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退役问题
本文关键词:工程退役问题 出处:《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工程退役指在工程目标完成、功能失效、设计寿命完结、危害生态环境,或人为原因、不可抗力等致使工程中止运行的情况下,对工程的处置过程;是工程运行过程的末端环节,是工程生命周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提出物质工程三元分类法,创造性地提出工程退役概念;结合对建设工程、制造工程、资源工程三大类物质工程的分析,阐释了工程退役的主功能退役和全功能退役两大层次,给出工程退役关系图,提出工程退役的六大类原因和四大类方式;结合案例分析了工程退役可能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Abstract]:Project decommissioning refers to the disposal process of the projec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objective, the failure of the function, the end of the design life, the harm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r the suspension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project due to artificial reasons or force majeure. It is the end link of engineering operation process and the indispensable part of engineering life cycl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hree-way classification of material engineering and creatively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engineering decommissioning.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three kinds of materi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and resource engineering, the main function decommissioning and full functional decommissioning are explained, and the relationship diagram of engineering decommissioning is given. Six kinds of reasons and four kinds of ways of project retirement are put forward. Combined with a cas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that may arise from the project decommissioning.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
【分类号】:TB-0;TU746
【正文快照】: 工程退役是工程运行过程的末端环节,是工程生命周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由于退役往往发生在工程建设完成并交付运行若干年后,也由于退役的影响与建设方的关系似乎不是很大,使得工程退役问题被包括建设者、管理者、研究者在内的各方所忽视。各种研究文献中,要么只是在讨论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伯聪;;关于工程和工程创新的几个理论问题[J];北方论丛;2008年02期
2 宋宝丰;;包装工程的学科结构分析及跨学科教育模式[J];包装学报;2010年04期
3 王勇;;简论生态工程观[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9期
4 金先知;李勋琼;;社会技术异化的根源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远德玉;技术过程论的再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肖峰;从三个层次看技术实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肖峰;技术与工程的交界面——论发明与建造之间[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罗玲玲,于淼;浅议工程技术活动中的设计哲学[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杨庆峰;;工程论证中的社会性因素分析——围绕圆明园防渗工程进行的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易显飞;;技术理性的历史进路[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耀东;;技术向工程转化中媒体的社会责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存金;;大规模科学技术工程复杂系统管理方法论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倪钢;;基于隐喻理解的生态学的技术结构理论[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吕洁;徐炎章;;试论工程文化的价值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袁远刚;郑宗跃;陈刚;;刚性“决策”柔性“管理”——贵州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办公楼管理创新[A];贵州工程项目管理论文集(2010)[C];2010年
6 王新泉;;某些“安全”概念的辨析与认识[A];建设工程安全理论与应用——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俞春生;王茜;;苏通大桥工程文化建设实践与经验[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8 王达;;论钻探工程技术体系[A];第十四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宋宝丰;;包装工程的学科结构分析及跨学科教育模式[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李伯聪;;从工程哲学角度看长城[A];第四届全国军事技术哲学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军;回归工程实践: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高兴;设计伦理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3 罗天强;技术规律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王桂山;技术理性的认识论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5 吴致远;技术的后现代诠释[D];东北大学;2006年
6 李永红;技术认识论探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杨春平;国家技术安全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彭志越;高校学生社会支持的发生与扩展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胡兴华;软件技术的哲学探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孔寒冰;基于本体的工程学科框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露;我国工程师伦理理论与实践初探[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马颖;工程决策和设计中的伦理问题探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科举;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敏;社会工程与现代性问题的消解[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莹;钱学森社会工程思想新探索[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卉佳;基于系统理论的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工程文化的构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周常国;自然工程中自然技术与社会技术协同关系探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陈超;从工程规划选址和工程师价值观的视角看工程伦理学在我国的本土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李艺芸;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伦理维度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吴军政;论工程文化嬗变与建设途径[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仲捷;杨桂林;;低塑性土模糊工程分类的探讨[J];工程勘察;1990年01期
2 王顺富;;含碎石组分土工程分类的探讨[J];工程勘察;1983年03期
3 柳艳华;张宏;石名磊;赵俊明;;长江口北侧粘性土工程分类探讨[J];工程勘察;2005年04期
4 李承先;伊朗卡尔赫软岩的工程分类[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6年05期
5 张长庆;对《多年冻土的工程分类》一文的商榷意见[J];冰川冻土;1980年02期
6 朱长歧,汪稔;生物碳酸盐类沉积物的工程分类[J];土工基础;1998年04期
7 於冉;;中国城市巨型工程分类初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吕奋;资西阳;肖巧林;;火山熔岩区不良地质特征及工程分类[J];路基工程;2013年04期
9 吴紫汪;多年冻土的工程分类[J];冰川冻土;1979年02期
10 易志雄;醴陵市区岩溶发育规律与岩溶地基工程分类[J];湖南地质;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褚怀保;杨小林;梁为民;余永强;王卫超;;煤体工程分类及其模拟材料[A];第十一届中国煤炭学会爆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要强;贵州红粘土工程分类及土质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83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383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