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现代工业遗产分类体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近现代工业遗产分类体系研究 出处:《城市发展研究》2015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近现代工业遗产分类是开展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按照工业生产行业及相关环境、尺度层级与构成要素、历史阶段、价值等级、区位特征、创办主体、再利用模式和工业建筑本体特征等,对我国近现代工业遗产的主要分类方法进行了介绍和解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混合分类法"建立我国近现代工业遗产的分类体系,即以"线分类法"为主导形成基本分类,以"面分类法"形成补充分类,基本分类与补充分类整合形成分类体系。分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不断优化和细化的过程,体系框架可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做适应性调整。
[Abstract]:The classific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n modern China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and basic prerequisite for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reuse. According to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dustry and related environment, scale level and constituent elements, historical stage.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analyzes the main classification methods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n modern China, such as value grade, location characteristic, founder main body, reusing mode and industrial building Noumenon feature, etc.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analyzes the main classification methods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n modern Chin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of "mixed classification" to establish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n modern China, that is, the basic classification is formed by "line classification", and the supplementary classification is formed by "surface classification".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is a process of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and refinement, and the system framework can be adjusted adaptively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the specific situation.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项目编号:51378470)
【分类号】:TU984.114
【正文快照】: 0引言工业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一种特殊类型,也有物质和非物质之分[1],本研究将关注点设定在与城市空间与景观环境直接关联的物质工业遗产层面。物质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研究与实践对于城市工业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城市创新性活力的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建立分类体系既是工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韩福文;佟玉权;张丽;;东北地区工业遗产旅游价值评价——以大连市近现代工业遗产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5期
2 王云霞;;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分类探析[J];理论月刊;2010年11期
3 孙燕谋;从近代丝绸业兴衰史实到当代发展起伏的鉴析(续二)[J];辽宁丝绸;1998年04期
4 梁加龙;浙江丝绸工业小史[J];丝绸;1989年11期
5 曾山;;近代中外合资企业史实质疑[J];学术月刊;1985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艳林;;民族声乐风格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周春华;;行政紧急权力及其法律规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3 邹建军;周亚芬;;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十个关键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丁亚元;;有效面授的内涵及其设计策略[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5 甘翠华;;汉英成语修辞特点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陈秀平;;略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谭贤楚;周长城;;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运行机制研究——基于恩施州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8 孔令达;;儿童对两组时间词的习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杨荣贤;;汉语中“投掷”义与“抛弃”义的异同及其区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李佑标;;消防应急救援范围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涛;;公诉专业化相关问题研究[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李庆伟;;建设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途径与基本要求[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刘瀚熙;周均清;杨俊雷;;基于AHP法的峰峰工业遗产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5 陶原珂;;从汉语的词性-义项关系论汉外词典的词性标注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潘雪莲;;词典中名词释义模式的选择[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江必新;程琥;;论判例在WTO争端解决中的适用[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8 阎宗彪;乔生;;腐植酸缓(控)释BB肥的创新理念和应用实践[A];第八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9 邹伟;段竞晖;鞠霓;饶晓亭;胡丽莉;张雪;罗邦民;;中介法律制度建设的法律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10 孙景亮;;海河流域南系平原河流生态修复“乌托邦”[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继文;文化软实力的历史观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文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惠峗;组织隐性知识共享的管理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延丽;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保障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晓明;上海市部分小学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开展状况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苏u&;从历史发展看中日围棋文化比较[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杨阳;电视体育谈话节目《体育评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刘小飞;上海市杨浦区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董娇;普通高中主科科任教师威信现状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佳;地方大学研究生教育产学研联合培养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夏路;论医疗损害责任归责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周萍;“动宾动词+宾语”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佟玉权;韩福文;;工业遗产的旅游价值评估[J];商业研究;2010年01期
2 姜振寰;;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问题[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刘伯英;李匡;;北京工业遗产评价办法初探[J];建筑学报;2008年12期
4 贺云翱;;文化遗产学初论[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苏燕;张学良主政时期的东北政体改革与现代化建设[J];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06期
6 张毅杉;夏健;;城市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方法[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8年01期
7 彭岚嘉;;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蒋帅;蔡军;;基于古典建筑文献中“亭”的分类体系研究[J];华中建筑;2014年05期
2 曹靖;姚睿;;不同分类体系下绿道慢行系统建设标准的研究[J];广东园林;2012年03期
3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廖远涛;肖荣波;艾勇军;;城乡一体的绿地分类体系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姜允芳;刘滨谊;刘颂;;中国市域绿地系统分类的研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李昭君;中国国家BIM标准探究——分类与编码势在必行[N];中国建设报;2013年
,本文编号:14002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400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