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位测试指标的砂土时间效应定量表征初步研究
本文关键词: 砂土液化 时间效应 小应变剪切模量 静力触探测试 表征 出处:《岩土工程学报》2015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时间效应对土体抗液化强度有显著影响,其定量表征是砂土地震液化判别的研究难点之一。基于土体小应变剪切模量Gmax和静力触探锥尖阻力qc的经验表达式,对土体密实度和有效应力作归一化处理,提出了砂土时间效应的表征指标AI。该表征指标在数学上表达为小应变剪切模量与大应变静力触探锥尖阻力的结构性参数的比值函数。通过分析已有室内试验数据发现重塑砂土具有稳定的AI值,而对现场数据的分析则揭示了砂土沉积年代越久、AI值越大的整体趋势。该表征指标能揭示土体力学特性随时间的演变规律却不含时间变量,因此是一个"表观时间"参数,为进一步研究时间效应对砂土抗液化强度的影响规律提供了基础。
[Abstract]:Time effect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oil liquefaction strength. Its quantitative representation is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study of seismic liquefaction of sandy soil. Based on the empirical expressions of small strain shear modulus (Gmax) and static cone tip resistance (QC). The compactness and effective stress of soil are normalized. An indicator of sand time effect, AI, is proposed. The index is mathematically expressed as a ratio function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small strain shear modulus and large strain static penetration resistance. The data showed that the remolded sand had a stable AI value. On the other hand, the analysis of field data reveals the overall trend of the larger AI value of sand deposits. This indicator can reveal the evolution of soil mechanical properties with time, but does not contain time variables. Therefore, it is a "apparent time" parameter, which provides a basis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effect of time effect on the liquefaction resistance of sand.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8501,51127005,51178427)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4CB047005) 全国优博论文作者专项项目(201160) “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2013) 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LR15E0800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4FZA4016)
【分类号】:TU435
【正文快照】: 0引言土体的工程特性会随时间变化。这种土体在自然沉积过程中或扰动过后,工程力学特性在恒定应力状态下随时间变化的现象称为“时间效应”[1]。土体的时间效应体现在多个方面:小应变剪切模量随时间逐渐增长[2-4],大应变静力触探端阻随时间逐渐增大[5-6],砂土抗液化强度随时间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炳辉;杨树才;陈国兴;战吉艳;;固结时间对软粘土动剪切模量的影响[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2 蔡国军;刘松玉;童立元;杜广印;;基于静力触探测试的国内外砂土液化判别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5期
3 黄茂松,陈云敏,吴世明;振冲碎石桩加固饱和粉砂粉土地基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1992年06期
4 刘松玉;蔡国军;童立元;杜广印;;基于CPTU测试的先期固结压力确定方法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5 周燕国;陈云敏;黄博;社本康广;;利用弯曲元测量土体表层剪切波速的初步试验[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12期
6 孙锐;袁晓铭;刘晓键;;动剪切模量比与剪切波速对地震动影响及等量关系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08期
7 孔纲强;杨庆;郑鹏一;栾茂田;;考虑时间效应的群桩负摩阻力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12期
8 蔡国军;刘松玉;ANAND J Puppala;童立元;;基于CPTU测试的桩基承载力可靠性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9 袁晓铭;曹振中;;砂砾土液化判别的基本方法及计算公式[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10 战吉艳;陈国兴;杨伟林;胡庆兴;;苏州第四纪沉积土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晓斌,周健,王仕传;振冲影响范围的理论探究[J];安徽建筑;2002年01期
2 王仕传;;土力学教学中的有效应力原理[J];安徽建筑;2010年04期
3 周健;张思峰;贾敏才;王冠英;;强夯理论的研究现状及最新技术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4 兰景岩;刘红帅;吕悦军;彭艳菊;;表层土剪切波速的不确定性对地表设计谱平台值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3期
5 汪孔政;;基于虚拟仪器的压电弯曲元测试系统研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0年09期
6 崔梓萍;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加固吹填土路基[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年04期
7 王军;许建武;毕玉;;机械降水击密法在吹沙造田软基处理中的应用[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1年04期
8 贾东远;王秉宇;朱宏权;邹红喜;;强夯法加固软土地基的试验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居俊;刘松玉;刘志彬;蔡国军;周伯明;;基于CPTU孔压消散试验的欠固结土OCR计算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程远;刘松玉;蔡国军;刘志彬;杜广印;;基于CPTU测试的共振密实法加固可液化地基效果评价[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杨宸;;某工程强夯法地基处理试验及施工[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2 戚秀莲;朱剑;;洋山深水港无填料振冲法加固粉细砂地基试验研究及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分会技术交流文集[C];2009年
3 周小文;;穿黄工程北岸砂基抗液化处理措施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赵鹏;潘永战;王国艳;王越红;杨鑫欣;;强夯联合降水加固杂填土地基试验研究[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蔡国军;刘松玉;邹海峰;;现代多功能CPTU技术在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1会场:山区高速公路技术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刘松玉;陈国靖;章定文;;我国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展[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1会场:山区高速公路技术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李丽梅;黄永林;董卫国;李金良;高俊锁;蒋新;;宿迁市第四纪沉积土层的动力学特征[A];2015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宏贵;长板—短桩复合地基加固机理与工程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杨奇;高速铁路桥梁桩基础变形性状试验与工后沉降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韩超;强震作用下圆形隧道响应及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问延煦;双层地基承载与变形特性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罗来芬;真空降水与强夯联合处理软土地基的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曹振中;汶川地震液化特征及砂砾土液化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7 郑达;金沙江其宗水电站高堆石坝建设适宜性的工程地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8 边晓亚;桩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可靠度分析与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9 邵琪;饱和砂土地震液化的网格自适应数值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10 董全杨;饱和砂土小应变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福辉;现有液化识别方法对比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2 高丹;粗粒土强夯加固效果及关键参数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亮;毛乌素沙漠桩体复合地基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张义顺;尼尔基水利枢纽坝基砂砾石层液化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5 杨晓刚;挤密砂石桩性状及大型油罐地基现场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苏荣臻;无填料振冲法在粉细砂地基中的试验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7 张会荣;液化大变形条件下桥梁桩基的反应与对策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8 何长明;强夯法加固高路堤的试验与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9 臧继成;强夯法处理处理高速公路粘土填方路基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10 闫卫泽;散体材料砂桩加固液化砂土的振动台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国兴;王炳辉;刘建达;;新近沉积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2 赵淑萍,何平,朱元林,常小晓;冻结砂土在动荷载下的蠕变特征[J];冰川冻土;2002年03期
3 于振江;郭盛乔;梁晓红;张于平;王润华;;长江三角洲(江南)地区第四纪海侵层的划分及时代归属[J];地层学杂志;2005年S1期
4 吴世明,曾国熙,陈云敏,叶贵如;利用表面波频谱分析测试土层波速[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8年04期
5 袁晓铭,孙锐,孙静,孟上九,石兆吉;常规土类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年04期
6 李小军,彭青;不同类别场地地震动参数的计算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1期
7 陈跃庆,吕西林,李培振,陈波,胡质理;分层土─基础─高层框架结构相互作用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3期
8 陈国兴,朱定华,何启智;GZZ-1型自振柱试验机研制与性能试验[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1期
9 孙静,袁晓铭,孙锐;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推荐值和规范值的合理性比较[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2期
10 何银武;;论成都盆地的成生时代及其早期沉积物的一般特征[J];地质论评;199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晓健;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负摩阻力特性试验研究与分析[D];河海大学;2006年
2 夏力农;桩基负摩阻力特性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韦桃源;长江三角洲东部地区第四纪海侵地层、古气候古季风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盖秉政;;论塑料硬度的时间效应[J];试验技术与试验机;1991年03期
2 陈光仔;蔡袁强;王军;董全杨;;时间效应对砂土小应变动力特性影响及其细观机制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S2期
3 倪红;倪乐尘;;桩基承载力时间效应的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08年02期
4 秦惠纪,,张仁;桩承载力的时间效应[J];结构工程师;1996年01期
5 张新奎,刘京义;预制桩短期时间效应的初步探讨[J];电力勘测;2000年04期
6 徐浩峰;应宏伟;朱向荣;;某软土深基坑工程时间效应有限元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1期
7 李永;;打入式基桩承载力的时间效应分析[J];土工基础;2011年03期
8 李国松;王宪忠;白志强;杨文彬;姜义宏;宫丹丹;;关于单桩承载力的时间效应浅析[J];吉林地质;2010年01期
9 侯学渊,李象范;饱和软地层中土锚的时间效应[J];同济大学学报;1987年02期
10 梁世铎;时间效应[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韬;高大钊;顾国荣;;沉降控制复合桩基“时间效应”的简化力学模型分析[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林卫星;;高填土沉降估算及沉降的时间效应[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武圣君;苗丹民;;连续加法的时间效应[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崔春义;栾茂田;杨庆;年廷凯;;结构-桩筏-地基体系时间效应的三维数值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文志杰;陈连军;尹立明;王荣超;;岩层明显运动时间效应分析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亢一澜;王娟;;考虑时间效应的软材料黏接界面力学模型与实验表征[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周健;叶建忠;;大面积浅层地基处理新方法研究及其工程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8 曾祥龙;刘翔平;;情绪的时间效应认知问卷和情绪的趋避态度问卷的初步编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刘谦;孔德坊;;某工程软岩强度的时间效应研究[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上卷)[C];1988年
10 张丽芬;刘树深;朱祥伟;;咖啡因和氯霉素的时间效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光仔;时间效应对土体小应变动力特性影响及其细观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谈構;三轴状态下结构时间效应计算方法[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丁海军;砂土液化时间效应的剪切波速表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侯振斌;土体变形时间效应特性及加载历史累加—遗传修正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孙芳;预应力砼管桩土塞效应对单桩承载力影响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徐美娟;考虑时间效应的复合桩基简化分析方法[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7 赵鹏飞;软粘土地区地铁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的时间效应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8 王正;考虑应力作用时间效应的岩爆模拟试验[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9 吴渤昕;深基坑施工时间效应数值模拟及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53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453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