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混凝土板平面外弯剪性能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钢板混凝土板平面外弯剪性能试验研究 出处:《工业建筑》2014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5片剪跨比范围在2~5、距厚比为100和150的钢板混凝土板进行简支单点加载的平面外抗剪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钢板混凝土板的破坏形式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类似;栓钉的间距对钢板混凝土(简称"SC")板的刚度有很大影响;随着剪跨比的增大,抗剪承载力下降,试件破坏呈现脆性破坏;当试件截面高度增加时,试件破坏形式为剪切破坏。同时采用ACI 349和JEAG 4618对试件弯曲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进行计算,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Abstract]:The ratio of shear to span of 5 pieces is in the range of 2 ~ 5. The shear behavior tests of steel plate concrete slabs with a ratio of 100 and 150 distance to thickness are carried out under simple support and single point load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ilure mode of steel plate concrete slabs is similar to that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The spacing of bolt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tiffness of steel plate concrete (SC) slab.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hear span ratio, the shear bearing capacity decreases, and the failure of the specimen presents brittle failure. When the section height of the specimen increases, the failure mode of the specimen is shear failure. Meanwhile, the bending and shear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specimen are calculated by ACI 349 and JEAG 4618. The calculated value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资助(2011ZX06002-10)
【分类号】:TU398.9
【正文快照】: 0引言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在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结构,它扬长避短,充分利用了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各自优点[1-2]。在第三代核电站AP1000的结构形式中,采用钢板混凝土结构代替以往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形成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结构(见图1b)。钢板混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聂建国;陶慕轩;樊键生;赵洁;张晓光;田春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桥梁加固改造中的应用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2 李春月;刘忠;肖辉;王翠翠;张孝芳;;钢板-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数值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年09期
3 聂建国;王宇航;;基于ABAQUS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纤维梁模型的开发及应用[J];工程力学;2012年01期
4 聂建国;王宇航;;ABAQUS中混凝土本构模型用于模拟结构静力行为的比较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04期
5 李德月;潘蓉;孙运轮;李易;闫维明;;大跨半钢板混凝土简支梁承载力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4年05期
6 孙锋;潘蓉;孙运轮;;单侧钢板混凝土空心组合板受力性能非线性有限元试验模拟[J];工业建筑;201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刁梦竹;李易;闫维明;程小卫;李德月;;大跨半钢板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模拟与分析[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宇航;曲线梁桥钢管混凝土桥墩的扭转效应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连广,许伟,朱浮声,刘之洋;钢板与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梁试验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2002年12期
2 王连广,刘之洋;钢板-火山渣混凝土组合梁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199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红玉;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措施[J];中国建设信息;2004年24期
2 张建荣;徐向东;刘文燕;;混凝土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测试研究[J];建筑科学;2006年01期
3 黄家鑫;;如何防止混凝土裂缝[J];建设科技;2006年09期
4 郭晓平;卢长有;;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处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06期
5 陈智;苏联《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翻译出版[J];工业建筑;1986年09期
6 张大英;重复振动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J];铁道建筑;1992年02期
7 黄东军;关于大坝混凝土强度等级体系设置的建议[J];水利水电技术;1997年02期
8 王仕方;结构中混凝土强度合格判断的探讨[J];工程质量;2001年05期
9 谭贺新,王伦兵;混凝土强度偏低对结构构件受力影响的分析[J];广东水利水电;2001年06期
10 田北平;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及对各类构件的影响初探[J];四川建筑;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海祥;武建华;唐明;;混凝土分段曲线受压损伤模型[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0年
2 陈新华;陈小静;;浅谈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3 万志钢;李波;;正确理解混凝土强度评定方法中的若干概念[A];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郅磊;胡博;;混凝土硫酸镁侵蚀的探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5 韩建国;胡益彰;阎培渝;;混凝土在不同湿度条件下强度发展历程研究[A];特种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及工程应用[C];2012年
6 吴从超;白绍良;;利用混凝土高应变损伤累积本构模型的模拟分析[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耿双林;兰新保;;混凝土的质量控制[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永胜;李雁英;;超长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有限元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9 袁海军;;剪压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戎君明;;混凝土强度验评方法的合理性探讨[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启明;混凝土的质量控制[N];伊犁日报(汉);2009年
2 谢江涛 王芳;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N];建筑时报;2006年
3 王治;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N];伊犁日报(汉);2007年
4 宋森华邋李文龙 朱炳达;楼屋面裂缝产生原因和防治措施[N];建筑时报;2007年
5 金灿华;浅谈超长结构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N];中华建筑报;2006年
6 林宗寿;防止混凝土钢筋锈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N];中国建材报;2011年
7 浙江泰舜建设有限公司 范国庆;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及防治[N];建筑时报;2007年
8 杨勇;屋面裂缝的分析和防治措施[N];伊犁日报(汉);2007年
9 肖建勋;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N];中国建设报;2007年
10 江苏大汉建筑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开文;浅谈浇楼板裂缝的预防与处理[N];大众科技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祝明桥;混凝土薄壁箱梁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与分析[D];湖南大学;2004年
2 张玉敏;不同应变率下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3 李浩;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不确定性分析与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4 毛达岭;500MPa级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受力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娜;钢筋混凝土构件损伤的识别与判定[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田子坤;混凝土单轴动态受拉损伤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龙小波;混凝土构件刚度的计算理论及有限元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田红伟;基于损伤的混凝土动态本构模型研究及其在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D];河海大学;2005年
5 张剑;混凝土动态受压损伤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齐波;历经地震损伤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抗火性能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浩;混凝土率型内时损伤本构模型[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梁英;荷载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性能和钢筋初锈时间的影响[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9 马万明;基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梁经济性分析[D];重庆大学;2008年
10 阎慧群;高温(火灾)作用后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40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440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