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中的数值方法综述
本文关键词:岩土工程中的数值方法综述 出处:《山西建筑》2014年3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主要对边界元法、无网格法、耦合方法等岩土工程中的数值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结合实例比较了工程应用中有限元法的劣势及无网格法的优势,为岩土工程的数值分析与模拟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总承包公司;
【分类号】:TU43
【正文快照】: 1岩土工程中常用的数值分析方法对于岩土工程数值分析方法按照其特点可以分为连续变形分析和非连续变形分析两大类方法,主要包括:1)有限差分法;2)边界元法;3)无网格方法;4)耦合方法等。由于数值分析方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计算分析工作,计算成本低、效率高,因此在大型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潘秀;徐萍;魏勇;;随机介质理论在射水纠偏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4年11期
2 谭新飞;韩爱民;;深基坑开挖对邻近高架桥基础的影响研究[J];江苏建筑;2014年04期
3 杜俊;梅志荣;;构建丛集系统实现复杂地下工程数值模拟[J];铁道工程学报;2014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熊宗喜;砂卵石地层基坑预应力锚索复合土钉支护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小辉;层状黄土地基水平受荷桩承载性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2 姚超伟;Q_2黄土的蠕变特性及对边坡的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3 贾文;深基坑开挖监测数据分析及有限元模拟研究[D];天津城建大学;2014年
4 曾仲毅;降雨入渗下膨胀性黄土隧道围岩力学特性及稳定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4年
5 李小伟;双排桩梁、板联系结构的模型试验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6 刘玉涛;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新旧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7 王春;浅埋小间距大断面隧道开挖引起上覆岩体移动的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8 李白;基于回归分析法的顺倾向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9 王晓光;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堤下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汉龙;;河海大学岩土所组团参加第一届岩土工程减灾与修复国际会议[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2 詹小凡;;如何进行岩土工程的预测计算[J];广东科技;2006年04期
3 周卫安;谢石连;;上海地区湖沼相沉积第④层的岩土工程特征初探[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36期
4 李国政;崔玉国;李国松;;有关岩土工程测试几个问题的讨论[J];吉林地质;2008年04期
5 李源;边辉颜;冯天明;;浅谈有限元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0期
6 马龙珍;;21世纪我国岩土工程的研究热点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5期
7 孔振光;;关于岩土工程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10期
8 钟文辉;;如何提高岩土工程外业勘察质量[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0期
9 杨灿宁;;也论岩土工程勘探重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30期
10 杨敏;;论勘探新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七虎;;岩土工程的第四次浪潮[A];钱七虎院士论文选集[C];2007年
2 王凤生;;岩土工程在国土资源勘察与开发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3 罗国煜;王培清;;略论岩土工程的国内外发展趋势[A];第一届华东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0年
4 ;岩土工程的特点与未来的创新发展——《岩土工程界》期刊采访谈[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5 罗国煜;王培清;;略论岩土工程的国内外发展趋势[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6 龚晓南;;岩土工程发展展望[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7 冯立本;;机场岩土工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三)[C];1992年
8 滕桃居;董现强;郭发生;;岩土工程与环境保护[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9 汪稔;孟庆山;;岩土工程中新技术与新材料[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10 沈小克;陈雷;张在明;;信息技术在岩土工程领域中的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敏;岩土工程也能有“创意”[N];建筑时报;2007年
2 记者 樊晓丽;北屯新区岩土工程外业勘察工作结束[N];阿勒泰日报;2009年
3 李玉明;中日岩土工程研讨会召开[N];中华建筑报;2005年
4 顾今;探讨全球岩土工程未来发展方向[N];建筑时报;2008年
5 夏云冰;云南“第一高楼”岩土工程开工[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6 周献恩;到岩土工程领域“淘金”去[N];中国交通报;2004年
7 记者 王巧然 通讯员 刘敦海 信明亮;走向国际:从世界火炉出发[N];中国石油报;2006年
8 宋荣俊;在转型升级中扬帆[N];中煤地质报;2010年
9 记者 李峰;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在兰举行[N];甘肃日报;2011年
10 张平 傅秋瑛;青出于蓝 心静如水[N];科技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莫时雄;典型金属矿山岩土工程环境评价体系与预警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常斌;基于数值仿真试验的岩土工程智能化方法及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3 陈斌;岩土工程随机反演分析及工程应用[D];河海大学;2001年
4 靳晓光;山区公路建设中的岩土工程监测与信息化控制[D];成都理工学院;2000年
5 唐烈先;RFPA离心机法在岩土工程破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6 毛坚强;接触问题的一种有限元计算方法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7 雷晓燕;三维弹塑性,弹粘塑性有限元与边界元耦合数值方法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1989年
8 陈陆望;物理模型试验技术研究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特;[D];天津大学;2013年
2 廖艳程;岩土工程中的小波(包)分析理论及其应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郑艳平;岩土工程监理技术方法探讨[D];河北工程大学;2012年
4 白林庆;岩土工程专项监理技术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宋祥红;岩土工程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开发[D];长安大学;2005年
6 孙志东;城市三维岩土工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大学;2008年
7 刘立兵;郑州市岩土工程特征及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8 杨艳;多年冻土地区岩土工程数据管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9 和法国;岩土工程加固新材料试验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丁为;华能大厦岩土工程项目技术风险评价及控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34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334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