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住宅区碳源汇的空间分异规律、影响机制及管理对策——以关中地区为例
本文关键词:城市住宅区碳源汇的空间分异规律、影响机制及管理对策——以关中地区为例 出处:《应用生态学报》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住宅区 城市生态系统 碳源汇 空间规律 碳管理
【摘要】:城市住宅区作为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单元,其碳源汇对城市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平衡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采取案例分析、文献查阅、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获取关中地区城市住宅区CO2排放(碳源)与吸收(碳汇)数据,并分析其来源及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关中地区住宅区建材生产和改造更新过程CO2排放量最大;且建材类的CO2排放量远大于日常生活资料,仅有40%~52%碳排放发生在住宅区,其余发生在外围,呈现出碳源距离的空间波动性、成分的空间差异性以及圈层与分区分布.仅有9%~17%的碳排放可在住宅区内被吸收,外部空间被动承担大量碳汇功能,并显现为分层递变和空间分异.最后提出了碳源、碳汇空间管理技术和干预对策.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0824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1CB40320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37B0104)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4003-6) 科研启动项目(002401003421) 霍英东基金基础项目(131029)资助
【分类号】:TU984.115;X511
【正文快照】: 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亦是引起温室效应并引发气候变化的主要区域,其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已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1].住宅区作为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单元,其碳源汇过程对碳循环和碳平衡将产生重要影响,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亮;段汉明;;城市居住小区的碳源-碳汇实证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04期
2 叶祖达;;建立低碳城市规划工具——城乡生态绿地空间碳汇功能评估模型[J];城市规划;2011年02期
3 林敏知;;建立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碳评价体系的初步构想[J];广东科技;2010年24期
4 方精云;郭兆迪;朴世龙;陈安平;;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年06期
5 于萍;陈效逑;马禄义;;住宅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综述[J];建筑科学;2011年04期
6 马婕婷;符秀玉;包志毅;章银柯;;低碳住区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方法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1年08期
7 刘念雄;汪静;李嵘;;中国城市住区CO_2排放量计算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9期
8 王洪岩;王文杰;邱岭;苏冬雪;安静;郑广宇;祖元刚;;兴安落叶松林生物量、地表枯落物量及土壤有机碳储量随林分生长的变化差异[J];生态学报;2012年03期
9 李兵;李云霞;吴斌;付菲菲;;建筑施工碳排放测算模型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1年02期
10 邵月红;潘剑君;许信旺;米高奇;;浅谈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的估算方法[J];土壤通报;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十军;梁红霞;邢润华;陈富荣;;安徽省江淮流域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历史变化探讨[J];安徽地质;2012年01期
2 张晴;李力;;我国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3 李丽琴;牛树奎;;中国气候变化与森林火灾发生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4 吕爱锋;杨佩国;;我国森林火灾与气温·降水的关系及其时空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5 汤洁;刘森;韩源;张楠;戴春旭;;白城市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时间序列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6 周婷婷;毛春梅;;我国土地利用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7 景丽杰;;气候变暖背景下黑龙江省森林火灾防控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4期
8 王汝幸;谷家川;;2000-2009年芜湖市LUCC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06期
9 李小环;计军平;马晓明;王靖添;;基于EIO-LCA的燃料乙醇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池彦琪;谢绍东;;基于蓄积量和产量的中国天然源VOC排放清单及时空分布[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丽霞;;浅议房产税改革[J];安徽科技;2010年08期
2 李高阳;马俊青;;河南省实施森林碳汇项目的潜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3 黄文娟;葛幼松;周权平;;低碳城市社区规划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4 段文霞;朱波;刘锐;陈实;周玉平;陈放;;人工柳杉林生物量及其土壤碳动态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5 王春梅;刘艳红;邵彬;赵景刚;;量化退耕还林后土壤碳变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6 陈涛;试论生态规划[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1年02期
7 姜林;土地利用的生态规划方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2年04期
8 宋永昌,戚仁海,由文辉,王祥荣,祝龙彪;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5期
9 黄光宇,陈勇;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6期
10 李锋,王如松;城市绿色空间生态规划的方法与实践——以扬州市为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仁志;城市生态系统与中小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探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施晓清;赵景柱;欧阳志云;;城市生态安全及其动态评价方法[J];生态学报;2005年12期
3 金研铭;徐惠风;;人工湿地在城市生态中的环境效应[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6年02期
4 陈凌;;人工湿地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作用[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年01期
5 段丽杰;马继力;孟凡萍;;城市生活垃圾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破坏及防治对策分析[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9年05期
6 韩伟;;浅谈生态学原理在工业结构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管理;1985年06期
7 宫伟;;天津市诚市生态系统与污染综合防治的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86年08期
8 吴峙山;;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方向及前景[J];环境保护;1988年11期
9 ;生态位及其在城市发展研究中的应用[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10 陈尧华;城市发展与城市生态系统评价[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晓清;;城市生态安全的内涵及其评价研究[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2 刘弘涛;梁爽;;浅谈城市规划的误区[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3 王冬明;翟剑辉;;长春市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时军;;环境规划法律制度在建设生态城市中的作用[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5 彭洋;;小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曾明颖;鲜青松;;浅议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城市生态问题[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7 冷东梅;;WTO和中国生态学的发展战略与对策[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8 孙铁衍;;生态城市:理念与行动[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赵迪;;沈阳城市生态系统设计方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10 袁助人;;城市生态学与城市规划关系的探讨[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涛;生态文明随想录(上)[N];大众科技报;2008年
2 韩红新;保护地球的“肺叶”[N];兰州日报;2006年
3 记者 陈欣然 通讯员 武冰洁;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有了科学依据[N];天津教育报;2010年
4 程进;对自然景观要多保留少改造[N];中国花卉报;2007年
5 民进无锡市委;提高城市绿化水平[N];无锡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陈静 见习记者 陈姿雯 实习生 童声扬;一座城市的“两型”蝶变[N];湘潭日报;2010年
7 李靖(作者单位: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公用事业管理局);坚持正确的建设原则全力提高园区吸引力[N];廊坊日报;2006年
8 记者 郭薇;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N];中国环境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张青岩;以生态的视角观照城市的绿荫[N];营口日报;2007年
10 首席记者 黄世盛;科学规划 冲刺国家级“园林城”[N];盘锦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玲;功能平衡目标下城市住宅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刘力;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苗连山;大连市城市生态系统及其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许熙巍;生态安全目标导向下天津市中心城区用地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毕凌岚;生态城市物质空间系统结构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6 陈军飞;城市生态系统诊断预警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7 宋荣兴;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贾春宁;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及其在天津市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4年
9 徐琳瑜;城市生态系统复合承载力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陈天鹏;生态城市建设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克伟;城市水环境的生态规划与利用[D];东南大学;2004年
2 王宇峰;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综合评价与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3 吴铭峰;基于人工免疫的城市生态系统预警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4 史飞;未确知测度模型在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汤学虎;基于干扰理论的城市废弃地再利用策略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张伟伟;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刘博;西安城市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8 胡颜霞;西安生态城市的格局、评价及发展对策[D];西北大学;2004年
9 赵威;郑州市生态系统分析、评价与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10 路景栋;城市固体废弃物对兰州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25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325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