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顶荷载作用下岩质边坡倾倒破坏分析
本文关键词: 坡顶荷载 反倾边坡 倾倒破坏 剩余下滑力 滑动比例系数 出处:《岩土力学》2015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坡顶荷载是公路边坡、铁路边坡以及矿山边坡等稳定性分析中不可忽略的因素,倾倒破坏是陡倾层状岩体边坡一类主要的变形破坏形式,研究坡顶荷载作用下岩质边坡块体倾倒破坏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在Goodman和Bray块体倾倒破坏极限平衡逐步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基于传递系数法,通过建立坡顶荷载作用下岩质边坡倾倒破坏地质力学模型,提出了考虑坡顶荷载作用的边坡倾倒破坏的解析分析方法,推导出了坡顶荷载作用下反倾边坡坡脚剩余下滑力和维持边坡稳定所需要的支护力的计算公式,为该类边坡的设计和支护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算例分析,探讨了不同岩块厚度和切坡角度下坡顶荷载对剩余下滑力和滑动比例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一个给定的边坡,岩块厚度存在一个临界值,当岩块厚度小于该临界值时,坡顶荷载对剩余下滑力的影响程度要明显大于岩块厚度大于该临界值的情况;切坡角度越大,坡顶荷载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越显著;随着坡顶荷载的增加,滑动比例系数逐渐增大。对比分析理论解与UDEC计算的数值解,表明两种方法计算结果是一致的,相互得到了验证。
[Abstract]:Slope top load is a factor which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e stability analysis of highway slope, railway slope and mine slope. Toppling failure is one of the main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forms of steep inclined layered rock slop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toppling failure of rock slope block under the action of top load. Based on the method of Goodman and Bray block toppling failure limit equilibrium analysis step by step. Based on the transfer coefficient method, an analytical analysis method for toppling failure of rock slope under top load is put forward by establishing the geomechanical model of toppling failure of rock slope under the action of top load. The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the residual sliding force at the foot of the slope and the supporting force needed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slope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top load is derived,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sign and support of this kind of slope. The influence of slope top load on residual sliding force and sliding ratio coefficient under different rock mass thickness and slope cutting angle i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critical value for a given slope. When the thickness of rock block is less than the critical value, the influence of slope top load on residual sliding force is obviously greater than that of rock block thickness. The bigger the angle of cutting slope is, the more significant the influence of top load on slope stability i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load on the top of the slope, the sliding ratio coefficient increases gradually.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solution and the numerical solution calculated by UDEC shows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two methods are consistent and are verified by each other.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11472293)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1引言当反倾节理切割作用形成的岩块尺寸与边坡的大小相比不可忽略时,该类型边坡常发生倾倒破坏[1]。只要边坡中节理的产状适当,各种类型的岩质边坡甚至坚硬土质边坡都可能发生倾倒破坏。在国内外的水利水电、矿山、山区道路等都出现了大量反倾边坡倾倒破坏的现象。国外如美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徐佩华,陈剑平,黄润秋,严明;锦屏Ⅰ级水电站解放沟左岸边坡倾倒变形机制的3D数值模拟[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4年04期
2 孙东亚,彭一江,王兴珍;DDA数值方法在岩质边坡倾倒破坏分析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1期
3 任光明,宋彦辉,聂德新,陈龙;软弱基座型斜坡变形破坏过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9期
4 刘才华;陈从新;;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块体倾倒破坏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5 王思敬;金川露天矿边坡变形机制及过程[J];岩土工程学报;1982年01期
6 卢海峰;刘泉声;陈从新;;反倾岩质边坡悬臂梁极限平衡模型的改进[J];岩土力学;2012年02期
7 常祖峰,谢阳,梁海华;小浪底工程库区岸坡倾倒变形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9年01期
8 郑允;陈从新;朱玺玺;欧哲;刘秀敏;刘婷婷;;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倾倒破坏分析[J];岩土力学;2014年04期
9 蔡静森;晏鄂川;王章琼;杨建国;唐睿旋;;反倾层状岩质边坡悬臂梁极限平衡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14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东远,阴可,李艳华;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J];地下空间;2004年02期
2 刘永茜;杨军;余德运;;爆破冲击边坡稳定性非连续变形分析模拟研究[J];兵工学报;2010年S1期
3 张以晨;佴磊;沈世伟;王洁玉;;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破坏力学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S1期
4 魏云杰;陶连金;王文沛;朱志刚;;顺层岩质边坡变形机制分析与治理效果模拟[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5 邹丽芳;徐卫亚;宁宇;郑文棠;;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变形破坏机理综述[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05期
6 李青云;程展林;龚壁卫;郭熙灵;包承纲;;南水北调中线膨胀土(岩)地段渠道破坏机理和处理技术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11期
7 邱宽红;林绍忠;黄斌;;基于DDA的膨胀土边坡破坏过程模拟[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11期
8 胡翌刚;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9 谢莉;李渝生;曹建军;刘根亮;;澜沧江某水电站右坝肩岩体倾倒变形的数值模拟[J];中国地质;2009年04期
10 黄润秋;中国西南岩石高边坡的主要特征及其演化[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刘永茜;杨军;余德运;;爆破冲击边坡稳定性DDA模拟研究[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涂新斌;;Toppling and stabilization of the intake slope for the Fengtan Hydropower Station enlargement project,Mid-South China[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一卷)[C];2008年
3 黄润秋;;中国西部岩石高边坡发育的动力过程及典型变形破坏机理研究[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夏敏;任光明;李果;吕生弟;刘荣清;;陡倾顺层斜坡倾倒变形破坏的数值模拟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才华;陈从新;;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块体倾倒破坏分析[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史文兵;李洪建;刘启锟;;软弱基座型危岩变形破坏机制与防治[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庄旭峰;;某大桥桥区地貌演化分析[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王宇;李晓;王梦瑶;黎明;田浩;;反倾岩质边坡变形破坏的节理有限元模拟计算[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4年
9 黄玉凯;张利忠;;考虑基底充水弱化作用的排土场边坡失稳分析[A];第十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专题六:煤炭经济、管理、非煤、其它[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坚;层状岩质边坡工程安全监控建模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2 陈海军;高陡岩质斜坡深层变形的数值分析[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2年
3 赖道平;地质缺陷对混凝土坝结构性态演变和转异的影响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4 张伯艳;高拱坝坝肩抗震稳定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5 陈龙;碾压混凝土坝空间渐变力学特性及安全监控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6 陆晓敏;基于块体单元法的裂隙岩体数值模拟及其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7 周应华;红层路堑边坡失稳机理及加固防护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曹运江;含软岩高边坡稳定性的系统工程地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9 任伟中;双层反翘型滑坡成灾机理及控制对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10 马永政;非连续变形分析法位移模式改进及工程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凯波;大冶铁矿露天采场高陡岩质边坡破坏机理及稳定性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0年
2 蒋先贵;绵竹市文家沟滑坡过程三维离散元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沙礼;某岩质边坡工程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10年
4 范大波;三峡库区香溪河段滑坡发育特征及水库蓄水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余业;反倾岩质滑坡成因机制及动力响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志伟;强震条件下公路崩塌类型与形成机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何晖宇;高等级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处治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刘学文;基于插值型形函数构造理论的无单元法研究[D];宁夏大学;2003年
9 盛芳;裂隙岩体的粘弹塑性应力变形分析及其工程应用[D];河海大学;2004年
10 邓宏艳;滑坡地段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支挡结构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以晨;佴磊;沈世伟;王洁玉;;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破坏力学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S1期
2 孙广忠,张文彬;一种常见的岩体结构——板裂结构及其力学模型[J];地质科学;1985年03期
3 尤明庆;岩样三轴压缩的破坏形式和Coulomb强度准则[J];地质力学学报;2002年02期
4 尹光志,李贺,许江;应力途径对砂岩力学特性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2期
5 韩贝传,王思敬;边坡倾倒变形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1999年03期
6 陈红旗,黄润秋;反倾层状边坡弯曲折断的应力及挠度判据[J];工程地质学报;2004年03期
7 杨根兰;黄润秋;严明;刘明;;小湾水电站饮水沟大规模倾倒破坏现象的工程地质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2期
8 蒋良潍;黄润秋;;反倾层状岩体斜坡弯曲-拉裂两种失稳破坏之判据探讨[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3期
9 伍法权;云母石英片岩斜坡弯曲倾倒变形的理论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1997年04期
10 徐佩华,陈剑平,黄润秋,严明;锦屏Ⅰ级水电站解放沟左岸边坡倾倒变形机制的3D数值模拟[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云华;怪坡:“倒行逆驶”之地[J];知识就是力量;2005年08期
2 罗智;;坡顶荷载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4年07期
3 蒋青青;陈占锋;赖伟明;林杭;;考虑坡顶超载情况下的边坡剪胀效应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刘东,匡立新;坡顶住宅开裂原因探讨[J];化工矿产地质;2004年02期
5 张恣滔;;探秘“怪坡”[J];小学科技;2014年05期
6 胡耘;张嘎;刘文星;李焯芬;;土工织物加筋黏性土坡坡顶加载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5期
7 赵五一;;建筑与风[J];科学之友;1994年09期
8 张宏悬;;神奇的“虚幻火海”[J];青年科学;2006年02期
9 罗强;赵炼恒;李亮;谭捍华;;地震效应和坡顶超载对均质土坡稳定性影响的拟静力分析[J];岩土力学;2010年12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田艳;南宁拟对自建平顶楼进行坡顶改造[N];南宁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骆会欣;几何拼接坡顶“织”出绿毯[N];中国花卉报;2014年
3 本报通讯员 王清江 李超;578级“天梯”上的接力[N];石油管道报;2011年
4 刘心武;美丽的巴黎屋顶[N];光明日报;2005年
5 华子;夜间驾车看“颜色”行驶[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本文编号:1473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473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