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建筑叙事语境下“廊空间”的多义表达

发布时间:2018-02-14 18:19

  本文关键词: 廊空间 叙事思维 文学嫁接 知觉体验 出处:《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空间品质,追求更优越的生活环境。建筑师捕捉到该需求,尝试以挖掘空间本质的源头——剖解建筑元素来满足这种趋势。廊作为一种建筑类型和符号,是现代建筑中的重要语汇。由单一线性的“被剩余化”空间发展为空间丰富、表现多样的活跃元,在组织空间结构、激发潜在行为方面提供多种可能性。廊可容纳事件的发生,时间在人使用过程中可被感知。本文在收集建筑叙事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后,总结叙事思维特点,发掘以建筑叙事学为理论依据分析廊空间叙事表达的可行性。另辟蹊径,比较文学叙事与建筑叙事的相通性,尝试以文学嫁接的角度归纳“廊空间”的叙事手法。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包括第一章、第二章。指出研究对象,交代研究缘起,目的及研究方法。其次,具体说明建筑叙事学的发展及叙事思维特点,分析文学叙事与建筑叙事的嫁接可能性,为后文提供理论依据。第二部分——分析问题,包括第三章、第四章。交代廊的发展起源并以解构的思路剖析廊空间的物质道具,研究依据叙事理论提升廊空间交互性的可行性及其表现模式,并归纳其表达原则。第三部分——解决问题,包括第五章。尝试整合廊空间叙事的操作手法,以记叙、散文、诗歌三种体裁进行分类,总结其特点,并抽象其叙事情节,图解具体案例,归纳相应模式下廊空间叙事的物质道具、关联空间、路径特点、叙事手法、感官体验。第四部分——结论,包括第六章。对论文研究成果的概括,分析不足。并提出趋势发展的展望:运用蒙太奇、隐喻等叙事手法进行空间设计,拓展思路;空间解读过程采用逆向思考过程,从叙事角度剖析空间元素,理解设计意图。
[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ocial productivity,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space and pursue a better living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satisfy this trend, the promenade, as a kind of architectural type and symbol, is an important vocabulary in modern architecture. It develops from a single linear "residual" space to a space rich. Various active elements provide a variety of possibilities in organizing spatial structures and stimulating potential behavior. Corridors can accommodate the occurrence of events and time can be perceived in the course of human use. This paper collect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architectural narratology. Summing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rrative thinking, exploring the feasibility of analyzing the narrative expression of corridor spac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rchitectural narratology.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o put forward questions, including chapter one, chapter two, pointing out the object of study, explaining the origin, purpose and research method of the study. Secondly, the author tries to sum up the narrative technique of "corridor space" from the angle of literary grafting. It explains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narratolog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rrative thinking, analyzes the possibility of grafting between literary narration and architectural narrative, and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ollowing articles. Chapter 4th. Explain the development origin of corridor and analyze the material props of corridor space with deconstruction idea, study the feasibility and expression mode of promoting interactivity of corridor space according to narrative theory, and sum up its expression principle. The third part is to solve the problem. It includes 5th chapters. It tries to integrate the operation of corridor space narrative, classifies it into three types: narrative, prose and poetry, summarizes its characteristics, abstracts its narrative plot and illustrates concrete cases. Summarize the material props, related space, path characteristics, narrative techniques, sensory experience of corridor space narrative under the corresponding model. 4th parts-conclusion, including 6th chapter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ospect of trend development: using montage, metaphor and other narrative techniques to design space and expand thinking; the process of spatial interpretation adopts reverse thinking process, analyzes spatial elements from narrative point of view, and understands the design intention.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2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斌;社会进步与建筑发展关系的初识[J];安徽建筑;2000年01期

2 余卓群;建筑理论研究的困惑[J];华中建筑;2000年04期

3 张钦楠;试论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体系[J];建筑学报;2001年08期

4 余卓群;建筑理论之走向[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01期

5 张伟,庄惟敏;论建筑理论研究中的简单化错误[J];建筑学报;2002年10期

6 余卓群;关于建筑理论框架的探索[J];建筑学报;2002年11期

7 邹德侬,赵建波,刘丛红;理论万象的前瞻性整合——建筑理论框架的建构和中国特色的思想平台[J];建筑学报;2002年12期

8 汪之力 ,邵华玉;加强建筑理论的学术交流与评论[J];建筑学报;2004年01期

9 张钦楠;建立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体系[J];建筑学报;2004年01期

10 ;绿色建筑及绿色建筑的原则[J];工程质量;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钦楠;;建立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体系[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程远;;在和合中寻求发展 在创新中保持传统和特色——对建筑及其文化发展的思考[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3 郭春燕;卫大可;;多元化背景下建筑形式与结构的关系[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璇;王媛媛;;浅谈建筑的蜕变[A];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C];2012年

5 胡卫华;;浅谈建筑与建筑的文化涵意[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6 张晓辉;欧阳文;;浅谈建筑趋同与地域性的关系[A];2007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规划成果博览会、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张似赞;;历史告诉我们——对中国建筑的分析与展望[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8 刘丹;;用哲学观点看建筑的发展——建筑的趋同与多样性探颐[A];2007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规划成果博览会、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陈瑞;;建筑与古典精神[A];中国营造学社建社80周年纪念活动暨营造技术的保护与更新学术论坛会刊[C];2009年

10 佟裕哲;;中国地景建筑理论[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孟潮 教援级高级建筑师;建筑理论的起点和终点[N];中国建设报;2006年

2 高小琳;从建筑空间到生存尺度[N];甘肃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牛建宏;建筑理论的建设迫在眉睫[N];中国建设报;2005年

4 王强;交响乐格式与建筑理论[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5 吴耀东;建筑需要遵从规则[N];广东建设报;2006年

6 王贵祥;涵盖西方两千多年哲学范畴史与建筑理论史的理论专著[N];中国建设报;2007年

7 宋元;汇集世界建筑理论经典著作[N];中国建设报;2007年

8 王彬;旅欧随笔之现代建筑[N];中华建筑报;2007年

9 钱厚琦;中国城科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委会成立[N];中国建设报;2008年

10 郭关朝 刘寿江 陈胜利;天津市绿色建筑专委会成立[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鲍英华;意境文化传承下的建筑空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王瑛;建筑趋同与多元的文化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3 任军;建筑纪念性读解[D];天津大学;2004年

4 吴尧;澳门近代晚期建筑转型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5 王发堂;建筑艺术鉴赏原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华霞虹;消融与转变[D];同济大学;2007年

7 杨健;论西方建筑理论史中关于法则问题的研究方法[D];重庆大学;2008年

8 范东晖;建筑·审美·现代性[D];天津大学;2007年

9 熊伟;广西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沈源;整体系统:建筑空间形式的几何学构成法则[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巧雯;开放建筑理论导向的建筑装配化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2 杨建;废旧建筑空间改造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类型[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3 穆童;建筑的消融性表达[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4 邵东;绿色建筑推进过程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5 耿澎;从地景到地境—关于建筑情境化的探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6年

6 陈悦;微建筑对城市空间优化作用的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7 张楚m[;作为“展览”的建筑:蛇形画廊展馆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6年

8 侯成鑫;当代非线性建筑解析及其设计策略探索[D];重庆大学;2016年

9 李鹏;基于开放建筑理论的保障性工业化建造住宅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史小蕾;当代建筑空间形态拓扑化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113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5113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6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