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型号SBS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研究
本文选题:SBS改性沥青 切入点:改性机理 出处:《新型建筑材料》2015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秦皇岛AH-90~#基质沥青中加入不同掺量、不同型号的SBS,依照相同的加工工艺制备SBS改性沥青,分别探讨了SBS对改性沥青的耐热性、低温柔性、卷材与卷材剥离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沥青的耐热性随SBS加入量的增加而提高,对耐热性的提升效果依次为4402LG501SLG412S;改性沥青的低温柔性和卷材与卷材的剥离强度均随SBS掺量的增加而提高,SBS对改性沥青的低温柔性和卷材与卷材的剥离强度提升效果依次为LG501S4402LG412S。
[Abstract]:SBS modified asphalt was prepared by adding different amount and different types of SBS into Qinhuangdao AH-90~# matrix asphalt. The heat resistance and low temperature flexibility of SBS to modified asphalt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t resistance of modified asphal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BS content. The enhancement effect of heat resistance is 4402LG501SLG412S, and the low temperature flexibility of modified asphalt and the peeling strength of coil and coil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SBS content, and the effect of improving the peel strength of modified asphalt is LG501S4402LG412S.
【作者单位】: 锦州东方雨虹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分类号】:TU5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曹丽萍;董泽蛟;谭忆秋;孙立军;;基质沥青标号对SBS改性沥青低温性能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12期
2 赵可,原健安;聚合物改性沥青机理研究(之一)——改性剂对轻质组分的吸收作用及体系的聚集态[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彬;马丽萍;许文娟;;改性沥青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0年01期
2 赵可;杜月宗;;PE复合改性沥青技术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3 李林繁;谢雷东;张艳;付海英;张凤英;盛康龙;;SBS的辐照效应研究[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06年02期
4 李双瑞;林青;董声雄;;SBS改性沥青机理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8年05期
5 张兰;;路用节能减排新材料——改性乳化沥青[J];工程与建设;2009年06期
6 梁海;O@怀德;王松雨;;改性沥青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应用与研究[J];公路;2009年06期
7 肖敏敏;丁文胜;;助剂活化废胶粉改性沥青性能机理研究[J];公路;2010年03期
8 苏卫国;李晓华;;微表处混合料破乳速度的影响因素[J];公路;2010年11期
9 王强;;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技术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年01期
10 侯曙光;黄晓明;;利用韧性比指标进行改性沥青低温性能评价[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肖鹏;SBS物理和化学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性能评价对比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丛玉凤;无机材料对SBS改性沥青稳定作用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3 陈华鑫;SBS改性沥青路用性能与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4 欧阳春发;聚合物/填料复合物改性沥青性能与结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5 韦大川;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降噪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孟勇军;不同嵌段比的SBS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王涛;废旧塑料改性沥青相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8 郭寅川;纤维沥青碎石封层结构行为及材料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9 夏世德;利用电子废弃物中多组分共混高分子材料制备改性沥青的技术工艺与设备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明国,梁乃兴;聚合物SBS改性沥青机理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曾德兴;鲁和平;李显平;;SBS改性沥青砼配合比设计及施工[J];湖南交通科技;2006年02期
3 傅尔力;;浅谈SBS改性沥青的改性原理与质量控制[J];湖南交通科技;2007年04期
4 孙大权,仲崇民,廖克俭,闫锋,魏毅;我国改性道路沥青发展状况[J];抚顺石油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5 郝培文,张登良,胡西宁;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评价指标[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6 赵可,原健安,杜月宗;聚合物改性剂对沥青中蜡含量的影响[J];中国市政工程;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应用于高级公路的高分子改性沥青[J];建材工业信息;2002年10期
2 李飞;周明;;改性沥青设备技术展望[J];工程机械文摘;2003年02期
3 王元荪;用于道路的改性沥青材料[J];橡胶工业;2003年04期
4 李景轩,孟凡军;改性沥青设备的发展与应用[J];建筑机械化;2003年01期
5 张宗辉;道维施改性沥青设备[J];建筑机械;2004年02期
6 方炬洋;改性沥青在漳诏高速公路中的应用[J];福建建设科技;2004年04期
7 张哲,何中科;浅谈改性沥青的生产[J];山西交通科技;2005年S1期
8 李玫;;橡胶-聚乙烯改性沥青[J];橡塑资源利用;2005年06期
9 郭强;;改性沥青的应用及推广[J];科学之友(学术版);2006年01期
10 杨元明;赵冰;杨璐;;改性沥青设备的自动控制及其实现[J];中国市政工程;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婉利;俞华信;罗望群;王玲;陈定利;;改性沥青新产品研究开发[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徐希娟;原健安;;化学改性沥青的应用前景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2001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1年
3 郝培文;;改性沥青使用技术中的问题及发展趋势[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杨林江;施张兴;金海山;林大根;;浅谈乳化改性沥青发展方向及生产技术关键[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孔宪明;;改性沥青的显微观测[A];建筑防水工程新技术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6 ;塑性体改性沥青、弹性体改性沥青两项新国标实施[A];全国第十四届防水材料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王燕文;陈e,
本文编号:15624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562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