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园区生活性公共设施内容、空间布局特征及借鉴——以日本筑波科学城为例
本文关键词:高技术园区生活性公共设施内容、空间布局特征及借鉴——以日本筑波科学城为例 出处:《现代城市研究》2015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生活性公共设施 密度 空间布局 核密度分析 筑波科学城
【摘要】:在对高技术园区概念及发展历程、公共设施内涵和相关研究述评的基础上,展开对筑波科学城生活性公共设施的研究。通过对不同公共设施的类型、数量、密度、人均面积等指标的梳理总结,以及设施的空间核密度、用地布局特征等方面的分析发现:筑波科学城生活性公共设施类型层级丰富,规模指标相对较高,具有社区化特征,各类设施布局特征具有显著差异,但总体呈现覆盖范围广的集聚核心,空间布局与居住区、商业区相关。最后文章总结了高技术园区生活性公共设施的特征和可借鉴经验。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course of high-tech park, the connotation of public facilities and related research review, the study on the living public facilities in the Science City of Tsukuba is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different types and quantity of public facilities. Analysis of density, per capita area and other indicators, as well as the spatial nuclear density of facilities, land layout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aspects of analysis found: the type of living public facilities in Tsukuba Science City is rich, and the scale index is relatively high.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the layout of various facilities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ut the overall coverage of a wide range of agglomeration core, spatial layout and residential areas. Finally,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xperience of living public facilities in high-tech parks.
【作者单位】: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系;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城市空间增长的低碳化形态模式研究”(编号:41171130,2012—2015)
【分类号】:TU984.13
【正文快照】: The Study and Experience on the Substance and SpatialDistribution of High-Tech Park’s Living Public Facilities:ACase Study of Tsukuba Science City in Japan赵勇健吕斌张衔春胡国华李金钢ZHAO Yongjian LYU Bin ZHANG Xianchun HU Guohua LI Jingang0引言高技术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缉慈;陈平;马铭波;;从创新集群的视角略论中国科技园的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2 俞孔坚,黄国平;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战略与生态规划——以广东省南海信息产业园为案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3期
3 邹德慈;开发区规划的若干问题[J];城市规划;1992年05期
4 王兴平,崔功豪;中国城市开发区的空间规模与效益研究[J];城市规划;2003年09期
5 刘佳燕;陈振华;王鹏;王健;;北京新城公共设施规划中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6年04期
6 黄杉;张越;华晨;汤婧婕;;开发区公共服务供需问题研究——从年龄梯度变迁到需求层次演进的考量[J];城市规划;2012年02期
7 顾朝林,石楠,张伟;中国高新技术区综合发展评价[J];城市规划;1998年04期
8 盖文启,王缉慈;从硅谷的成功看中国高新区的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12期
9 刘瑾;耿谦;王艳;;产城融合型高新区发展模式及其规划策略——以济南高新区东区为例[J];规划师;2012年04期
10 高军波;付景保;叶昌东;;广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家亮;;“新区域主义”的层次特征及对“长三角”城市合作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7期
2 杜玉梅;何芳;;我国开发区土地利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3 管丽娟;邹志荣;秦源泽;陈虹;李维柱;;景观学思想在农业园区物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4 秦海燕;丁绍刚;金芸;;都市生态主义——基于可持续的低碳城市营建理念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5 罗湖平;朱有志;;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共生机理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6 李国亮;耿蕾;樊森;;西部欠发达地区科技园区规划布局探析——以黄陵县科技园区规划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7 王卉;;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8 郭丽华;试论依托软件园发展我国软件产业的战略意义[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朱彩霞;胡希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景观规划设计初探[J];北方园艺;2008年02期
10 赵越超;欧美企业孵化器概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扬;乔琦;;我国“十二五”产业园区循环经济规划机制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2 李欣;李枝坚;宋延鹏;蔡春;;人本理念下广东“理想城市”愿景及路径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马利波;席光亮;张远景;;总规之路,路在何方?——探析城市总体规划的未来变革之路[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盛鸣;叶伟华;周亚琦;;从刚性保护到有机管理:对深圳市生态绿地空间规划与管理的初步思考——兼议深圳市绿道网规划建设的实践探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洪亮平;周晓;;高新区“二次创业”的路径选择——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孙莉;张玉坤;;都市农业——在城市层面实践“永续农业”思想[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袁新国;王兴平;;转型背景下开发区再开发类型研究——以南京江宁经济开发区百佳湖片区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董晓峰;;西方城市规划方法的基本类型与演变方向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曹杰勇;;理想社区的现实性运作分析——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讨论新城市主义理论对我国社区建设的影响[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岩;李波;;生态工业园[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弘;产业集群创业人才素质及保留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伍学进;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安宁;黑龙江省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玉峰;新遗产城市[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5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6 胡友培;城市沿街小型商业的形态呈现与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7 梁宏志;城市新区建设开发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赵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闫晓云;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结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10 王巍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增值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项海勇;绿色居住小区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鑫;清代以来恩施市城镇景观演变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孔黎明;产业集聚理论在济源工业产业布局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09年
4 高晓停;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制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张志良;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韩瑞;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布局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黎有才;江西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代安锋;云南中等城市组群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崔潇;城市居住小区私家车停放空间与环境景观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张津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林铺地景观设计韵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岭;张少伟;李志民;;住区居民活动特性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2 张少伟;宋岭;李志民;;城镇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3 李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4 朱华华;闫浩文;李玉龙;;基于Voronoi图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方法[J];测绘科学;2008年02期
5 尹海伟;徐建刚;;上海公园空间可达性与公平性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6 郑静;城市开发区发展的生命周期——兼论广州开发区现状及其持续发展策略[J];城市发展研究;1999年01期
7 孙晖,梁江;是计划决定,还是市场决定——谈公共设施用地的分类原则[J];城市规划;2002年07期
8 邹兵,吴晓莉;也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设施用地分类的原则——兼与孙晖、梁江两位老师商榷[J];城市规划;2002年11期
9 王慧;开发区与城市相互关系的内在肌理及空间效应[J];城市规划;2003年03期
10 江海燕;周春山;肖荣波;;广州公园绿地的空间差异及社会公平研究[J];城市规划;201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覃文丽;重庆市大型聚居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侯林春;河南省高新区发展的区域分析[D];河南大学;2001年
3 姚晓艳;高新区建设和关中经济带产业转型与空间重组[D];西北大学;2004年
4 杨清芝;济南高新区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王洋;辽宁省高新区的发展及其战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6 吴春华;大连高新区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文茂;包头稀土高新区优化发展环境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8 蔡靓;高科技园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李艳慧;我国高新区产业集群探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10 张靖;我国高新区管理体制的思考[D];山东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胡珑瑛,王建华;高技术园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和带动评价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2 陈静,赵玉林;美国加州高技术园区的生态系统分析及启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7期
3 刘希宋,甘志霞;军民两用高技术园区的概念和特点[J];国防科技工业;2003年04期
4 李良;高技术园区规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株洲高新区规划若干问题的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5 王益苓;波士顿128号公路高技术园区[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中文版);1995年03期
6 舒燕;我国高技术园区人才流动的经济学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5年04期
7 王缉慈;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必要条件──《世界高技术园区》评价[J];国外城市规划;1999年03期
8 王德禄;;中国高新区如何成长为“技术极”?[J];硅谷;2012年01期
9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侯静;大连硅谷印象[N];科技日报;2000年
2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王俊鸣;让信息技术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N];科技日报;2000年
3 记者 张哲浩;《建设世界一流园区创新宣言》[N];科技日报;2006年
4 王;上海的经济开发区[N];国际商报;2000年
5 记者 李华;西安高新区要建成世界一流[N];西安日报;2005年
6 记者 文俊 通讯员 蔡铂;郭生练率团出访古巴、厄瓜多尔和墨西哥[N];湖北日报;2014年
7 北京大学教授 王缉慈;我国高新区的特点[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8 记者 王巍;尽快实现产业与资本的对接[N];河北日报;2008年
9 赵承;竞争无国界 创新无止境[N];大众科技报;2006年
10 李将辉;创新文化:创新之树的苗圃[N];人民政协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建钢;试论高技术园区的人文环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范银平;吉林高技术园区信息服务平台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王朝胜;桂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432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432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