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足尺钢框架中连续板格火灾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7 02:00

  本文关键词: 连续板格 炉温 变形 裂缝特征 钢梁 出处:《工程力学》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利用自制火灾试验炉及相关试验装置对足尺钢框架中6块(2?3)连续板格的受火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简要介绍了整体结构模型、试验炉设计与试验方案情况,描述了相关试验现象及破坏特征,并对炉温、板格沿截面的温度梯度以及板格平面外与平面内位移、梁截面的温度梯度及竖向挠度等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相关结论如下:升温阶段受火板格沿截面存在着显著的温度梯度并在降温阶段存在温度滞后现象;受火钢梁截面在升温阶段初期存在较大的温度梯度,在降温阶段趋于一致,并由于周边约束未发生断裂或局部屈曲,对比标准受火试验,抗火性能显著增强;不同位置的板格由于约束程度的差别,在火灾中的变形性能也不同;由于受火钢梁的反拱效应,受火板格的部分挠度曲线存在平稳段;对比相关文献结果,发现板格的裂缝特征与其受火强度和边界约束密切相关,与周围钢梁是否受火关系不大。
[Abstract]:Using self-made fire test furnace and related test equipment, 6 pieces of steel frame in full-scale steel frame were studied. 3) the fire behavior of continuous plate lattice is studied. The whole structure model, the design of test furnace and the test scheme are introduced briefly, the related test phenomena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are described, and the furnace temperature is also discussed.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of the plate lattice along the cross section and the displacement outside and within the plane of the plate lattice,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and vertical deflection of the beam section are analyzed.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temperature gradient along the section of the plate lattice in the heating stage and the phenomenon of temperature lag in the cooling stage; The section of the steel beam subjected to fire has a large temperature gradient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heating and tends to be consistent in the cooling stage, and the fire resistance can b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y comparing the standard fire test with the standard fire test because there is no fracture or local buckling in the peripheral restrain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of restraint degree, the deform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plate lattice in different position is different in fire, because of the reverse arch effect of the steel beam, the deflection curve of the plate lattice has a stationary sec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crack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te lattic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ire intensity and boundary constraints, but not to the fire resistance of the surrounding steel beams.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143) 高等学校博士专项基金项目(20102302110043)
【分类号】:TU37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吕俊利;董毓利;杨志年;;整体结构中两跨钢梁火灾变形性能的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2年03期

2 王滨;董毓利;;四边简支钢筋混凝土双向板火灾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9年06期

3 吕俊利;董毓利;杨志年;孙建东;;钢框架边跨梁抗火性能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天华,高文秀;阵列式脉象采集探头的设计[J];微纳电子技术;2005年04期

2 韩锐锐;张兆华;任天令;林惠旺;刘理天;;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灵敏度与线性度的仿真方法[J];微纳电子技术;2012年02期

3 毛海央;熊继军;张文栋;薛晨阳;桑胜波;鲍爱达;;共振隧穿二极管的压阻特性测试与研究[J];半导体学报;2006年10期

4 熊继军;毛海央;张文栋;薛晨阳;;基于共振隧穿二极管的应力检测方法[J];半导体学报;2008年02期

5 李爱民;张耀辉;于海涛;;基于声发射技术的扭杆裂纹损伤定位方法分析[J];车辆与动力技术;2006年03期

6 郭炜;俞统昌;李正来;冯晓军;;冲击波压力传感器灵敏度的动态校准[J];火炸药学报;2006年03期

7 郭炜;俞统昌;金朋刚;;三波点的测量与实验技术研究[J];火炸药学报;2007年04期

8 董明;鲍延年;;炸药浇铸过程中应力的两种测试方法[J];兵工自动化;2009年05期

9 许晓飞;彭书华;陈雯柏;;基于模糊控制的智能温度平台设计[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程永生,李科杰;压电引信传感器设计与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军辉;;基于网络DNC数控机床采集的实现[A];2011年河北省冶金信息化自动化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邓和平;曾来荣;童泽润;刘伟雄;;总温热电偶在高温试验气流测量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黄家蓉;王幸;;动态压阻传感器的设计与应用[A];第三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郭炜;俞统昌;王建灵;;自由场压力传感器在测量入射冲击波压力和三波点中的应用[A];第四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尚保胜;张志X;;称重式降水传感器的原理及算法[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0分会场-节能减排战略与测控技术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杜玲玲;王海英;张晓勇;丁颖;常飞;;一种角位移传感器静态校准新装置[A];2010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杨志;温殿忠;赵兴伍;李点美;于秀娟;;基于巨磁电阻效应研制的测角仪[A];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论坛暨东北MEMS研发联合体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钱朋安;;加速度计自动校准技术研究的现状分析[A];第十七届全国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7)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朱明祥;史国生;何君;慈文彦;;基于ARM的温度测控系统设计[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李海标;莫金海;韦寿祺;;基于虚拟仪器的弹簧参数测试台[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3)[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湘莲;交流输电线路单相接地潜供电弧自熄特性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9年

2 徐菲;用于检测三维力的柔性触觉传感器结构及解耦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张文超;复合半导体桥电爆特性及桥温变化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4 郭震;新型钢结构小高层住宅抗震耐火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王立闻;活性粉末混凝土高温后动力学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钱新;柔性旋转梁动力学特性理论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宋天诣;火灾后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梁—柱节点的力学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8 戴亚文;面向工程结构的无线分布式监测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唐旭晖;压电加速度计有限元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10 董中奇;镧铁基室温磁致冷材料凝固行为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丛术平;梁书亭;董毓利;;简支钢梁火灾行为的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2 董毓利;;两种组合钢框架火灾变形性能的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8年02期

3 蒋首超,李国强,叶绮玲;火灾下钢框架结构非线性反应分析与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4年08期

4 袁爱民,孙宝俊,董毓利,李延和,高立堂;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火灾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5年04期

5 陈礼刚,董毓利,李晓东;RC三跨连续板受火后的破坏形态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10期

6 李晓东;董毓利;丛术平;;H型钢梁(端板连接)火灾行为的试验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7 丛术平;董毓利;梁书亭;;柔性连接钢梁火灾行为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8年07期

8 董毓利;李晓东;;同跨受火时两层两跨组合钢框架抗火性能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7年05期

9 李国强;王银志;崔大光;;约束组合梁抗火试验及理论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9年05期

10 李国强;王培军;王永昌;;约束钢柱抗火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盛澄 ,徐戊己;,

本文编号:15406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5406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5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