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渣混凝土的氯离子结合能力研究
本文关键词:矿渣混凝土的氯离子结合能力研究 出处:《硅酸盐通报》2014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矿渣混凝土 氯离子扩散 自然扩散法 氯离子结合能力 扩散深度
【摘要】:通过自然扩散法测定了矿渣混凝土中总氯离子和自由氯离子含量,获得了混凝土对氯离子的结合能力,研究了扩散深度、养护时间和矿渣掺量对氯离子结合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矿渣混凝土氯离子结合能力随着扩散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随着养护时间的延长,矿渣混凝土氯离子结合能力起初呈不断增大的趋势,当养护时间大于365 d时,增长趋势逐渐趋于稳定;随着矿渣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氯离子结合能力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氯离子结合能力最大时的矿渣掺量为30%。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土木工程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江苏中核华纬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221,2127626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09CB623203)
【分类号】:TU528
【正文快照】: Research on Chloride Ion Binding Capacity of Slag ConcreteKUANG Qi1,YU Hong-fa1,ZHANG Xiao-ping1,LU Yi-ting2,HU Die3,LAI Hong-peng1,MA Hai-jian1(1.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Nanjing 210016,China;2.C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余红发;翁智财;孙伟;陈浩宇;张金花;;矿渣掺量对混凝土氯离子结合能力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07年06期
2 胡蝶;麻海燕;余红发;曹文涛;翁智财;;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氯离子结合能力的影响(英文)[J];硅酸盐学报;2009年01期
3 罗睿,蔡跃波,王昌义;磨细矿渣净浆和砂浆结合外渗氯离子的性能[J];建筑材料学报;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勾密峰;管学茂;;水泥基材料固化氯离子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材料导报;2010年11期
2 勾密峰;管学茂;张海波;;水化程度对水泥基材料固化氯离子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1年20期
3 谢友均;陈书苹;龙广成;;改善水泥浆体结合氯离子性能的试验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4 吴相豪;周金岩;李怀垣;;环境因素影响粉煤灰混凝土固化氯离子能力的试验研究[J];粉煤灰;2011年05期
5 吴珊珊;蒋林华;徐金霞;黄国泓;祝烨然;;矿物掺合料对钢筋氯盐腐蚀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12年03期
6 徐健;杨洋;陈梦成;王凯;;地铁混凝土耐久性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7 金祖权;孙伟;李秋义;赵铁军;;矿物掺合料对海水中氯离子的结合能力[J];腐蚀与防护;2009年12期
8 刘俊龙;余红发;孙伟;陈树东;;混凝土氯离子结合能力的影响因素规律性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1年01期
9 冯庆革;黄小玲;罗学波;李浩璇;陈正;杨绿峰;;含氯盐及不含氯盐混凝土浆体的水化进程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谢友均;马昆林;龙广成;石明霞;;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中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06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黎鹏平;胶凝材料组成与钢筋混凝土氯离子腐蚀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何富强;硝酸银显色法测量水泥基材料中氯离子迁移[D];中南大学;2010年
3 孙丛涛;基于氯离子侵蚀的混凝土耐久性与寿命预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吴庆令;海洋环境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耐久性与寿命预测[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何世钦;氯离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构件耐久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6 管学茂;水泥基材料在氯盐环境中的服役行为及机理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2005年
7 张奕;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输运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王显利;氯离子侵蚀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锈蚀损伤[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耿健;杂散电流与氯离子共存环境下钢筋混凝土劣化机理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马昆林;混凝土盐结晶侵蚀机理与评价方法[D];中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连丛;硫铝酸(锶)钙水泥与液相侵蚀环境的相容性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2 周剑;混凝土氯离子扩散性能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3 段付珍;干湿循环机制下混凝土氯离子侵蚀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杨洋;钢筋混凝土杂散电流腐蚀疲劳与承载力关系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5 吴泉水;杂散电流与氯离子耦合作用下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6 侯敬会;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若干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李燕;沸腾炉渣用作混凝土掺和料的试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8 张国怀;水泥砂浆中氯离子溶出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9 卢一亭;混凝土氯离子结合能力及其测试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10 李庆玲;水泥基材料中氯离子浓缩影响因素和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罗睿,蔡跃波,王昌义;磨细矿渣净浆和砂浆结合外渗氯离子的性能[J];建筑材料学报;2001年02期
2 余红发,孙伟,麻海燕,鄢良慧;混凝土在多重因素作用下的氯离子扩散方程[J];建筑材料学报;2002年03期
3 王昌义,陈迅捷,张燕驰,蔡跃波;磨细矿渣高性能混凝土研究[J];水运工程;2000年08期
4 翁智财;余红发;孙伟;张金花;陈浩宇;;水灰比与水泥用量对混凝土Cl~-结合能力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省利用电炉磷矿渣生产建筑材料的研究试验,通过省级技术鉴定[J];云南建材;1983年04期
2 李玉香,钱光人,易发成,陈雅兰,吕海峰;碱-粉煤灰-矿渣基胶凝材料的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1997年04期
3 宋廷寿,王复生,陶立鹏;矿渣胶凝材料改性的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1年10期
4 孙勇,文梓芸;大掺量细磨矿渣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建材;2002年10期
5 张申健,杨亚晋;细磨矿渣对水泥性能的影响[J];中国建材科技;2005年04期
6 刘连成;周洪彬;;粉煤灰矿渣建筑胶结料的研制[J];新型建筑材料;2006年09期
7 刘数华;方坤河;李小进;;磷矿渣对碾压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7年01期
8 杨立荣;王春梅;封孝信;蔡基伟;张利民;李庆福;;粉煤灰/矿渣基地聚合物的制备及固化机理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9 严超;吴传海;杨新亚;;利用高炉水淬矿渣制备免蒸砖的试验研究[J];砖瓦;2012年04期
10 韩基安;邱则有;杨超群;;矿渣石膏装饰板的研制[J];硅酸盐建筑制品;198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兰明章;王晓芳;;磨细矿渣的加工和应用[A];中国首届商品粉煤灰及磨细矿渣加工与应用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3年
2 赵三银;余其俊;乔飞;黄家琪;殷素红;文梓芸;古国榜;;碱激发碳酸盐矿-矿渣胶凝材料复合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卷)[C];2005年
3 胡胜哠;李秀萍;;矿渣高掺量制造矿渣硅酸盐水泥的探讨[A];华北地区硅酸盐学会第八届学术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建福;杨全兵;;矿渣对净浆早期开裂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水泥制品分会第七届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孙家瑛;黄成华;;矿渣钢渣复合超量替代水泥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研究[A];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第五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C];2004年
6 尹超男;芦令超;王守德;李贵强;;矿渣对阿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水化及硬化浆体孔结构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罗亚凤;弓子成;丁庆军;朱玉雪;苗强;;温度对高掺量矿渣的水泥水化放热性能的影响[A];2013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8 任云鹏;张维鹏;卢崇劭;;MLK系列矿渣立磨开发[A];2009全国水泥立磨技术和装备研讨会文集[C];2009年
9 张同生;余其俊;韦江雄;宫晨琛;张平平;;粒化高炉矿渣在不同环境中的水化进程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刘晨;颜碧兰;王昕;江丽珍;肖忠明;;矿渣掺量对水泥抗冻性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山东宏艺科技有限公司 陈新中;矿渣与熟料分别粉磨的意义[N];中国建材报;2009年
2 驻山东记者张运科 通讯员陈砚生;山东规模化高效利用矿渣资源带动水泥钢铁行业发展[N];中国建材报;2010年
3 王扣华;矿渣水泥粉磨技术探讨[N];中国建材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慧莉;矿渣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性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董刚;粉煤灰和矿渣在水泥浆体中的反应程度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08年
3 代奎;矿渣粉煤灰混合胶凝体系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丽萍;大掺量磨细矿渣高性能砼疲劳性能研究与疲劳方程的建立[D];东南大学;2005年
2 夏婧;碱矿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3 赵鹏;矿渣—水泥体系颗粒群特征及其早期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4 程刚;矿渣免蒸砖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栗静静;磷矿渣掺合料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李倩;钢渣—矿渣基胶凝材料的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2年
7 马大谋;磷矿渣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宁夏大学;2013年
8 杨立军;矿渣超细粉在水泥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9 曹辉;石膏基棉花秸秆、矿渣、钢渣复合砌块的试制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3年
10 岳林锋;具有膨胀和增韧性能的矿渣油井水泥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355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335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