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淮北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及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4 16:44

  本文关键词:淮北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及优化研究 出处:《世界地理研究》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空间结构 演化 优化 淮北市


【摘要】:运用Arcgis软件,将淮北市建市以来4次城市规划用地现状图进行对比,比较了不同时期城市外部形态指数、城市空间扩展规模、扩展速度和扩展强度、各主要用地类型规模及异质性指数。认为淮北城市空间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外部形态由早期的相对紧凑逐渐走向分散布局,并再次向紧凑布局演化;城市空间以夹符铁路为轴线沿东北—西南——东南向呈"C"形扩展;城市内部的工业用地、居住用地以及商业及公共设施用地规模不断扩张,相互之间也不断取代形成空间重构。从区域竞合关系、资源基础、交通区位、以及城市空间结构现状出发,认为未来淮北城市空间以东向、南向扩展为宜,内部以合理调控各功能用地空间组合、完善城市功能为主。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国士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44) 西华师范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14E002)资助
【分类号】:TU984.113
【正文快照】: 1引言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地理学重要的研究内容,相关理论是城市规划和空间优化的理论基础。西方国家早在19世纪末即开始了城市空间研究,他们从静态角度总结了城市空间形态[1]、城市功能空间[2-4],动态角度总结了城市空间扩展类型[5],并从动力因素、自然机制、市场机制、社会价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蔚镇,郑炜;城市空间形态演化中的一种效应分析——以上海为例[J];城市规划;2005年03期

2 周一星;主要经济联系方向论[J];城市规划;1998年02期

3 顾朝林;;巨型城市区域研究的沿革和新进展[J];城市问题;2009年08期

4 林炳耀;城市空间形态的计量方法及其评价[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3期

5 刘盛和,吴传钧,沈洪泉;基于GIS的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扩展模式[J];地理学报;2000年04期

6 刘纪远,王新生,庄大方,张稳,胡文岩;凸壳原理用于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类型识别[J];地理学报;2003年06期

7 廖和平;彭征;洪惠坤;程希;;重庆市直辖以来的城市空间扩展与机制[J];地理研究;2007年06期

8 史育龙;周一星;;关于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研究的论争及近今进展述评[J];国际城市规划;2009年S1期

9 威廉·洛尔;张纯;;从地方到全球:美国社区规划100年[J];国际城市规划;2011年02期

10 孙威;李洪省;;中国资源枯竭城市的区位条件辨析[J];地理学报;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桂芹;;湘潭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其分析[J];安徽建筑;2010年03期

2 欧阳勇锋,张延龙,蒋颖;关于城市形态模式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5期

3 高松峰;樊培军;曾忠平;李会琴;;基于RS和GIS的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格局演变研究——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4 牟凤云;张增祥;;重庆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定量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5 国巧真;蒋卫国;易文斌;;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村镇形态特征识别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6 储佩佩;董雪;高琨;付梅臣;;中国城市土地扩张研究与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7 张旺锋;林志明;易洋;张瑞霞;;近10年嘉峪关市城市空间扩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8 白新萍;;基于分形理论的滨海新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9 潘况一;黄秀兰;姜澄;;北京市景观演变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10 张恩广;张明斗;;成渝经济区主要城市间经济联系方向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臻;汪云甲;阚俊峰;李晓霞;;基于RS和GIS的徐州市城市扩张及驱动力研究[A];江苏省测绘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郭瑛琦;齐清文;姜莉莉;张岸;任建顺;王晓山;;城市形态信息图谱的理论框架与案例分析[A];全国地质制图与GIS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张筱林;陈健飞;;深莞惠经济圈城市用地演变与产业发展的关系[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4 王洁心;;城市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蒋跃庭;甄峰;;城市尺度下的形态宜居性——以南京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敬民;邹骥;周景博;李海萍;;北京生态城市建设研究总报告[A];2005课题调研成果汇编[C];2005年

7 牛立超;祝尔娟;;首都圈城市间的合作与治理机制——以京津为例的一个讨论[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代伟国;;多山地区小城市空间拓展过程中的生态效应[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9 李雪瑞;王秀兰;冯仲科;;基于TM影像的北京城市扩展研究[A];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暨第二届教育论坛就业洽谈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卢晓玲;杨钢桥;;小城镇工业用地扩张的形态[A];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研究[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爱民;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用地规模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2 胡文英;元阳哈尼梯田景观格局及其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单玉红;基于土地生态位和多主体的城市居住空间演化情景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杨良坤;土地集约利用的规划方法与途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刘辉;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及环境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吴一洲;转型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空间重构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7 赵新正;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旭亮;从本地市场到新国际劳动分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鸿辉;多智能体城市规划空间决策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尚正永;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多尺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景芝;国内重点城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邴迪;哈大齐工业走廊不同类型城市空间扩展过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福禄;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集约利用规划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5 马轶秋;基于公路网络的城市腹地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丛晓元;基于城市形态学理论的邯郸城市街区更新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7 莫世英;肇庆市主城区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8 杨修志;山东省城市体系济—青双核结构空间关系演变及其影响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杜晓圆;基于GIS和CA模型的城市化土地利用扩展模拟与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明月;资源型组团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毋河海;凸壳原理在点群目标综合中的应用[J];测绘工程;1997年01期

2 张晓明;张成;;长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初步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3 张敏;顾朝林;陈璐;张成;汪淳;张晓明;;长江三角洲全球城市区空间建构[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4 周干峙;高密集连绵网络状大都市地区的新形态——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结构[J];城市发展研究;2003年02期

5 丁成日;;土地政策改革时期的城市空间发展:北京的实证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2期

6 杨吾扬,蔡渝平;中地论及其在城市和区域规划中的应用[J];城市规划;1985年05期

7 于学文;应用航空遥感技术对北京城市建设用地发展趋势的分析[J];城市规划;1986年02期

8 周一星;关于明确我国城镇概念和城镇人口统计口径的建议[J];城市规划;1986年03期

9 吴启焰,崔功豪;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J];城市规划;1999年12期

10 石成球;关于我国城市土地利用问题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喜钢;城市空间有机集中规律探索[J];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03期

2 董黎;都市圈居住社区与广州城市空间的扩展[J];长江建设;2000年01期

3 王鹏;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发展[J];华中建筑;2000年03期

4 刘光卫,刘映芳;城市空间立体绿化模式初探[J];现代城市研究;2000年06期

5 韩阳;建设高效、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0年01期

6 钱小玲,王富臣;技术进步与城市空间创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7 查金荣;开放与发展的新城市空间——苏州大城市战略的思考[J];江苏建筑;2001年S1期

8 陈之泉;论城市空间若干要素的对立统一[J];广东经济;2001年01期

9 周立;论数字城市空间管治体系[J];规划师;2002年12期

10 范炜;城市空间的集约化思考[J];华中建筑;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黎斌;;尺度调整背景下城市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原因、机制、后果与规划引导——以南方F市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赵学彬;;空间风险:社会多元化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空间[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永坚;;城市空间基础信息系统与网络GIS技术探讨[A];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第十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4 王代容;曾奕东;廖飞雄;;华南城市空间绿化的应用与发展[A];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第22分会场论文集[C];2002年

5 赵明;;榕树下的城市空间[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乔永学;韩晓光;;北京“单位大院”的历史变迁及其对北京城市空间的影响[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胡京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价值理性的初步研究[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8 潘斌;;城市空间功能提升中的创意产业集聚策略——以上海大柏树地区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筱;;转型时期深圳城市空间管治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吕拉昌;;城市创新职能与城市空间创新体系[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文法学院 高春花 孙希磊;城市空间正义的伦理反思[N];光明日报;2011年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张佳;和谐视域下的城市空间正义问题[N];湖北日报;2012年

3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第八设计所8-A-2室主任 刘淼;刘淼:承接城市空间的延续[N];中华建筑报;2012年

4 王瑾瑾;城市空间与心灵建构的有机关联[N];学习时报;2012年

5 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杨晓星 通讯员 张姝;市政协昨视察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N];青岛日报;2014年

6 自由建筑评论人 李tD;作为空间的城市[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7 记者 傅华云 骆辉 谢松 高洁 余红举 葛静 王小刚 杨志闻 浦敏 熊家福 刘惊天;关注城市空间安全隐患[N];南昌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王曦;城市空间中的基因遗传与创新[N];中华建筑报;2013年

9 王洁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 博士;关于“淮南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几点体会[N];淮南日报;2014年

10 实建;期待城市空间文化的和谐共生[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X;城市空间的层进阅读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黄瓴;城市空间文化结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侯鑫;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城市空间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聂蕊;基于可持续减灾的御灾性城市空间体系构建和设计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蔡良娃;信息化空间观念与信息化城市的空间发展趋势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汪勰;工业经济阶段增长推动城市空间跳跃拓展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吴端;针对城市主题事件的城市空间导视系统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8 于卓;遗传算法在城市空间增长中的量化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张乐珊;基于元胞自动机和VR-GIS技术的城市空间增长三维动态模拟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代娟;基于SLEUTH模型的区域空间演变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观礼;基于公共交通的城市空间增长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余侃华;走向理性增长的城市空间实现途径初探[D];长安大学;2008年

3 马方进;近代成都城市空间转型研究(1840-1949)[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4 杜聪;济宁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其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李小龙;欠发达地区小城市空间生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烨;网络信息化对城市认知和城市空间的影响[D];清华大学;2009年

7 樊涛;转型期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重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刘红霞;城市空间增长对交通需求的影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9 邓雪nr;乌托邦中的城市空间[D];郑州大学;2003年

10 蒋莉莉;城市空间紧凑布局模式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291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3291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c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