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加筋土界面渐进性破坏模型
本文关键词: 纤维加筋土 相互作用 界面抗剪强度 渐进性破坏 拉拔 出处:《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更深入地揭示解纤维加筋土的破坏机理,研究纤维加筋土中纤维和土体的相互作用机理.提出利用纤维/土体界面切应力-切应变的三参数模型,描述离散纤维在加筋土中的渐进性破坏特性.该模型将单根纤维在加筋土中的拉拔过程分为5个典型阶段,给出各个阶段纤维轴力、位移、界面切应力的解析解.通过单根纤维拉拔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提出用2个拉拔过渡阶段产生的位移占总位移的比值来评价界面的渐进性破坏特征,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一系列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的长径比越大或纤维弹性模量与纤维/土体界面剪切刚度比越小,则纤维/土体界面渐进性破坏特征越显著.由该模型得到的纤维/土体界面力学指标可以作为纤维加筋土力学模型的输入参数,通过单独评价土体强度与纤维/土体界面强度来反映纤维加筋土的宏观力学特性.
[Abstract]:In order to reveal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fiber reinforced soil and study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fiber and soil in fiber reinforced soil, a three parameter model of shear stress-shear strain in fiber / soil interface is proposed. The progressive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discrete fiber in reinforced soil are described. The drawing process of single fiber in reinforced soil is divided into five typical stages, and the axial force and displacement of the fiber in each stage are given. Analytical solution of interfacial shear stress.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 is verified by single fiber drawing test. The progressive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face are evaluated by the ratio of displacement to total displacement produced in two pull-out transition stag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rger the aspect ratio of fiber is or the smaller the ratio of elastic modulus to shear stiffness of fiber / soil interface is. The fiber / soil interface mechanical index obtained from the model can be used as the input parameters of fiber reinforced soil mechanics model. The macroscop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iber reinforced soil are reflected by evaluating the strength of soil and the interfacial strength of fiber to soil separately.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02217,41230636) 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2011CB710605) 苏州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SYG201213)
【分类号】:TU43
【正文快照】: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纤维加筋技术因施工简便、拌合均匀度好、不产生环境污染问题等优点而在各类土体加固工程中逐渐得到了应用.国内外研究表明,纤维加筋能够有效地提高土的抗剪强度[1]、抑制张裂缝[2-4]、增强渗透能力[4],不会像土工格栅、土工布那样在土体中形成潜在的软弱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小礼,李亮;条形基础下纤维加筋土地基承载力初探[J];地下空间;2000年01期
2 唐朝生;施斌;顾凯;;纤维加筋土中筋/土界面相互作用的微观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1年04期
3 张丹;许强;郭莹;;玄武岩纤维加筋膨胀土的强度与干缩变形特性试验[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4 徐洪钟;彭轶群;赵志鹏;滕坤;;短切玄武岩纤维加筋膨胀土的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2012年09期
5 李广信,陈轮,郑继勤,,介玉新;纤维加筋粘性土的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1995年06期
6 吴燕开;牛斌;桑贤松;;随机分布剑麻纤维加筋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2年06期
7 唐朝生;施斌;高玮;蔡奕;刘瑾;;含砂量对聚丙烯纤维加筋黏性土强度影响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S1期
8 介玉新,李广信,陈轮;纤维加筋土和素土边坡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1998年04期
9 唐朝生;施斌;高玮;刘瑾;;纤维加筋土中单根纤维的拉拔试验及临界加筋长度的确定[J];岩土力学;2009年08期
10 朱鸿鹄;张诚成;裴华富;周游;施斌;;GFRP土钉拉拔特性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茜;柴寿喜;李敏;魏丽;;潮湿环境中稻草的防腐效果及极限拉伸性能[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1期
2 赵宁雨;荆林立;;纤维加筋红黏土强度特性影响因素的试验[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9期
3 唐朝生;施斌;高玮;;聚丙烯纤维和水泥对粘性土强度的影响及机理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1期
4 唐朝生;施斌;顾凯;;纤维加筋土中筋/土界面相互作用的微观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1年04期
5 吴继玲;武升平;郑方万;;干湿循环对纤维膨胀土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2011年09期
6 曹雅娴;申向东;胡文利;;聚丙烯纤维加固水泥土的三轴试验研究[J];公路;2011年05期
7 张军辉;黄晓明;;高速公路加宽工程加筋路堤离心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4期
8 张金利;蒋正国;闫春程;杨庆;杨钢;张林林;;聚丙烯纤维红黏土渗透性与剪切特性试验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9 张丹;许强;郭莹;;玄武岩纤维加筋膨胀土的强度与干缩变形特性试验[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10 介玉新;洛桑尼玛;郑瑞华;李广信;;加筋土边坡的破坏形式[J];工程地质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牛文杰;叶为民;黄雨;陈宝;;浅基础形状和埋深对天然非饱和地基承载力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施斌;唐朝生;蔡奕;王宝军;;聚丙烯纤维加筋土工程性质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奇;王常明;李振亚;燕继宇;李泽闯;;麦秸秆加筋软土的试验研究[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广信;介玉新;;纤维加筋土直立边坡的离心模型试验及临界高度计算[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李晓军;薛换成;张鑫磊;冯樊;;纤维土抗拉强度测定[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8年
6 李建;唐朝生;王德银;刘宝生;朱昆;唐伟;;纤维加筋土的抗拉强度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飞;模型试验中地基材料粒径与基础尺寸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石茜;稻草加筋滨海盐渍土的强度与变形特性[D];兰州大学;2011年
3 周淮;静载下H-V加筋土挡墙的作用机理及稳定性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苏涛;砒砂岩地区EN-1固化剂固化边坡抗冲稳定性的机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魏红卫;加筋高陡路堤稳定性及其涵管受力特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6 姚裕春;边坡开挖工程活动对环境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7 喻泽红;加筋路堤变形特性和剪切屈服区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8 宋维峰;林木根系与均质土间相互物理作用机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9 富海鹰;地铁隧道非降水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程海涛;路堤荷载下软黄土复合地基作用机理及承载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正国;纤维红黏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惠敏;粘性土抗拉特性试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曹雅娴;聚丙烯纤维硅粉水泥土力学性质的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4 吴继玲;加筋纤维膨胀土强度与变形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刘芳;玻璃纤维土的工程特性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丁小龙;固化剂对几种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秦晓艳;加筋高边坡变形与稳定分析[D];清华大学;2010年
8 宋金岩;玻璃纤维土的变形及强度特性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黄彩菊;纤维对地聚合物抗压强度的影响及机理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10 刘庆舒;离心模型试验研究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固结沉降[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平;施斌;;加筋纤维膨胀土的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年04期
2 叶邦土;蒋金洋;孙伟;王彩辉;胡君;;玄武岩纤维增强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高强混凝土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唐朝生;施斌;高玮;;聚丙烯纤维和水泥对粘性土强度的影响及机理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1期
4 魏永耀;孙树林;郑华章;;膨胀土-胶粉(ESR)强度特性室内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0年04期
5 胡显奇;申屠年;;连续玄武岩纤维在军工及民用领域的应用[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5年06期
6 胡显奇;;我国连续玄武岩纤维的进展及发展建议[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8年06期
7 许东俊;耿乃光;;岩石强度随中间主应力变化规律[J];固体力学学报;1985年01期
8 张彩利;孟庆营;韩森;;聚丙烯纤维在风积沙基层材料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公路;2007年02期
9 吴刚;魏洋;蒋剑彪;吴智深;胡显奇;;玄武岩纤维与碳纤维加固混凝土矩形柱抗震性能比较研究[J];工业建筑;2007年06期
10 吴钊贤;袁海庆;卢哲安;范小春;;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混凝土;2009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连宝琴;城市固体废弃物大应变三轴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磊;朱斌;李俊超;陈云敏;;一种纤维加筋土的两相本构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07期
2 袁东进;;变分法原理计算加筋土地基沉降[J];价值工程;2013年31期
3 胡小庆;洪柳;徐光黎;杨新;蒋国武;;纤维加筋土陡坡绿化影响因素试验研究[J];人民长江;2014年11期
4 柴寿喜;石茜;;加筋长度和加筋率下的稻草加筋土强度特征[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5 李强;朱大勇;;加筋土边坡临界滑动场[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6 孙勇;;考虑土性相关性的加筋土堤坡可靠度计算研究[J];路基工程;2011年01期
7 王生新;柴寿喜;王晓燕;;加筋条件和含水率对加筋土抗压强度和应力应变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3期
8 袁雪琪,谭松林;巫山加筋土的三轴试验研究[J];西北地质;2002年01期
9 介玉新;王乃东;李广信;;加筋土计算中等效附加应力法的改进[J];岩土力学;2007年S1期
10 丁国洪;;加筋土等效弹性参数的计算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黄广军;杨灿文;;基于边界积分原理的加筋土设计方法[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华祖q;徐林荣;杨灿文;叶阳升;;包裹式加筋土边坡计算模式中边界条件的合理确定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肖成志;栾茂田;杨庆;裴建军;李敬峰;季大雪;刘伟;;考虑格栅流变性的加筋土复合体微观应力的计算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4 介玉新;王乃东;李广信;;加筋土计算中等效附加应力法的改进[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广信;介玉新;;纤维加筋土直立边坡的离心模型试验及临界高度计算[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李建;唐朝生;王德银;刘宝生;朱昆;唐伟;;纤维加筋土的抗拉强度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刘镇;周翠英;杨旭;;横等均质条件下咬合桩-加筋土联合支护的能量模型[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肖成志;栾茂田;杨庆;李敬峰;;土工格栅均布加筋土坡稳定性分析的上限解法[A];东北岩石力学与工程分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9 谢婉丽;王家鼎;;信息扩散技术在加筋土路堤稳定性评价的应用[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主持人 马致远;干垒挡土墙的设计和应用[N];中国花卉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智凯;航道植被护坡土工试验及岸坡稳定性数值分析[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44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444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