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钢梁空间边节点的抗震性能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07 02:33

  本文关键词:型钢混凝土异形柱-钢梁空间边节点的抗震性能及影响因素分析 出处:《工程力学》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 空间节点 边节点 抗震性能 影响因素


【摘要】:为了研究型钢混凝土异形柱-钢梁空间边节点的抗震性能,以配钢形式、加载角度和轴压比为变化参数,通过1个平面节点和9个空间节点的拟静力试验,获取其滞回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类新型空间节点的抗震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实腹式配钢试件在骨架曲线的上升段为最陡,承载能力最大,刚度退化最轻,但T形钢桁架试件在耗能能力和延性性能上为最优;该类空间节点的抗震性能在不同加载角度下具有一些区别,45°试件的骨架曲线包围了其余加载角度下的骨架曲线,同时该角度的节点抗剪承载力为最大,耗能能力较之0°和60°的更强,但略比30°的低,而位移延性在平面节点上表现为最佳;提高轴压比可增强型钢混凝土异形柱边节点的受剪承载力和耗能能力,同时轴压比的增大对试件的初期刚度较为有利而后期刚度退化较快。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spatial side joints of SRC special-shaped column-steel beams, the quasi-static tests of one plane node and nine spatial joint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form of steel distribution, loading angle and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as variable parameters. The hysteretic relationship is obtained and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the new type of spatial joints i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eepest section of the skeleton curve and the largest bearing capacity are obtained. The stiffness degradation is the least, but the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and ductility of the T-shaped steel truss are optimal.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this kind of spatial joints has some differences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angles. The skeleton curves of 45 掳specimens surround the skeleton curves at other loading angles, and the shear capacity of the joints at this angle is the largest. The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0 掳and 60 掳, but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of 30 掳, and the displacement ductility is the best on the plane node. The shear capacity and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of SRC special-shaped column joints can be enhanced by increasing the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At the same time, the increase of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is more favorable to the initial stiffness of the specimens, while the later stiffness degradation is faster.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大学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08057,51268004) 广西防灾减灾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2012ZDX10)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YCBZ2012005)
【分类号】:TU398.9;TU352.11
【正文快照】: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SRC special-shaped column简称SRCSSC)结构一方面秉承了异形柱结构的优势,另一方面又因其内置的型钢可增强柱构件的承载性能、改善变形性能和延性指标,克服了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承载能力低、抗震性能不良的缺陷,具有显著的优越性[1 6]。节点作为框架结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柯晓军;陈宗平;薛建阳;马付彪;;反复荷载下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粘结滑移性能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02期

2 薛建阳;高亮;刘祖强;赵鸿铁;;空腹式型钢混凝土异形柱中框架抗侧刚度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09期

3 曹云中;干钢;唐锦春;;轴压比对空间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J];建筑结构;2008年11期

4 王丹,吕西林;T形、L形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5年04期

5 陈宗平;薛建阳;赵鸿铁;邵永健;赵永宏;门进杰;;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7年03期

6 薛建阳;刘义;赵鸿铁;陈宗平;隋煈;;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9年04期

7 王妮;陈宗平;张士前;陈宇良;;型钢混凝土异形柱中节点受力性能试验及有限元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宇平,王清湘;高层建筑下部重载柱的研究与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2 柳会红,何益斌,沈蒲生;反复荷载作用下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中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3期

3 杨勇;聂建国;郭子雄;;核心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应用前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4 石启印;马亚楠;李爱群;;新型完全剪切连接钢筋混凝土组合扁梁受力性能试验[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5 孙华勇;邵永健;刘凡;殷志文;;L形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正截面承载力的理论研究(Ⅰ)——有限元计算程序编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6 方有珍;邵永健;谢剑学;;SRC组合梁剪切性能的有限元分析(Ⅰ)——荷载变形和裂缝发展过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3期

7 谢剑学;方有珍;邵永健;;SRC组合梁剪切性能的有限元分析(Ⅱ)——破坏模态和设计参数影响规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8 陈宗平;薛建阳;赵鸿铁;;型钢混凝土异形柱剪切开裂的试验与计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9 曾磊;查春光;郑山锁;;基于混合惩罚函数法的型钢混凝土框架柱优化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10 徐亚丰;李晓丽;郭建;佟雪伟;段晓静;;双向偏压钢骨混凝土T形柱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卜小兵;张绍武;吴建伟;;钢筋混凝土梁粘钢加固承载力设计分析[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何松林;徐亚丰;;T形钢骨混凝土柱单向偏心荷载作用的有限元分析[A];创新沈阳文集(A)[C];2009年

3 顾士坦;赵同彬;;SMW工法型钢-水泥土组合梁抗弯性能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来;王琦;尹燕霞;;十字形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力性能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六)——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毛志伟;郑廷银;;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的研究现状和展望[A];钢结构工程研究(七)——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6 郑廷银;陈志军;林沂祥;蔡万军;;蜂窝状钢骨混凝土L柱低周往复荷载试验[A];钢结构工程研究(七)——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邓长根;哈敏强;;新型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特点和性能[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崔U_刚;;浅谈型钢混凝土柱的发展及特性[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陈鑫;赵乃志;李兵;;不同肢长异型柱抗震性能数值模拟分析[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2年

10 郑文忠;刘铁;谭军;解恒燕;李忠民;;绥芬河青云市场套(扩)建工程结构设计方法与施工措施研究[A];结构混凝土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三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志亮;带约束拉杆异形截面钢管混凝土短柱的受压力学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肖阿林;钢骨-钢管高性能混凝土轴压组合柱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王琨;套建增层预应力钢骨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与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王钧;内置H型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郭震;新型钢结构小高层住宅抗震耐火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6 仵建斌;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粘结滑移基本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亮;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柱的受力性能及设计计算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品乐;短肢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及损伤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杨远龙;T形组合柱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宋天诣;火灾后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梁—柱节点的力学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群;钢—高强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佘俊;预压型钢混凝土柱受力性能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汤德亮;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分析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王昆;某跨郑石高速立交钢—混凝土组合梁桥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王鹏;弹性剪切连接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宾恩富;新型剪切连接件的受力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博;异形柱结构节点抗剪承载力与整体结构震害的分析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秋华;新型抗剪连接件的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淑杰;内置CFRP圆管的方钢管高强混凝土偏压短柱和中长柱的受力性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10 王文浩;冷弯U型钢与混凝土组合梁力学性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季秋,钟树生,邹良明;劲性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2年04期

2 曹万林,王光远,魏文湘,吴建有;不同方向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T形柱的性能[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5年04期

3 崔慈艳,郑作樵;水平荷载下底层抽柱的异形柱框架受力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6期

4 郑山锁,邓国专,杨勇,俞茂宏,张俊峰;型钢混凝土结构粘结滑移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3年05期

5 郑山锁;邓国专;田微;吴敏哲;曾磊;;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强度的力学分析[J];工程力学;2007年01期

6 曹云中;干钢;唐锦春;;柱肢长宽比对空间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J];工程力学;2007年04期

7 钱稼茹,李耕勤;异形柱用于8度抗震设防建筑研究[J];工业建筑;2004年02期

8 卫园,冯建平;周期反复荷载下L型截面柱的试验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9 张誉,李向民,李辉,陈宗梁;钢骨高强混凝土结构的粘结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1999年07期

10 徐亚丰;刁晓征;王鑫;;十字形实腹式钢骨混凝土异形柱非线性分析[J];建筑结构;2010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棣;宽肢异形柱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2 王丹;钢筋混凝土框架异形柱设计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宗平;桁架式钢骨的混凝土异形柱——不对称T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广零;卢晋福;王国玉;;型钢混凝土临界保护层厚度研究[J];山西建筑;2006年03期

2 郑之俊;王杰光;;国内外型钢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的比较[J];安徽建筑;2006年01期

3 贺广零;卢晋福;王国玉;;型钢混凝土临界保护层厚度研究[J];建筑科学;2006年06期

4 陶兵;彭伟;杨雨嘉;;国内外型钢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的比较[J];四川建筑;2008年04期

5 张根俞;梁书亭;朱筱俊;;某综合楼型钢混凝土梁式转换结构设计与分析[J];建筑技术;2009年05期

6 徐庆奎;;型钢混凝土构件受扭性能的试验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16期

7 安东亚;陆道渊;李承铭;乔伟;;某型钢混凝土悬臂梁受力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2009年S1期

8 马春明;;浅议型钢混凝土的破坏形态和施工技术[J];科技风;2009年07期

9 余洁;秦浩;;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地震反应特性研究[J];建筑结构;2010年S1期

10 袁雅光;;绍兴皇冠假日酒店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J];结构工程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安东亚;陆道渊;李承铭;乔伟;;某型钢混凝土悬臂梁受力性能研究[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晋春;宋彦琦;宛光辉;;型钢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和设计研究[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3 曾志攀;;型钢混凝土框架柱计算程序的编制及应用[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7年

4 陈宗平;赵鸿铁;薛建阳;康希良;;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截面配钢分析[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宗平;赵鸿铁;薛建阳;康希良;;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杨勇;薛建阳;赵鸿铁;聂建国;郭子雄;;型钢混凝土粘结强度试验研究[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杨佑发;崔波;;型钢混凝土梁正截面的优化设计[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潘波;钟燕平;李学劲;徐恺;;多牛腿型钢混凝土大型节点施工技术[A];2013年全国钢结构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李俊华;赵银海;唐跃锋;刘明哲;;火灾后型钢混凝土轴压柱剩余承载力试验[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10 李焱;杨建江;秘志伟;;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的研究和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通讯员  李之政 记者  贺慧宇;站在技术创新的前沿[N];中国建设报;2006年

2 全荣;日本东京晴空塔采用的新技术[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任佳;BIM技术解工程机电难题[N];中国建设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宇光;型钢与混凝土粘结—滑移关系及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刘义;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节点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3 张雪松;翼缘狗骨式削弱的型钢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杨勇;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基本理论及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5 李玉荣;型钢混凝土梁式转换框架结构的试验和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朱健;内埋型钢混凝土墙与钢梁连接节点的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刘林;大型火电厂主厂房少墙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地震作用效应与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8 崔大光;型钢混凝土梁柱框支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9 王维;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宏观有限元的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10 何明胜;型钢混凝土边框柱密肋复合墙体试验分析及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浩;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弹塑性分析及地震反应特性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2 向皓;某型钢混凝土转换层桁架的受力影响分析[D];重庆大学;2010年

3 张守筠;大跨度型钢混凝土转换层结构设计方案的对比分析[D];重庆大学;2010年

4 曾贤谋;型钢混凝土悬臂梁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5 任亚平;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受力性能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6 张勋桂;型钢混凝土框架性能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7 孙岩波;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8 胡小会;型钢混凝土界面滑移及本构关系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08年

9 韦希;型钢混凝土与钢组合结构动力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10 刘俊;型钢混凝土支护桩弯剪性能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906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3906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8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