙。裂隙相互切割、复杂交错,造成岩体渗透特性的不均匀性及各向异性,且难以确定。岩体渗透特性的各向异性一般采用渗透张量来表征,渗透张量的确定是裂隙岩体进行渗流场正确模拟的关键。裂隙岩体进行渗流场模拟分析主要分为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纪成亮;李晓昭;王驹;赵晓豹;汪志涛;邵冠慧;王益壮;;裂隙岩体渗透系数确定方法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云武;朱春光;;基于Monte Carlo模拟流量变异性对灌水质量影响的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2 莫伟伟;徐平;丁秀丽;;库水位涨落对滑坡稳定性影响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3 胡昱;叶源新;刘光廷;李鹏辉;;多轴应力作用下砂砾岩单裂隙渗流规律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4 王艳丽;王勇;许建聪;伍国军;;节理岩质边坡地下水渗流的离散元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5 徐廷学;杜峻名;蓝天;;基于马尔科夫与蒙特卡罗仿真的导弹装备备件需求量预测[J];兵工自动化;2011年10期
6 王斌;李夕兵;;单轴荷载下饱水岩石静态和动态抗压强度的细观力学分析[J];爆炸与冲击;2012年04期
7 齐文彪;;吉林省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设计关键技术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8 尹健民;郭喜峰;艾凯;李永松;;清远抽水蓄能电站地应力测试分析与高压隧洞设计验证[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年05期
9 吕爱钟;许桂生;;山体斜坡附近有压隧洞最小覆盖厚度的解析解[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年05期
10 孙玉杰;邬爱清;张宜虎;张家发;;基于离散单元法的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耦合作用机制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鹏鹏;李国敏;石景熙;时公玉;巫润建;;渗透系数各向异性对地下水封洞室涌水量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2 张国新;葛劭卿;陈平;;岩石裂隙中非恒定渗流与变形耦合作用的DDA方法[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3 钟嘉高;梁杏;任志刚;;官地坝区岩体渗透性分形特征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何琨;吴德荣;丁晓峰;孙丽琴;马紫峰;;用蒙特卡罗多维模型开发LCGC型乙烯裂解炉[A];上海市石油学会中青年科技论文集(2007)[C];2007年
5 周创兵;;岩体表征单元体与岩体力学参数[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倪才胜;白世伟;韩昌瑞;;某水力枢纽基坑开挖过程渗流耦合数值模拟[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7 伍美华;柴军瑞;陈平志;许增光;;等效连续岩体二维非稳定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分析[A];第六届全国地面岩石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岩土力学与工程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谢红强;何江达;符文熹;肖明砾;;大岗山水电站厂坝区各向异性渗流场反演分析[A];第六届全国地面岩石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岩土力学与工程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吴金花;李守巨;刘迎曦;;具有分形表面三维粗糙裂隙的渗流特性研究[A];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三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陈邓安;侯学隆;隋江波;;基于目标灰度图像运用像素点法评估毁伤效果研究[A];Proceedings of 14th Chinese Conference on System Simulation Technology & Application(CCSSTA’2012)[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保华;循环加载下岩石裂隙变形与渗流的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邓华锋;库水变幅带水—岩作用机理和作用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杨力;基于小样本数据的矿井瓦斯突出风险评价[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杨慧;水—岩作用下多裂隙岩体断裂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董书宁;干旱、半干旱复杂矿区水资源系统优化配置及综合利用[D];长安大学;2011年
6 唐建军;基于电渣重熔的大型铸锭成型关键技术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曹林卫;基于椭圆形微裂纹变形与扩展的准脆性岩石细观损伤—渗流耦合本构模型[D];重庆大学;2010年
8 姚强岭;富水巷道顶板强度弱化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9 黄伟;基于流固耦合动力学的矿压显现与瓦斯涌出相关性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0 李亚军;缝洞型介质等效连续模型油水两相流动模拟理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姜梨园铁矿F_1断层水文地质意义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贺瑶瑶;裂隙—孔隙介质细观渗流机理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3 赵伟强;官地水电站地下厂房分段开挖性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金美娜;基于MCMC方法的宽带信号源数和DOA联合估计方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5 陈向雷;干燥及饱水状态下岩石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长园;利用MCNP程序模拟快中子探测输油管道油垢厚度方法探究[D];新疆大学;2011年
7 王向阁;海底隧道涌水量预测及注浆防水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沙礼;某岩质边坡工程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10年
9 易冬福;尾矿库远程监测系统构建技术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周万里;建设工程项目内部审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祝云华;刘新荣;梁宁慧;刘占魁;;裂隙岩体渗流模型研究现状与展望[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2期
2 黄勇,周志芳;岩体渗流模拟的二维随机裂隙网络模型[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3 王媛,速宝玉,徐志英;裂隙岩体渗流模型综述[J];水科学进展;1996年03期
4 王恩志,杨成田;裂隙网络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及非连通裂隙网络水流的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2年01期
5 孙蓉琳;梁杏;靳孟贵;;裂隙岩体渗透系数确定方法综述[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年06期
6 荣冠;周创兵;王恩志;;裂隙岩体渗透张量计算及其表征单元体积初步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7 杨米加,贺永年;蒙特卡洛模拟的随机性及裂隙岩体渗透张量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则干;陈胜宏;;加锚岩体的阶谱复合单元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8期
2 刘晓丽;王恩志;王思敬;;裂隙岩体精细结构描述及工程特性数值试验[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S2期
3 强晟;赵燕;张杨;;不连续岩体温度场的复合单元模型初步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10期
4 ;岩石力学中最佳表面裂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5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11期
6 ;第十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J];岩土力学;2008年02期
7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度第七届三次编委扩大会议纪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8 ;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喜获“学会之星”称号[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年01期
9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度第七届三次编委扩大会议纪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11期
10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组织专家建言岩爆监测预报与控制[J];科技传播;2010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炳旭;;前言[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钱七虎;;前言[A];第一届华东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0年
3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章程[A];岩土工程学术交流会文集[C];2004年
4 ;编者的话[A];岩石力学测试技术及高边坡稳定性——第二次湖北省暨武汉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5 徐嘉谟;方祖烈;伍法权;冯夏庭;杨强;邬爱清;何满潮;程良奎;宋胜武;黄润秋;蔡美峰;王明洋;;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研究[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6 崔政权;;前言[A];岩土工程论文集[C];1995年
7 ;序[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泳嘉;宋文洲;;关于岩石力学有限元程序发展的若干思考[A];第六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1998年
9 张元中;李剑浩;昌庆珍;楚泽涵;;利用测井方法解决岩石力学问题[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卢嘉锡;;序[A];陈宗基论文选[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本报见习记者 李玉清;做好领军人 挺进新高地[N];科学导报;2009年
2 广东建设报记者 邓新灵 通讯员 善健;汕头市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产生新一届理事会[N];广东建设报;2010年
3 记者 刘莉;我国科学家接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N];科技日报;2011年
4 何凯涛;深孔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系统通过验收[N];中国矿业报;2008年
5 记者 秦锦丽;建立兰州国家级地灾监测预警防治示范区[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刘垠;钱七虎院士:岩爆机理尚待摸底[N];大众科技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圣奇;岩石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2 张杰;岩石压胀特性及压胀松动增产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8年
3 谢润成;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探井地应力解释与井壁稳定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4 郭保华;循环加载下岩石裂隙变形与渗流的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赵延林;裂隙岩体渗流—损伤—断裂耦合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彭从文;岩体广义多层结构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刘文彬;岩石蠕变本构模型的辨识及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8 何湘清;弱胶结砂岩油藏出砂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9 徐光苗;寒区岩体低温、冻融损伤力学特性及多场耦合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10 江涛;基于细观力学的脆性岩石损伤—渗流耦合本构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迪;航空γ能谱测量仪器谱蒙特卡罗模拟[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2 王蓬;节理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D];同济大学;2008年
3 陈海军;基于概率配点法的岩石破坏行为不确定性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4 李猛;边坡稳定可靠度的蒙特卡罗数值模拟及其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5 乔金丽;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及应用[D];河北大学;2005年
6 郭金荣;他拉哈地区地层孔隙压力及破裂压力预测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7 赵阳;土中三维随机裂隙网络的重构与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8 黄波;成像测井地应力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9 孙连环;准噶尔盆地井壁稳定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10 赵宝云;深部岩体的蠕变损伤特性研究[D];西华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04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304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