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巨型框架设置隔震系统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05 09:14

  本文关键词:巨型框架设置隔震系统效果分析 出处:《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巨型框架 隔震系统 Lagrange方程 层间位移 龙格-库塔方法


【摘要】:根据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巨型框架设置隔震系统的动力反应分析计算公式,并根据龙格-库塔方法利用MATLAB语言编制程序求解。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巨型框架设置隔震系统之后具有明显的减震效果,楼层位移沿结构高度分布趋于均匀,层间位移、楼层速度及楼层加速度大幅减小。当隔震支座圆弧滑道半径为2.5m~3m、滑动摩擦系数取0.05左右时,隔震效果可达60%~88%。当巨型框架截面抗弯刚度较大时,框架横向位移较小但截面弯矩及剪力增大。当滑道摩擦系数大于0.05时,截面剪力基本保持不变。
[Abstract]:Based on the Lagrange equation , the formulas for calculating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seismic isolation system are derived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ismic isolation effect can reach 60 % ~ 88 % when the seismic isolation system has a radius of 2 . 5m ~ 3 m and a sliding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0 . 05 . When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mega - frame has a radius of 2 . 5m ~ 3 m and the sliding friction coefficient is about 0.05 , the lateral displacement of the frame is small but the cross - section bending moment and the shear force increase . When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slide rail is greater than 0.05 , the shear force of the cross section remains unchanged .

【作者单位】: 河北联合大学 河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唐山市城市建设总公司;
【基金】:河北省科技厅项目(11215120D)
【分类号】:TU323.5;TU352.12
【正文快照】: 隔震技术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常见的结构隔震方法主要包括橡胶垫隔震、V形杯口橡胶垫隔震支座、辊轴隔震、滑动摩擦隔震基础等。1985年美国学者Zayas[1]首次提出摩擦摆隔震体系,此后对该体系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2~10]。随着建筑规模和建造高度的不断突破,在建筑结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大望,李桂青,周锡元;FPS隔震结构的水平和竖向振动响应分析[J];建筑结构;2000年07期

2 杨林;常永平;周锡元;闫维明;;FPS隔震体系振动台试验与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08年04期

3 李大望,关罡,赵卓;摩擦摆系统稳态随机响应预测[J];世界地震工程;2000年03期

4 李大望,周锡元,王东炜;摩擦摆系统振动性态的进一步分析[J];振动工程学报;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初建宇;苏幼坡;葛楠;;干摩擦板—复位弹簧隔震系统特性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2 葛楠;张彦朴;高晓岩;;悬链线凹曲线滑道辊轴摩擦摆隔震性能分析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3 王继红;唐兴荣;;隔震器研究及应用的现状与发展[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4 张玉敏;葛楠;苏幼坡;苏经宇;;DFPS摩擦盘与碟型弹簧组合隔震系统性能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5 宋波;盛朝晖;徐明磊;王利;;地震波输入角度对大型脱硫塔结构动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6 尚守平;周志锦;刘可;姚菲;;一种钢筋-沥青复合隔震层的性能[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7 王建强;陈磊河;攸青言;赵卓;;支座滑道半径对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4期

8 罗奇峰,石春香,曹炳政,杨树龙,熊华,李仕栋;中国近4年结构抗震进展介绍[J];地震学报;2003年06期

9 杨海旭;郭迅;王海飙;杨东晖;申童;;高度可调摩擦摆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胡灿阳;李大望;;FPS隔震底框住宅楼的地震响应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葛楠;苏幼坡;王兴国;;椭圆曲线滑道辊轴摩擦摆隔震系统性能的分析计算[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2 葛楠;苏幼坡;王兴国;;竖向振动对凹曲线滑道辊轴摩擦摆系统影响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3 明伟;葛楠;;偏心辊轴摩擦摆系统隔震性能的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4 高晓岩;姜畔;张彦朴;葛楠;;桥梁结构采用FPS隔震支座效果研究[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5 孔德文;孙梦涵;支旭东;范峰;;应用摩擦摆支座的单层球面网壳地震响应分析[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12年

6 孔德文;范峰;支旭东;孙梦涵;;应用摩擦摆支座的单层球面网壳抗震性能研究[A];第十四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孙梦涵;范峰;支旭东;孔德文;;应用摩擦摆支座平板网架的抗震性能初步研究[A];第十四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胡紫东;考虑支座相关性的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熊伟;基于SSI及非线性土体反应的新型分布式隔震系统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姚菲;新型复合隔震体系的试验、模拟及分析[D];湖南大学;2011年

4 杨迪雄;隔震结构优化设计和工程数值方法中的混沌[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5 于泳波;减隔震桥梁的空间动力分析及动力试验[D];长安大学;2004年

6 叶昆;近断层脉冲型地震作用下LRB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盛朝晖;大开口高耸薄壁圆筒结构动力特性与性能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华英;平移建筑隔震体系分析与性能化设计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9 高杰;高层建筑变刚度隔震技术试验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亮;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多维地震反应分析[D];郑州大学;2009年

2 攸青言;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影响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3 杨竹青;车辆制动力作用下飘浮体系桥梁振动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胡继友;基于性能的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5 董启暖;El-Centro地震波作用下的金属滑移隔震支座系统减震性能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6 魏民;隔震结构中阻尼对隔震效果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1年

7 庄鹏;滑移隔震系统的振动响应分析[D];郑州大学;2002年

8 孙敏;滑移隔震结构能量传递的数值分析[D];郑州大学;2005年

9 刘卫然;摩擦摆隔震结构的非线性时程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10 陈立喜;滑移隔震系统振动非线性分析[D];郑州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大望,周锡元,霍达,李桂青,王东炜;FPS隔震结构的性态和地震反应分析[J];工程抗震;1996年01期

2 李大望,关罡,霍达;FPS型TMD控震效应分析[J];工业建筑;2001年02期

3 李大望,李桂青,周锡元;FPS隔震结构的水平和竖向振动响应分析[J];建筑结构;2000年07期

4 李大望,王东炜,霍达,蒋晓东;滑动隔震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可靠性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0年01期

5 李大望,关罡,赵卓;摩擦摆系统稳态随机响应预测[J];世界地震工程;2000年03期

6 李大望,王东炜,周锡元;FPS自治系统及其性态分析[J];振动与冲击;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丽;;巨型框架结构设计[J];中外建筑;2008年06期

2 王汝恒;郭文;张春涛;;基于共同作用下巨型框架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8年04期

3 贾彬;王汝恒;王钦华;王皆伟;;巨型框架刚性模型风荷载特性的风洞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6期

4 张晓雷;;巨型框架结构研究综述[J];四川建材;2011年02期

5 盛朝晖;陈淮;;巨型框架结构的抗震分析[J];工业建筑;2006年S1期

6 盛朝晖;陈淮;;巨型框架结构的隔震分析[J];工业建筑;2006年S1期

7 徐勤;尤培华;叶献国;;巨型框架减振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J];建筑结构;2010年S2期

8 郑钧;;有断层巨型框架的简化计算[J];中外建筑;2008年04期

9 孟焕陵;刘杨;沈蒲生;;巨型框架中主、次框架的抗侧刚度比的限值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10 贺飒飒;余志武;;巨型框架结构体系抗震研究综述[J];工业建筑;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濯清;谢向东;;超高层建筑空间巨型框架结构与基础地基共同工作的半解析自由振动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4年

2 周坚;;也论橡胶支座与R/C柱串联隔震系统的刚度系数[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3 张宇峰;袁广林;舒赣平;吕志涛;;杆系模型静力增量法对巨型框架局部模型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的模拟[A];新世纪预应力技术创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4 包联进;;上海大剧院钢屋盖结构设计[A];第二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邹宏德;蓝宗建;;设置FPS隔震支座的巨型框架减振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6 董军;李靖;王肇民;;巨型框架悬挂钢结构竖向振动特性及地震时程分析[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8年

7 崔衍斌;刘海卿;;基于SMA绞线-橡胶复合支座的双向张弦梁结构隔震分析[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周坚;陈峥;;超高层建筑巨型框架结构简化分析的再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4年

9 龚耀清;白俊英;;矩阵位移法分析弹性地基上空间巨型框架结构——第十四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10 葛楠;苏幼坡;王兴国;;椭圆曲线滑道辊轴摩擦摆隔震系统性能的分析计算[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董宁;全国第一个抗震示范小区工程冲出地平[N];中华建筑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庆;巨型框架结构的地震反应及基于小波分析的损伤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2 熊伟;基于SSI及非线性土体反应的新型分布式隔震系统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常磊;结构地震能量反应分析及其在超高层巨型框架结构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4 王汝恒;巨型框架结构—筏基—砂卵石地基的静动力共同作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5 王建强;基础隔震结构多维及平—扭耦联地震反应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6 陆建忠;分段变截面高层建筑被动控制的随机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1995年

7 魏陆顺;组合隔震与三维隔震(振)理论及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杨万庆;大型磁流变液阻尼器的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樊爱武;滑移隔震结构的滑移位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胡紫东;考虑支座相关性的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雷;巨型框架结构分析的传递矩阵法[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2 梁伟杰;带大开间巨型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3 郑钧;巨型框架结构的静力性能及抗震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杨阳;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动力响应的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3年

5 严平;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6 杨姝扬;巨型框架结构在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7 詹淼;巨型框架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崔少华;高层建筑巨子型结构的动力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9 鲍永健;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结构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10 孙江兰;超高层建筑带斜撑巨型框架结构体系的简化分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82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382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a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