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硫酸盐侵蚀作用下混凝土损伤层与微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4 18:31

  本文关键词: 混凝土 干湿交替 硫酸盐侵蚀 损伤层厚度 出处:《硅酸盐通报》2015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混凝土损伤层性能劣化规律对研究硫酸盐侵蚀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超声波平测法,研究了硫酸盐与干湿交替作用下不同水胶比混凝土的损伤层厚度变化规律,从损伤层角度分析了混凝土的损伤劣化特点与性能退化规律,并采用X衍射方法对混凝土中的主要侵蚀产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胶比增大,混凝土中钙矾石和石膏不断增多,氢氧化钙含量逐步减小,宏观表现为混凝土损伤层中超声波速逐渐减小,损伤层厚度增大。当混凝土损伤层越厚、声速越低时,表明其密实度降低,损伤劣化程度增大。通过测量混凝土损伤层厚度,可以有效判断硫酸盐侵蚀作用下混凝土损伤劣化情况。
[Abstract]: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durability of concrete under sulfate erosion by using ultrasonic leveling method. The variation of damage layer thickness of concrete with different water-binder ratio under the alternating action of sulphate and dry-wet was studied. The damage deterio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law of concrete were analyz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damage lay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water-binder ratio, ettringite and gypsum in concrete increase, and the content of calcium hydroxide decreases gradually. Macroscopically, the ultrasonic velocity in the concrete damage layer decreases gradually,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damage layer increases. When the concrete damage layer is thicker, the sound velocity is lower,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compactness of the concrete damage layer decreases. By measuring the thickness of concrete damage layer, the damage and deterioration of concrete under sulfate erosion can be effectively judged.
【作者单位】: 安阳师范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13089)
【分类号】:TU528
【正文快照】: 1引言混凝土耐久性是混凝土建筑物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的重要问题。然而,由于环境中存在大量侵蚀性离子而导致混凝土结构性能退化的问题普遍存在。其中,硫酸盐侵蚀是众多侵蚀破坏中分布广泛且常见的破坏形式。硫酸盐侵蚀导致混凝土膨胀、开裂和强度下降,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物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风杰;袁迎曙;杜健民;;硫酸盐腐蚀混凝土构件损伤检测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苑立冬;牛荻涛;姜磊;孙迎召;费倩男;;硫酸盐侵蚀与冻融循环共同作用下混凝土损伤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3年06期

2 王家滨;牛荻涛;马蕊;;干湿交替对硫酸盐侵蚀喷射混凝土损伤层试验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5年03期

3 张风杰;夏军武;谭永超;夏翔;;图像像素测量技术在钢锈蚀厚度检测中的应用[J];钢结构;2015年06期

4 杜健民;焦瑞敏;韩晓丽;姬永生;;基于腐蚀层厚度的混凝土硫酸盐腐蚀速率基准模型的建立[J];混凝土;2014年05期

5 杜健民;李再婷;于贵霞;姬永生;;混凝土硫酸盐腐蚀层厚度的超声对测法研究[J];混凝土;2015年10期

6 杜健民;焦瑞敏;姬永生;;氯离子含量对混凝土硫酸盐腐蚀程度的影响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7 杜健民;陈耀;于贵霞;姬永生;;吸附区粉煤灰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性能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8 方忠年;吕恒林;吴元周;赵承明;刘矿;马英;刘彬;;煤矿工业环境中RC小偏压柱力学性能时变规律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9 姜磊;牛荻涛;孙迎召;费倩男;;Ultrasonic testing and microscopic analysis on concrete under sulfate attack and cyclic environment[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4年12期

10 王家滨;牛荻涛;马蕊;;硫酸盐侵蚀喷射混凝土损伤层及微观结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二成;西北地区冻结立井爆破对早期高强砼井壁损伤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苑立冬;硫酸盐侵蚀与冻融循环共同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宋金如,刘淑娟,朱霞萍;测定水中硫酸根方法的概述[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吕林女,何永佳,丁庆军,胡曙光;混凝土的硫酸盐侵蚀机理及其影响因素[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3 梁咏宁,袁迎曙;硫酸盐侵蚀环境因素对混凝土性能退化的影响[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4 陈洪,王学华;浅谈硫酸根的重量法和容量法测定[J];中国井矿盐;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列民,崔德密;超声法诊断混凝土损伤层厚度[J];工业建筑;2005年02期

2 唐松花,罗迎社,周筑宝;基于最小耗能原理的混凝土损伤演变方程[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5年01期

3 张建纲;水中和;余小华;;冲击回波法评价混凝土损伤程度的研究[J];无损检测;2008年04期

4 李文博;于广明;孟丹;王爱华;;基于混凝土损伤弹性本构的Ⅱ型断裂判据[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5 周青松;于清树;;混凝土损伤模型及断裂判据[J];矿业快报;2008年08期

6 孟范例;;混凝土损伤计算模型述评[J];商品与质量;2009年S5期

7 余江滔;刘媛;陆洲导;;受火后混凝土损伤深度的超声波检测算法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12年04期

8 张安哥,谢敏,刘平;混凝土损伤模型概述——“结构损伤”课题报告之一[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9 郭少华;混凝土损伤的非线性细观统计模型[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10 封伯昊,张立翔,李桂青;混凝土损伤研究综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褚洪岩;陈建康;;导电混凝土损伤-电阻率关联关系的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王政;李恩征;曹菊珍;;混凝土损伤本构关系[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3 张洁龙;张雄;;火灾建筑物混凝土损伤鉴定方法与原理[A];2011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孙从亚;逯静洲;王凤达;;基于高斯积分算法的混凝土损伤模型[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5 范颖芳;刘江林;王大为;;利用超声无损检测技术评价模拟酸雨环境下混凝土损伤厚度[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6 牟艳君;梁咏宁;;超声检测混凝土损伤层厚度[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5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册)[C];2005年

7 李曙光;陈改新;纪国晋;;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混凝土损伤评价方法研究[A];2013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8 匡亚川;欧进萍;;智能混凝土损伤自修复全过程分析[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9)[C];2007年

9 徐胜林;宋显辉;;混凝土损伤的红外热像检测[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10 苗春;张雄;杜红秀;;火灾混凝土损伤评估新技术[A];第八届全国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向东;混凝土损伤理论在水工结构仿真分析中的应用[D];河海大学;2004年

2 逯静洲;三轴受压混凝土损伤特性理论与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志强;混凝土损伤自愈合能力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2 张伟;基于隐式梯度模型混凝土损伤的数值模拟[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3 赵文彦;混凝土损伤相变协同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4 邓爱民;混凝土损伤行为特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5 李敏;混凝土损伤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6 孙从亚;三轴加压下混凝土损伤模型与损伤特性研究[D];烟台大学;2009年

7 李运军;基于非局部损伤模型的混凝土损伤的数值模拟[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8 吴丽琴;单轴受压混凝土损伤的细观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9 李建阳;爆炸载荷下水中混凝土损伤破坏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蒋雨宏;基于非线性超声特性的混凝土损伤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90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490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5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