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位移谱阻尼调整系数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6 08:35

  本文关键词:位移谱阻尼调整系数模型研究 出处:《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地震动持时 矩震级 断层距 场地类别 阻尼调整系数 阻尼 位移谱衰减模型


【摘要】:基于408条地震地面运动记录的统计分析,首先研究了地震动持时、矩震级、断层距和场地类别等对阻尼调整系数的影响,然后采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提出了能体现持时和矩震级影响的阻尼调整系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持时和矩震级对阻尼调整系数有显著的影响,而断层距和场地类别影响较弱;阻尼调整系数相对于阻尼比存在异方差性;持时的影响可以通过在模型中包含线性震级项来体现.本文所提出的包含线性矩震级项的阻尼调整系数模型既能体现矩震级的影响,也能间接地体现地震动持时对阻尼调整系数的影响;模型的标准差能体现阻尼调整系数相对于阻尼比的异方差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直接用于阻尼比为5%的位移谱衰减模型,也可为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的制订和修改提供参考.
[Abstract]: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408 seismic ground motion records, the effects of moment magnitude, fault distance and site type on damping adjustment coefficient during the duration of ground motion are studied. Then a damping adjustment coefficient model which can reflect the influence of duration and moment magnitude is proposed by non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uration and moment magnitude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damping adjustment coefficient. The influence of fault distance and site type is weak. The damping adjustment coefficient has heteroscedasticity relative to the damping ratio. The effect of time retention can be reflected by the inclusion of linear magnitude terms in the model. The damping adjustment coefficient model with linear moment magnitude term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an reflect the impact of moment magnitude. It can also indirectly reflect the influence of the duration of the ground motion on the damping adjustment coefficient.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model can reflect the heteroscedasticity of damping adjustment coefficient relative to damping ratio.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can be directly used in the model of displacement spectrum attenuation with damping ratio of 5%. It can als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and modification of seismic design code in China.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09BAJ28B02)
【分类号】:TU352.1
【正文快照】: 位移反应谱衰减模型在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及分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常的统计分析仅给出阻尼比为5%的位移反应谱衰减模型,而实际结构具有各种阻尼比,对每一阻尼比都提供一个衰减模型是不切实际的,因而需要采用阻尼调整系数将阻尼比为5%的位移反应谱衰减模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谢礼立,张晓志;地震动记录持时与工程持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8年01期

2 王曙光;杜东升;刘伟庆;冯德民;;隔震结构不同阻尼比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改进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9年03期

3 曹加良;施卫星;汪洋;蒋湘闽;;我国抗震设计规范设计反应谱及谱阻尼折减系数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09期

4 郝安民;周德源;李亚明;张晖;;考虑震级影响的规范阻尼修正系数评估[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辉腾;李强;蔡宗文;危福泉;;厦门常规土动力特性的试验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2 陈亮;章劲松;;地面运动强度参数的选择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及其现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3 陈庆;项宗方;;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现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4 陈亮;章劲松;;地震动的频谱特性和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及其现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5 周宏庚;马巍;沈小璞;;合肥市重要公共建筑震害预测与对策探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6 朱祝兵;屈铁军;;大型汽机基础地震输入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窦瑞杰;屈铁军;;电厂直接空冷系统风机桥强迫振动响应测试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8 江洋;石永久;王元清;张勇;;大跨门式钢管桁架结构多点输入地震响应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9 彭凌云;周锡元;李小军;;对已有强震地面运动功率谱模型的改进[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江洋;石永久;;地震动功率谱实用模型的低频段合理性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汉云;张燎军;;基于虚拟裂缝模型的带横缝高拱坝的抗震性能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2 祁勇峰;崔建华;谢晓玲;;复杂结构进水塔抗震与稳定性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3 乔红威;吕震宙;;平稳随机激励下随机结构动力可靠性分析[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程志宝;石志飞;;周期性结构的应用:一种新型隔震基础[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5 肖明葵;程印;许欢欢;;以滞洄耗能为指标考虑反应持时的地面运动分类[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6 赵云;宋健;;大跨网架在行波作用下的地震响应[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7 张炳q;张建经;赵岑;司长亮;;地震作用下河谷高路堤响应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8 楼梦麟;康帅;;土坝地震反应行波共振效应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9 张汉云;张燎军;宫必宁;;鞭梢效应对大坝抗震减震的影响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10 张石磊;陈少峰;王焕定;;多点激励人工地震记录合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培雷;考虑隔墙影响的框架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及地震灾场模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付强;1000MW核电站离心式上充泵水力设计与结构可靠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3 朱前坤;串联隔震体系屈曲后屈曲及大变形力学行为[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伟;地震动的山体地形效应[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5 郭晓云;汶川地震反应谱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6 彭小波;汶川地震强震动记录分析及应用[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7 王琼;跨断层隧道地震反应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8 陈龙伟;土体弱化与地震动关联性理论及相互作用规律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9 秦立科;非饱和黄土动力本构模型及其在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2010年

10 蔡志恒;双周期标准化的弹塑性反应谱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攸青言;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影响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2 王雪婷;中日美高桩码头抗震设计方法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冯亚亚;SMA半主动隔震支座的研制及其减震效果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贺钢锋;不对称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的设计参数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春光;分散筒结构性能及典型墙梁节点钢筋滑移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邹宝霞;立体库货架钢结构的有限元分析[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7 马裕超;复合隔震结构地震反应试验及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8 李旭光;基于振动台试验的复合隔震摩擦承压比影响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9 韩亚强;装有粘弹性阻尼器混凝土框架结构消能减震的分析与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10 王毅;地震工程中的等效线性化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谢礼立;周雍年;;一个新的地震动持续时间定义[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4年02期

2 谢礼立,周雍年,胡成祥,于海英;地震动反应谱的长周期特性[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0年01期

3 周雍年,周正华,于海英;设计反应谱长周期区段的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2期

4 赵斌,王亚勇;关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设计反应谱的几点讨论[J];工程抗震;2003年01期

5 王曙光;杜东升;刘伟庆;冯德民;;隔震结构不同阻尼比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改进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9年03期

6 王亚勇;戴国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沿革和最新修订[J];建筑结构学报;2010年06期

7 李英民,郑妮娜,周长安;结构设计地震作用效应影响因素及规律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3年01期

8 黄东梅;李创第;朱乐东;;基础隔震结构基于设计反应谱的地震作用取值[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9 曹加良;施卫星;刘文光;蒋湘闽;;长周期结构相对位移反应谱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1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安民;周德源;李亚明;张晖;;考虑震级影响的规范阻尼修正系数评估[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永祥;谭承业;;岩石破裂-滑动组合失稳过程的实验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2 徐锡伟;陈桂华;于贵华;朱艾斓;闻学泽;;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关系讨论[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六专题论文集[C];2013年



本文编号:14323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4323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0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