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地下工程中的非线性接触算法研究及数值实现

发布时间:2017-12-29 00:06

  本文关键词:地下工程中的非线性接触算法研究及数值实现 出处:《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地下工程 接触 有限元 罚函数法 点对面


【摘要】:基于罚函数法的点对面形式因其具有显著的简便性而在工程领域内应用广泛。针对罚因子可能引起矩阵病态的缺陷,采用局部坐标系下的相对位移作为与接触相关的广义自由度,大幅提高了罚因子的取值上限,且无需使用专门的矩阵预处理子即可用于求解大规模接触问题。针对点对面存在投影奇异性及结果振荡的风险,发展采用径向基点插值法的三维曲面光滑方法,其优势在于网格适应性极强且不损失曲面精度。将双向链接边表作为三维接触面的数据结构,有效地降低了接触邻接搜索的计算代价。基于以上改进,开发大型非线性接触分析有限元计算程序,数值算例的结果表明,该计算程序具有较强地描述位移不连续现象的能力,能有效求解接触非线性方程,可用于模拟大规模地下工程中的复杂多体接触问题。
[Abstract]:......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79099)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2013 KY 4)
【分类号】:TU91
【正文快照】: 1引言接触问题是一类高度非线性的问题,广泛存在于地下工程领域,例如地面结构、地下结构与地基土或围岩的相互作用等。在当前地下工程的相关研究中,对接触问题的数值模拟是前沿课题之一。谢和平等[1]基于接触面单元模型分析了工程体与地质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张奇华等[2]采用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宇杰;何平;秦东平;梁英俊;;基于三维非连续几何模型的盾构施工模拟[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2 张奇华,邬爱清,石根华;关键块体理论在百色水利枢纽地下厂房岩体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5期

3 谢和平;陈忠辉;易成;周宏伟;;基于工程体-地质体相互作用的接触面变形破坏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9期

4 张丙印,师瑞锋,王刚;高面板堆石坝面板脱空问题的接触力学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5 余华中;阮怀宁;褚卫江;;岩石节理剪切力学行为的颗粒流数值模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光耀;王浩;;薄钢铺板对平台主梁变形影响的试验研究和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2 常玉珍;吴敏哲;;组合肋壳几何非线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5期

3 王青;徐港;;剪力墙结构弹塑性分析的QR法Ⅱ——计算格式、程序及算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4 王开强;孙飞飞;胡大柱;;多弹簧梁柱单元在空间钢框架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6期

5 王江;周晖;宋雪峰;;变截面工形柱平面内弹塑性极限承载力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6 高轩能;李琨;;变截面门式刚架地震反应研究进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7 肖烨;陈剑毅;易萍华;;自由度匹配技术在框架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8 方开敏;张宜辉;;基于VB.NET连续梁设计计算程序开发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9 阎晓铭;胡守营;王传甲;;深圳某超高层公寓楼结构动力性能研究[J];安徽建筑;2011年04期

10 蒋超;;有限元加筋实体单元求解预应力混凝土梁自振频率方法[J];安徽建筑;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宫建国;陶钧;曾胜;金涛;;地基平面沉降下的大型石油储罐模态分析[A];第七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1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应迁;石艳;唐克伦;刘明;;外压容器临界载荷特性研究[A];第七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1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青平;白武明;王洪亮;;多重网格在二维泊松方程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4 李同春;朱寿峰;赵兰浩;胡继刚;;考虑坝体与坝肩动力相互作用的坝肩稳定动接触降强算法[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5 张汉云;张燎军;;基于虚拟裂缝模型的带横缝高拱坝的抗震性能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6 纪军;王安华;任增金;;圆沉箱内隔墙的设置方式[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分会第七届港口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彬;;基于APDL的大口径反射镜优化设计[A];第二十四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周清华;杜留法;杨雄辉;;减摇鳍加强结构CAD/CAE一体化的若干关键技术探讨[A];纪念徐秉汉院士船舶与海洋结构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樊征兵;何欢;陈国平;;不确定结构的模态和动响应分析[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上册[C];2011年

10 何欢;孙东阳;周兰伟;马常亮;;多腔体气囊式回收系统的着陆冲击动力学建模与分析研究[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上册[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红哲;车身概念设计智能CAE关键技术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查云飞;类菱形车转向系统研究与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3 毛海涛;无限深透水地基上土石坝坝基渗流控制计算方法和防渗措施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4 潘健怡;铝合金型材挤压的数值模拟及模具结构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许兰贵;变壁厚大锥度薄壁铝罐成形关键技术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谭林;基于动力指纹的结构损伤识别可靠度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卢兆刚;基于混合FE-SEA方法的汽车薄壁件中频声学特性预测及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王晓鹏;先进三维集成电路(3D-IC)中硅通孔(TSV)和氮化镓(GaN)场效应管中的电—热—力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徐慧峰;基于弹性波的地下管线水平导向钻随钻探测理论与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李小康;基于MPI的频率域航空电磁法有限元二维正演并行计算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婷萍;大厚度电子束焊缝的超声检测及缺陷散射信号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马飞飞;框架结构轻钢加层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权;起重机减速器变位斜齿轮副有限元仿真分析与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夏云清;装载机差速器齿轮的非线性接触与疲劳寿命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志宽;大直径人工挖孔扩底桩承载力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D];郑州大学;2010年

6 辛栋;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数值预测[D];郑州大学;2010年

7 张彩香;发射筒口分瓣式隔水膜刚度强度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8 苗军伟;注塑成型和模具结构一体化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9 胡志超;箱型钢筋混凝土倒虹吸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10 董泽民;基于VCFEM的颗粒增强高聚物宏细观双尺度模拟[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邬爱清 ,任放 ,郭玉;节理岩体开挖面上块体随机分布及锚固方式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1年04期

2 邬爱清,周火明,任放;岩体三维网络模拟技术及其在三峡工程中的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8年06期

3 郭映忠;岩质边坡设计坡角和锚固方案的确定[J];工程地质学报;1996年02期

4 严承蔼;光弹性贴片法及工程应用[J];测控技术;2001年07期

5 朱大宇;;水泥土力学性能的试验分析[J];建筑材料学报;2006年03期

6 孙树林,易小兵;块体理论在岩质边坡设计中的应用介绍[J];人民珠江;1999年03期

7 尚国庆;冯伟;;超大型泥水平衡盾构施工的三维非线性模拟[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8 白旭宏,黄艺升;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施工及其认识[J];水力发电学报;2000年02期

9 赵魁芝,李国英,沈珠江;天生桥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原型观测资料反馈分析[J];水利水运科学研究;2000年04期

10 陈斗勇;采动斜坡稳定性的块体理论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6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季亚平;考虑施工过程的盾构隧道地层位移与土压力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选江;浅谈地下工程中应用的予力技术[J];工业建筑;2002年08期

2 许增会,宋宏伟;地震对地下工程影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山西建筑;2003年07期

3 陈福套,李杰;浅谈地下工程新老结构接口处理[J];隧道建设;2003年02期

4 杨志法,李丽慧,潘炜,陆民,郑舰;关于大型古地下工程若干问题的讨论[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3年05期

5 李曙春,叶凯;如何预防地下工程发生渗漏[J];山西建筑;2004年17期

6 孔祥金;;我国隧道、地下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近况[J];公路隧道;2005年02期

7 崔建东;;综合施工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06年03期

8 石林锁;刘顺波;丁德厚;;地下工程高压慢渗的形成机理及其治理方法[J];建筑技术;2006年07期

9 ;介绍一本新期刊——《浙江隧道与地下工程》[J];岩土力学;2006年09期

10 李晓军;朱合华;解福奇;;地下工程数字化的概念及其初步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要彬;刘学辉;;地下工程逆做法施工浅谈[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2 姚源道;刘忠义;;地下工程堵漏防水出现问题的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北京西单地铁车站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92年

3 王明年;关宝树;;地下工程的施工力学分析[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9年

4 沈剑青;;试论推进地下工程网络化建设[A];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贺长俊;王良;苏靖;油新华;;地下工程事故案例及风险预防[A];2005全国地铁与地下工程技术风险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唐春安;郭陕云;;前言[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理论与应用——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唐春安;郭陕云;;前言[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孙宁;王李;方志强;;地下工程大断面地沟施工方法浅析[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叶敬彬;王卫锋;陈庆中;;地下工程高效和局部精度降低算法研究与应用[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梁志勤;邓天宁;;充气膨胀密实法在地下工程止水堵漏的应用[A];防水工程与材料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丁化;地下工程风险控制成为关注焦点[N];建筑时报;2007年

2 杨峰;地下工程用除湿空调机通过技术鉴定[N];中华建筑报;2004年

3 杨峰;地下工程用除湿空调机通过技术鉴定[N];中华建筑报;2004年

4 李代祥 陈文广;究竟还有多少地下工程“欠账”[N];中国财经报;2010年

5 宋世斌;隧道的未来:环保安全节能[N];中国交通报;2010年

6 何丽;都市地下工程的尖兵[N];中国企业报;2000年

7 天津市勘察院院长 李文春;防微杜渐 科学认识综合技术在地下工程风险控制中的重要作用[N];天津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涂露芳;八年磨砺攻克北京最难地下工程[N];北京日报;2013年

9 张强 杨斌 方颖 李成刚;地下工程节能设计不容忽视[N];中国建设报;2012年

10 记者 新月 通讯员 徐词;“新南环”首幢回迁房地下工程完工[N];苏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志新;地下工程中土参与作用的结构承载力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李晓燕;中国地下工程氡污染及其健康危害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3 李明;山岭隧道与地下工程健康评价理论研究及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伍国军;地下工程锚固时效性及可靠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建飞;基于非线性本构模型的地下工程高效有限元算法研究及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于素慧;基于盖挖逆作法的地下工程近接施工影响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3 卢山;地下工程位移反分析及开挖顺序优化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4 叶敬彬;地下工程高效和局部精度降低算法研究与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孝健;高地应力区地下工程围岩变形破坏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6 刘靖华;地下工程施工力学若干理论及计算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7 王春辉;地下工程临近既有地铁施工安全性影响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彭巍;地下工程项目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姚雪梅;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巍;地下工程复杂渗流场数值模拟与工程应用[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47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347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5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