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地震 评价方法 出处:《世界地震工程》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地震作用下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和加固措施2个安全性问题,分析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地震作用下岩土边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及研究成果。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和评述,指出了当前地震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阐述今后的研究方向。
[Abstract]:Two safety problems of slope stability evaluation and reinforcement measures under earthquake are discussed.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analytical methods and research results of rock and soil slope stability under earthquake action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compares and comments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methods, 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nalysis and study of seismic slope stability at present.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is further expounded.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
【基金】: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10217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Chd2011JC102)
【分类号】:TU4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江波;郑颖人;叶海林;冯夏庭;;埋入式抗滑桩支护地震边坡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2 赖杰;郑颖人;方玉树;叶海林;;预应力锚索支护边坡地震作用下动力响应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3 程国伟;赵雪胜;李玲;;基于拟静力法的加筋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年04期
4 罗渝;何思明;何尽川;;地震作用下抗滑桩作用机制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06期
5 史石荣;陈林杰;余超;;基于强度折减法的高烈度地震区边坡稳定性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6 赵彪;陈洪凯;;边坡地震稳定性完全动力分析法[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1期
7 薄景山,徐国栋,景立平;土边坡地震反应及其动力稳定性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2期
8 郑颖人;叶海林;黄润秋;李安洪;许江波;;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探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年02期
9 黄建梁,王威中,薛宏交;坡体地震稳定性的动态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7年04期
10 朱宏伟;项琴;;基于拟静力法的土质边坡地震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涛;;农业水利建设中黄土边坡抗震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2 侯超群;王晓谋;周志军;李海滨;;平原地区公路路基震害类型及机理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年01期
3 陈昌凯,阮永芬,熊恩来;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的动力分析方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S1期
4 许年春;石维力;石东虹;;地震作用下边坡动力系数有限元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5 黄昕;张子新;徐营;;块裂层状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6 叶海林;黄润秋;郑颖人;唐晓松;;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安全评价的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7 许江波;郑颖人;叶海林;冯夏庭;;埋入式抗滑桩支护地震边坡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8 孙海妹;王兰民;王平;刘红玫;;振动荷载作用下黄土应变增长特征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9 许江波;郑颖人;叶海林;;土质及软岩边坡地震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10 赖杰;郑颖人;方玉树;叶海林;;预应力锚索支护边坡地震作用下动力响应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琰波;戴福初;许冲;涂新斌;闵弘;崔芳鹏;;唐家山滑坡变形运动机制的离散元模拟[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2 ;Rock avalanches triggered by oblique-thrusting during the 1 2 May 2008 Ms 8.0 Wenchuan earthquake,China[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3 周剑;;SH波作用下岩质边坡响应规律的解析探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4 周剑;张路青;王学良;;水平层状岩体边坡动力响应中的结构面效应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5 戴妙林;李同春;徐建荣;胡继刚;陈威;;白鹤滩水电站左岸边坡天然状态动力稳定数值计算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6 黄栋;乔建平;Tetsuya Mishiro;田宏岭;杨宗佶;;直线型滑坡振动台模型试验及破环形态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7 郑颖人;叶海林;黄润秋;唐晓松;;地震边坡稳定性分析探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8 许冲;戴福初;徐锡伟;;汶川地震滑坡灾害研究综述[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9 许冲;戴福初;姚鑫;赵洲;肖建章;;基于GIS与确定性系数分析方法的汶川地震滑坡易发性评价[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10 崔芳鹏;胡瑞林;殷跃平;许强;张明;;纵横波时差耦合作用的斜坡崩滑效应离散元分析——以北川唐家山滑坡为例[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洪涛;甘肃中南部滑坡、泥石流灾害机制及防灾可持续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李军霞;西藏隆子县滑坡灾害形成机理及非线性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贾亮;加筋挡土墙的地震作用及动力稳定性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4 陈龙伟;土体弱化与地震动关联性理论及相互作用规律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5 林宇亮;岩土构筑物抗震动力特性及地震动土压力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柴红保;基于岩体断裂损伤模型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陈涛;山区机场高填方地基变形及稳定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邓龙胜;强震作用下黄土边坡的动力响应机理和动力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王树丰;汶川地震滑坡微型桩防治工程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龚成明;黄土工程边坡在施工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强;西昌昔格达组的动力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蒋先贵;绵竹市文家沟滑坡过程三维离散元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韩晶晶;地震力和地下水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D];西华大学;2011年
4 张克利;基于强度折减有限元法的三维边坡稳定性与破坏模式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吴强;填方边坡在地震激励下的反应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6 曹鹤;云南省盈江地区地震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蔡汉成;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及其破坏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张学东;黄土边坡动力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张森;顺层岩质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和稳定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李春生;强震作用下反倾岩质边坡地震响应与变形破坏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定义;黄土力学特性与应用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地下空间;1999年04期
2 陈昌凯,阮永芬,熊恩来;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的动力分析方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S1期
3 李育枢;高广运;李天斌;;偏压隧道洞口边坡地震动力反应及稳定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4 彭定,陈玲玲;三峡船闸高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1年06期
5 陈玲玲,陈敏中,钱胜国;岩质陡高边坡地震动力稳定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4年01期
6 罗渝;何思明;何尽川;;地震作用下抗滑桩作用机制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06期
7 何蕴龙,陆述远,段亚辉;岩石边坡地震作用计算方法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8年04期
8 何兆益,孙勇,赵川,朱洪洲,陈松敏,林新东;强夯法在万州五桥机场高填方工程中的应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9 刘立平,雷尊宇,周富春;地震边坡稳定分析方法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0 柳林超;梁波;刁吉;;基于ANSYS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求边坡安全系数[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雪莲;周永江;吴事贵;刘天翔;;汶川地震区公路挡墙破坏分析及设计中有关问题的探讨[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2 康永君;杨军;;地震作用下边坡安全系数时程计算方法[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姜朋明;盛欢;许为强;;预应力锚杆地震反应分析[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雷文杰;沉埋桩加固滑坡体的有限元设计方法与大型物理模型试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2 肖克强;地震荷载作用下顺层岩体边坡变形特征及稳定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杜晓丽;地震荷载作用下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荣伟;侯恩科;;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西部探矿工程;2007年03期
2 宋志宇;李俊杰;;基于模拟退火神经网络模型的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6年02期
3 李炜;;边坡稳定性联合评价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4 梁星如;罗永胜;杜新江;熊东方;;兴9砾岩体的分布预测及气藏评价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9年03期
5 周红祖;刘晓辉;;边坡稳定分析的原理和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年01期
6 赵胜利;吴雅琴;刘燕;刘永建;白永兵;;基于SOM-BP复合神经网络的边坡稳定性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7 韩永春;高谦;钱洪涛;;毕肖普法和有限差分法应用于边坡稳定性分析[J];山西建筑;2007年01期
8 任克峰;侯立平;蒋世强;;边坡极限平衡面的求解与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01期
9 林弘磊;欧源;;基于FLAC3D的强度折减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J];四川建筑;2010年01期
10 李海斌;徐贵娃;;可靠性理论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露天采矿技术;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雷清;郑佳奎;陈文安;李会兰;;火山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邓学晶;孔宪京;;城市垃圾填埋场地震响应特性与稳定性评价(英文)[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废物地下处置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邬迪;张幼振;吕汉江;;钻探机械绿色产品设计及评价[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4 刘玉玉;;地下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牛文林;陈礼仪;朱宗培;;钻井泥浆环保性能的评价方法[A];第十三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6 郝振江;赵伟;陈小宏;李景叶;丁继才;;岩石物性变化引起的油藏地震响应机制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家艳;;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工程处理方法研究[A];2010四川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克明;;五强溪水电工程6~#—7~#沟人工边坡稳定性分析[A];第二届全国工程地质力学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9 陈刚;黄骁;孙进忠;;赤平极射投影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宁;张鹏;曲星;;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几个关键问题[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版编辑 记者 李伟锋 易明;全国98个主要城市环境地质综合评价完成[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2 侯华丽;矿产资源承载力研究的趋势[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3 李伟锋;98个主要城市环境地质综合评价完成[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4 李祖诗;盐湖盆地油气勘探期待有所作为[N];中国石化报;2006年
5 肖毅;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研究启动[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6 亚洲 本报 通讯员 侯郁;科技之剑撼地宫[N];中国石油报;2004年
7 李公岩 陈忠理;山东省生态环境研究又出新成果[N];中国矿业报;2007年
8 记者 符王润 冯海波 通讯员 朱玉尊;200专家广州热议防震减震[N];广东科技报;2006年
9 徐丛荣;中国地科院培训发展中国家地质人员[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10 鲁璞;让科技创新的动力更强[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学评;资源环境约束下矿山企业竞争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2 刘向峰;采动损伤地层结构地震响应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3 黄祖熹;中外油气勘探项目的评价方法对比及应用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4 邢帆;钢管拱桥近断层地震响应及动力稳定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乔永富;辽河盆地大平房-驾掌寺地区火山岩地震属性与探测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6 刘子侠;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岩体结构面信息快速采集的研究应用[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波;考虑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地震响应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孙建库;不同类型碳酸盐岩储层横向预测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9 闫韶兵;工程地质评价空间模拟方法研究与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国巍;基于耦合效应的主—附结构体系地震响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帅海乐;垃圾填埋场的地震响应特性分析及稳定性评价[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2 杨小卫;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数值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刘宏基;边坡地震动力响应离心模型试验的有限元模拟[D];山东大学;2009年
4 吕振国;基于变形分析理论的边坡稳定性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5 陈丽刚;基于ABAQUS渗流与应力耦合作用的边坡稳定性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6 安婧;有限元法在略阳电厂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与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7 于生飞;基于区间不确定方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非概率可靠度评价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8 郑欣桐;安县桑茶路边坡稳定性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9 韩晶晶;地震力和地下水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D];西华大学;2011年
10 杨小强;岩土类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加固设计[D];湖北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26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526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