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土材料在现代语境中的诠释
本文关键词:生土材料在现代语境中的诠释 出处:《南京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生土 现代 材料改性 建造技术 发展分析 规范
【摘要】:生土是既古老又现代的建筑材料。“古老”是指生土取材广泛,几乎发生于所有文明的开端;“现代”是指生土因其良好的工程物理性质、环境友好特征以及艺术表现力,在现当代受到重视和发展。本文关注于生土材料在现代语境中的诠释,从生土材料、建造技术、发展机制、规范标准、行业组织等方面,借助实际案例,讨论如何建造现代生土建筑,如何实现良好的生土建筑质量和建筑效果。本文由八个章节构成。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研究对象、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对生土建筑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指出当前我国生土建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本文研究的差异性和意义。第二章概述传统生土建造的主要技术和破坏原理。指出传统生土建筑是现代生土建筑的根基。并通过对生土建筑的常见破坏及其机制进行分析,尝试提出解决的办法,从问题出发,开启后文。第三章至第七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其中,第三章讨论现代生土建筑的材料试验和材料准备,包括土壤的组成、性质和判定,改性的材料和原理等内容。第四章讨论现代生土建筑的设计建造技术和流程。按照建造流程的逻辑顺序,从场地、基础、墙体、洞口、屋顶和楼地面、装饰装修、物理和设备、以及维护保养等多个层面,结合案例,详细阐述现代生土建造技术并加以总结。第五章讨论现代生土建造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向,对于发展动力,从人文和技术两个层面讨论,对于发展方向,提出了三个方向并进行阐述。第六章讨论现代生土建造的规范标准和行业组织。比较研究了部分国家的生土建筑规范标准的制定情况,指出其借鉴意义。概述国际国内行业组织的发展情况,指出了解和参与国际间的行业交流也是接轨先进生产力的有效途径。第七章对部分现代生土建造的案例进行综述,并制作案例索引表,从实证的角度为现代生土建筑发展现状提供一个直观的考察途径。第八章为本论文的结语部分,对本文所做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尝试指出今后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Abstract]:Adobe is both ancient and modern building materials. The "old" refers to the raw materials widely, almost all occurred in the beginning of civilization; "modern" refers to the earth engineering because of its good physical properties, environment friendly features and artistic expression in contemporary attention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aterial in in the modern context of interpretation, from the raw material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mechanism, standards, industry organizations, with the aid of the practical case, discuss how to build the modern earth architecture, how to achieve the good quality of adobe building and building effect. This thesis consists of eight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the object, research significance, research status,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framework. To summarize the adobe building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situation, points out the existence of adobe building in China and the problems Study on the difference and significance. The main technology and principle of destruction are summarized in the second chapter of traditional Adobe construction.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traditional adobe building is the foundation of modern earth architecture. And through the common failure and its mechanism on earth architecture analysis, try to put forward a solution, starting from the problem, open the third chapter to the seventh chapter. Is the main part of this paper. Among them,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preparation of material testing and material of modern earth construction, including soil composition, properties and criterion, modified materials and the principle of the content. The four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modern earth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logical order,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from site, foundation the mouth of the cave, and the roof, wall, floor, decoration, and physical equipment and maintenance aspects, combined with the case, elaborated the modern earth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total nodes. The fif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motive forc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odern earth build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discussed from two aspects of Humanities and technology,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three directions and elaborate. The six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modern earth building standards and industry organization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standard specification of Adobe building part of the country's development, pointed out its significance. Overview of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industry organizations, points out that the effective way to understand and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industry is the integration of advanced productive forces. The seventh chapter built on the part of modern earth case are summarized, and the production of case index table, provides an intuitive way to study from an empirical perspective for the modern development of adobe building present situation. The eighth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part of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work done on this article, and try to point out the future research and practice direction.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52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解玉琪;浅议传统、传统建筑和地区建筑[J];安徽建筑;2003年01期
2 戴念慈;在中国传统建筑及园林学术会议上的讲话 建筑传统的精神实质(开幕式上) 中国建筑传统的生命力何在(讨论会上)[J];建筑学报;1991年02期
3 林锦辉;中国建筑传统与现代建筑[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4 魏大中;建筑传统与时代的融合──西藏大厦创作回顾[J];建筑学报;1998年07期
5 阳静,贾强;中国传统建筑与传统文化——论建筑的矛盾性、复杂性与中庸之道[J];中外建筑;2000年05期
6 王昀;音乐中的数和建筑中的数——为揭示隐藏在一张乐谱中的5个建筑而作的理念分析[J];华中建筑;2002年03期
7 王贵祥;两难中的北京新建筑[J];装饰;2002年05期
8 刘阳;构建体现传统、有地域特点的现代建筑文化[J];南方建筑;2003年02期
9 邹惠萍;建筑的传统继承与现代化关系初探[J];山西建筑;2005年13期
10 苔瑞·伯尼斯;更新换代-保护我们城市的建筑传统[J];现代城市研究;2005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晓东;;建筑更新的观点与方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杜锐;张大玉;;浅议全球化进程中的建筑趋同[A];2007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规划成果博览会、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李先逵;;古代巴蜀建筑的文化品格[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五辑[C];1993年
4 孙皓;张永强;;传统—现代—建筑[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2008年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先逵;;巴蜀建筑文化品格与地域特色[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罗哲文;;哪些古建筑需要保护——选择保存古建筑的条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二辑)[C];1981年
7 蔡镇钰;;世纪之交建筑随想[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8 郭维钧;;建筑由智能化到数字化[A];04'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暨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9 杨鑫;张琦;;意大利南部特鲁利建筑文化与建造技艺的发展与更新[A];第六届优秀建筑论文评选[C];2012年
10 聂向东;;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和谐——从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等工程设计谈起[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敏邋陈琳;建筑与其缔造的政治话语[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汤璇 实习生 王游婧;取传统文化之精髓 应现代建筑之需求[N];广东建设报;2007年
3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李行;“建筑是艺术”吗?[N];中国建设报;2008年
4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李行;建筑二律——地点律[N];中国建设报;2008年
5 ;千姿百态的竹建筑[N];中华建筑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查玮;在现代建筑中找寻传统印记[N];中国环境报;2004年
7 伯克;重拾现代精神 再释建筑自由[N];中华建筑报;2009年
8 记者 王尚锋 见习记者 陈波;张锦秋院士在我市作“和谐建筑”专题讲座[N];商洛日报;2012年
9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张锦秋;传统建筑的空间艺术[N];中国建设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杨赛 刘维维;中国传统建筑:现代社会中的古典意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彤;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时间观念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2 赵慧宁;建筑环境与人文意识[D];东南大学;2005年
3 汪丽君;广义建筑类型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赵劲松;建筑的原创与概念的更新[D];天津大学;2005年
5 王绍森;当代闽南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戴路;经济转型时期建筑文化震荡现象五题[D];天津大学;2004年
7 王又佳;建筑形式的符号消费[D];清华大学;2006年
8 白晨曦;天人合一:从哲学到建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耿虹;安顺屯堡建筑环境景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朱力;新中国现代民族建筑之路初探[D];中央美术学院;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翔民;养生农庄建筑的地域性表达[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东海;建构视野下沙溪古镇工匠技艺与材料表达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姜川;基于类型学理论的廊空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朱昌龙;成都及周边地区传统建筑材料现代演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宋露;拱的地域化表达[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6 宋冉;设计概念的构思与贯彻[D];苏州大学;2015年
7 斯达尔汗;唐宋绘画中的建筑表象及其源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8 周畅;中国当代实验性建筑中的砖建构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9 陆禹杭;当代建筑形态特征的地域性表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NTHULIKILA MUNALI SILUYELE(图利);赞比亚传统建筑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10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410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