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再生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出处:《建筑材料学报》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再生混凝土梁 取代率 受弯性能 开裂弯矩 极限承载力
【摘要】:对再生混凝土梁进行受弯性能试验后发现,当再生粗骨料(RCA)取代率(质量分数)为40%,70%和100%时,再生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较普通混凝土梁分别降低了1.5%,4.1%和10.6%;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再生混凝土梁下部根状裂缝数目增多、间距减小.研究表明:平截面假定适用于再生混凝土梁,再生混凝土梁的破坏形态及承载力-挠度曲线与普通混凝土梁相似;现行规范中开裂弯矩公式、极限承载力公式和挠度计算公式不适用于再生混凝土梁,建议将挠度计算值乘以1.3,开裂弯矩和极限承载力计算值乘以与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相关的修正系数.
[Abstract]:The recycled concrete beam bending performance test showed that when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RCA) replacement rate (mass fraction) was 40%, 70% and 100%,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ordinary concrete beam reduces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recycled concrete beams 1.5%, 4.1% and 10.6%; with the increase of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replace rate, the number of the lower beam the root fracture of recycled concrete increased, spacing decreases.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plane section assumption is applicable to recycled concrete beams, failure mode and bearing capacity of recycled concrete beam deflection curve is similar to that of ordinary concrete beam; cracking moment formula in the current code, the formula of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and deflection formula is not suitable for recycled concrete beams, recommended calculation of deflection value multiplied by 1.3, multiplied by the calculated value and the replacement ratio of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correction factor related to the cracking moment and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作者单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9064,11372099) 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资助项目(132102210178)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15IRTSTHN028) 郑州市生态建筑材料重点实验室项目(201311)
【分类号】:TU37
【正文快照】: 近年来,再生混凝土的开发与应用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重视,他们针对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大量研究.陈宗平等[1-5]认为再生粗骨料(RCA)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较小,对再生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劈裂强度影响较大.杨海峰等[6-7]试验表明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混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桂新;吴瑾;叶强;;再生混凝土梁挠度计算方法研究[J];工程力学;2011年02期
2 杜朝华;;再生骨料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2年03期
3 李佳彬;肖建庄;黄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06年03期
4 朋改非;黄艳竹;张九峰;;骨料缺陷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12年01期
5 崔正龙;路沙沙;汪振双;;再生骨料特性对再生混凝土强度和碳化性能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12年02期
6 施养杭;吴泽进;彭冲;;面向工程的再生混凝土与钢筋粘结性能研究[J];建筑科学;2012年05期
7 陈宗平;徐金俊;郑华海;苏益声;薛建阳;李军涛;;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及应力应变本构关系[J];建筑材料学报;2013年01期
8 陈爱玖;王静;杨粉;;纤维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及破坏分析[J];建筑材料学报;2013年02期
9 杨海峰;邓志恒;李雪良;胡岳峰;;再生混凝土-钢筋黏结滑移本构关系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13年03期
10 肖建庄;兰阳;;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J];特种结构;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班明霞;冀鸿飞;苏刊;严志忠;张玲;;再生混凝土结构性能研究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2 肖建庄;雷斌;黄健;张宏达;;再生混凝土梁抗弯理论与可靠度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3 颜岳;刘娟红;张景华;;大流动性粉煤灰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8年01期
4 张会芝;郑建岚;;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工作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5 吴波;刘琼祥;刘伟;许;;钢管再生混合构件初探[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年04期
6 张建伟;曹万林;朱珩;董宏英;;再生混凝土中高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研究[J];工程力学;2010年S1期
7 张建伟;丹姗;曹万林;池彦忠;;带暗支撑再生混凝土中高剪力墙振动台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2年S1期
8 覃文月;郑述芳;李卫宁;陈宗平;;再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试验研究[J];广西城镇建设;2010年11期
9 刘超;白国良;冯向东;张锋剑;赵洪金;;再生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计算适用性研究[J];工业建筑;2012年04期
10 卢俞升;严捍东;;再生混凝土及其在建筑梁柱构件中应用和研究现状[J];福建建筑;201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建伟;曹万林;朱珩;董宏英;;再生混凝土中高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2 曹万林;张建伟;尹海鹏;陈家珑;;再生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研究与应用[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0年
3 张建伟;丹姗;曹万林;池彦忠;;带暗支撑再生混凝土中高剪力墙振动台试验研究[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4 曹万林;张亚齐;尹海鹏;张建伟;;再生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进展[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5 肖建庄;兰阳;;再生混凝土简支梁受弯性能的非线性分析与试验验证[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佳彬;肖建庄;;再生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杜朝华;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及构件受力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2 尹海鹏;再生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及理论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3 安新正;腐蚀环境下再生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4 赵新宇;薄壁圆钢管再生混合柱及其节点的试验研究与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刘春晖;再生混合混凝土的受压尺寸效应及外置薄钢板再生混合墙的抗震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胡波;再生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及混凝土结构损伤评估[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方;再生混凝土简支梁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王瑞娟;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及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10年
3 龙秀海;废旧钢纤维橡胶改性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4 张金锁;薄壁方钢管再生混合柱的轴压和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吴泽进;再生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与受弯构件受剪性能试验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6 彭冲;再生混凝土材料高温、碳化和受弯构件受弯性能试验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7 陈杰;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景明龙;基于遗传优化BP网络的再生混凝土正截面计算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郭英凯;钢骨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性能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2年
10 高策;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强;吴瑾;韩春源;;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指标试验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8年02期
2 王军龙;冯忠居;赵兴寨;;路用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研究[J];公路;2008年12期
3 崔正龙;北徎政文;田中礼治;;固体废弃物再生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试验研究[J];硅酸盐通报;2009年05期
4 陈永刚,曹贝贝;再生混凝土国内外发展动态[J];国外建材科技;2004年03期
5 孙振平,谭国强,王新友;再生混凝土技术[J];混凝土;1998年05期
6 柯国军,张育霖,贺涛,谭志鹏;再生混凝土的实用性研究[J];混凝土;2002年04期
7 肖建庄,李佳彬,兰阳;再生混凝土技术研究最新进展与评述[J];混凝土;2003年10期
8 杨润年;尹久仁;肖华明;刘青峰;;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2006年01期
9 李秋义;李云霞;朱崇绩;田砾;;再生混凝土骨料强化技术研究[J];混凝土;2006年01期
10 朋改非;沈大钦;朱海英;刘雪松;;同配合比条件下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比较研究[J];混凝土;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平华;王欣;周军;何霞;;绿色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研究主要进展与发展趋势[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宋新伟;再生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2 骆行文;循环荷载作用下再生混凝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高策;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林俊;再生混凝土抗压和梁受弯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5 叶强;再生粗骨料钢筋混凝土梁弯曲刚度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小艳,姚武,伍建平,吴科如;内埋碳纤维砂浆调节混凝土梁承载能力的试验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5年04期
2 朱四荣,李卓球,宋显辉;日光直射下混凝土梁的力学响应[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汤红卫;李士彬;朱慈勉;;基于刚度下降的混凝土梁疲劳累积损伤模型的研究[J];铁道学报;2007年03期
4 李建楠;陈哲;谢顺利;;碳纤维薄板加固含裂缝混凝土梁的四点弯曲破坏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5 金荣;;关于预应力纤维布混凝土梁抗弯性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8年04期
6 严大考;盛珍;袁昕;;基于有限元法建模的模板和混凝土梁计算分析[J];山西建筑;2008年16期
7 郜传省;王燕;徐新生;;复合材料筋混凝土梁裂缝开展试验分析及宽度计算[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9年02期
8 匡亚川;欧进萍;;混凝土梁智能自修复试验与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9 田芳;汪小超;;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梁的开裂试验及数值分析[J];山西建筑;2009年28期
10 刘明泉;陈易;张继东;;一种混凝土梁加固方法的试验研究[J];唐山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毅;李密密;崔娜;吴丹;蒋秀根;;钢筋骨架支承下混凝土梁受损破坏行为数值模拟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方一匡;颜,
本文编号:1401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401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