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建筑结构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1 03:28

  本文关键词: 基于能量抗震设计 耗能机制控制 耗能分布 钢支撑框架结构 RC框架结构 RC框-剪结构 出处:《工程力学》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该文系统总结了建筑结构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出结构损伤耗能机制控制是确定结构累积耗能分布和实现基于能量抗震设计的关键。分别针对钢支撑框架结构、RC框架结构和RC框-剪结构的合理耗能机制控制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的实施框架,并分别针对钢支撑框架结构、RC框架结构和RC框-剪结构给出了具体的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
[Abstract]: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related research results of energy-based seismic design method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control of structural damage and energy dissipation mechanism is the key to determine the cumulative energy dissipation distribution of structures and to achieve energy-based seismic design, respectively for steel braced frame structures. The reasonable energy dissipation mechanism control of RC frame structure and RC frame-shear structure is studied. On this basis, the implementation frame based on energy seismic design method is established, and respectively for steel braced frame structure. Concrete energy-based seismic design method is given for RC frame structure and RC frame-shear structure.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东南大学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22804,51261120377,51008078) 霍英东教育基金项目(131071)
【分类号】:TU352.11
【正文快照】: 结构抗震设计是一个确定结构及构件的抗震能力需求,并采取相应抗震措施的过程。地震地面运动有三个特性,即地面运动强度、频谱和持时,目前工程中主要采用基于承载力和基于位移的方法来确定结构构件的承载力需求及其相应位移需求(变形能力需求),但未考虑地震持时对结构造成的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灿灿,陆洲导,李凌志;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2 邢佶慧;沈世钊;;网壳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探讨[J];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05期

3 林建煌;;从中日抗震设计方法的不同,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延性设计[J];福建建筑;2011年06期

4 周炳章;全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方法讨论会在穗召开[J];工业建筑;1987年05期

5 孙慧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上)[J];建筑科学;1989年05期

6 王卫东,王勇;浅议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J];山西建筑;2005年19期

7 金玉杰;隋莉莉;;抗震性态设计及静力推覆法的发展及应用[J];山西建筑;2006年24期

8 王涛;;基于性能抗震设计与常规抗震设计比较研究[J];山西建筑;2008年07期

9 张海民;孔德领;;基于位移的高层建筑结构防震设计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13期

10 张哲;温占标;赵林;;某庄园别墅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研究[J];河南科学;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连新;任金山;;论结构抗震设计方法[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辛高伟;史庆轩;;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研究[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李芳;孙忠武;;单层砖柱厂房的抗震设计[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4 毛小勇;肖岩;;基于性能的钢管混凝土柱抗震设计方法概述[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毛小勇;肖岩;;基于性能的钢管混凝土柱抗震设计方法研究[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童根树;;与抗震设计有关的结构和构件的分类及结构影响系数[A];钢结构工程研究(六)——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朱洁静;杨必峰;沈忠贤;;东方金融广场抗震设计[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毛小勇;肖岩;;基于位移的圆钢管混凝土柱抗震设计方法研究[A];防震减灾工程研究与进展——全国首届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鹏飞;刘伟庆;王曙光;;粘弹性阻尼减震结构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朱洁静;杨必峰;张坚;;天安阳光半岛结构抗震设计[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日本钢板桩护岸抗震设计方法[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冯海波;让建筑“长得”更坚固[N];广东科技报;2009年

3 张晓哲;扩大钢结构在建筑中的应用范围[N];建筑时报;2010年

4 慧子;采用780MPa级钢建造新型结构[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5 程志;沈祖炎:中国钢结构建筑发展潜力巨大[N];中华建筑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千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2 缪志伟;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3 樊长林;强震下RC结构基于性能的刚塑性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海旺;大跨钢网格结构地震避难所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5 李琪;基于位移模式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何利;框架结构基于能量的试验和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7 张旭峰;中高层密肋复合墙—剪力墙混合结构协同工作性能与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8 吴香香;多层薄柔钢框架的抗震设计[D];同济大学;2006年

9 皮天祥;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小跨高比连梁抗震性能试验和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龚胡广;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及其在高层混合结构抗震评估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茂广;优秀历史建筑上海外滩3号楼改造加固抗震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2 邵建中;偏心支撑钢框架基于屈服点谱的性态抗震设计方法[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3 邵骏;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在改建工程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沈玉娟;建筑结构多级设防烈度下的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及工程应用[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5 宫帅周;多层生态复合墙结构体系抗震设计方法与施工工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6 李刚;人字形中心支撑钢框架基于屈服点谱的性态抗震设计方法[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7 丁幼亮;带钢塔楼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8 章宇明;密肋复合墙板损伤模型及基于损伤性能目标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9 王星星;基于最佳侧移刚度分布的多高层钢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10 吴培成;轻钢增层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503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4503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4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