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0 11:15

  本文选题:混杂纤维混凝土柱 切入点:骨架曲线 出处:《土木工程学报》2014年S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考虑纤维种类、轴压比、纵筋配筋率和体积配箍率等影响因素,通过24根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柱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实测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柱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结合理论分析,建立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并提出模型曲线上荷载、位移、刚度退化、强度退化等参数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混杂纤维的掺入使试件的滞回曲线趋于饱满,延性得到改善,耗能能力得到提高;屈服荷载与峰值荷载随纵筋率的增大而增大;极限承载力和极限位移随轴压比和配箍率的增大而增大。建立的刚度退化三线性恢复力模型,为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柱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该类柱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Abstract]: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fiber type,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reinforcement ratio of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and volume hoop ratio, 24 steel / polypropylene hybrid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were tested under low cycle cyclic loading. The load-displacement hysteretic curve of steel-polypropylene hybrid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 was measured.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restoring force model of steel polypropylene hybrid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load, displacement and stiffness degradation on the model curve was propo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ysteretic curves of the specimens tend to be full, the ductility is improved, the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is improved, and the yield load and peak load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ratio.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and ultimate displacement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and hoop ratio. The stiffness degradation trilinear restoring force model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elastic-plastic analysis of steel-polypropylene hybrid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under earthquake.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this kind of column.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388)
【分类号】:TU352.11;TU37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阎石,肖潇,阚立新,孟庆国;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郭子雄,吕西林;高轴压比框架柱恢复力模型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3 寇佳亮;梁兴文;邓明科;;纤维增强混凝土剪力墙恢复力模型试验与理论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3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菲;刘文锋;李春晖;;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恢复力模型的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葛军,张新培;大跨度结构抗震分析方法[J];四川建筑;2004年06期

3 张涛;肖学双;杨先江;;高强钢骨混凝土柱的恢复力模型研究[J];四川建筑;2009年04期

4 殷燕;熊峰;黄群艺;;新型夹芯板GSZ板墙体的抗震性能研究[J];四川建筑;2012年01期

5 余志祥;闫雁军;赵世春;;K型外套强化矩管桁架节点滞回性能与恢复力模型[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0年06期

6 郭子雄,杨勇;恢复力模型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J];世界地震工程;2004年04期

7 阎石;陈鑫;季保建;;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1年02期

8 毛辉;王燕;;钢框架扩翼型节点抗震性能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1年04期

9 彭君义,李惠,铃木祥之;非线性滑移滞回模型建模[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刘文光,韩强,杨巧荣,李婕;建筑橡胶支座拉伸性能的计算模型与评价准则[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齐娟;程绍革;;浅谈振动台试验中欠配重模型设计方法[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2 程绍革;齐娟;;两个模型振动台试验的对比[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3 马福;胡亮;靳鑫;;框支短肢剪力墙结构转换梁受力性能分析[A];建设工程安全理论与应用——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玉顺;沈煌莹;张王丽;韩添石;;压型钢板-竹胶板组合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9年

5 阎石;陈鑫;季保建;;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框架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6 王强;潘天林;刘明;张曰果;;显式动力分析中梁单元的混凝土单轴本构模型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7 刘阳;郭子雄;杨勇;;不同结构震害指数计算模型的比较研究[A];防震减灾工程研究与进展——全国首届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汪大绥;周建龙;王建;李青;李侥婷;;建筑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进展[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扬;刘军进;牟在根;;基于工程实例的SAP2000n与PKPM的Push-over分析[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郭子雄;刘阳;黄秋来;;高轴压比核心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海霞;爆破地震波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动力响应及安全判据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闫培雷;考虑隔墙影响的框架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及地震灾场模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关宏波;GFRP套管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常磊;结构地震能量反应分析及其在超高层巨型框架结构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5 万海涛;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抗震性能试验及其基于变形性能的参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吴小勇;钢筋钢丝网砂浆加固混凝土柱的轴压、偏压及抗震滞回性能试验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7 李贤;端板螺栓连接钢—混凝土组合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刘建伟;框支剪力墙结构合理破坏机制及控制措施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李磊;混合结构的数值建模理论及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张亮;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柱的受力性能及设计计算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凤莲;配置加强箍筋混凝土短柱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巩朝;拱梁组合体系桥梁的地震反应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逯见;筒承式立筒群仓结构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王晓林;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及其构件受力性能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5 胡亮;框支短肢剪力墙结构转换梁受力性能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郭向东;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弹塑性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陈培霞;高层建筑结构增层改造及弹塑性分析[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8 周文明;预应力组合网架极限承载能力分析[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9 柴顺;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强度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10 董德立;基于能量方法的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钱稼茹,程丽荣,周栋梁;普通箍筋约束混凝土柱的中心受压性能[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0期

2 郭子雄,杨勇;恢复力模型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J];世界地震工程;2004年04期

3 朱伯龙 ,张琨联;矩形及环形截面压弯构件恢复力特性的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1981年02期

4 沈聚敏,翁义军,冯世平;周期反复荷载下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的性能[J];土木工程学报;1982年02期

5 徐贱云,吴健生,铃木计夫;多次循环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的性能[J];土木工程学报;1991年03期

6 赵顺波,赵国藩,黄承逵;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梁斜截面疲劳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0年05期

7 郭子雄,吕西林;高轴压比框架柱恢复力模型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国军;大型火力发电厂高强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兆岗,李铁翔;混杂纤维配筋喷射混凝土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2000年05期

2 王量;鞠丽艳;胡春花;;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6年04期

3 黄忠;;混杂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J];福建建筑;2008年10期

4 潘慧敏;贺丽娟;;混杂纤维混凝土耐高温性能试验研究[J];铁道建筑;2009年10期

5 徐蓉;白建文;;混杂纤维混凝土理论综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年08期

6 陈猛;郭莎;卢哲安;任志刚;邹尤;;混杂纤维混凝土疲劳性能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0年09期

7 宁博;欧阳东;易宁;鲁刘磊;易承波;潘攀;吴亭亭;;混杂纤维混凝土在地铁管片中的应用[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1年01期

8 王海超;刘校源;;较高韧性混杂纤维混凝土弯曲抗拉性能试验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1年04期

9 李永鹏;嵇绍华;何锐;陈拴发;;细集料对混杂纤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2013年06期

10 夏冬桃;周博儒;刘向坤;杨应平;;低掺量三元混杂纤维混凝土轴拉性能试验[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明晖;刘逸平;黄小清;汤立群;;混杂纤维混凝土的弯曲疲劳性能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潘炳衡;刘逸平;汤立群;黄小清;;混杂纤维混凝土冲击压缩特性的试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黄忠;;混杂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A];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鞠艳丽;张雄;;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黄忠;郑芸芳;;混杂纤维混凝土强度性能研究[A];高性能砼与高性能减水剂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元元;徐礼华;徐浩然;;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强度试验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7 史文革;田稳苓;王晓伟;张海辉;;混杂纤维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焦红娟;刘丽君;史小兴;;混杂纤维在喷射混凝土中应用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李晗;高丹盈;赵军;;高温后混杂纤维高强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A];第十二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杨礼明;余红发;麻海燕;;高性能混杂纤维增强膨胀混凝土的硫酸镁应力腐蚀[A];全国混凝土新技术、新标准及工程应用——“全国混凝土新技术、新标准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混凝土质量委员会和建筑材料测试技术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尤志国;混杂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式构件的弯剪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胜兵;混杂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深梁受剪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衍伟;混杂纤维混凝土高温和碳化性能试验研究[D];华侨大学;2009年

2 李琳;混杂纤维混凝土抗弯性能的细观力学分析[D];广州大学;2011年

3 梅国栋;混杂纤维混凝土抗裂性能试验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4 孙丽;混杂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三元叠加法试验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3年

5 喻林;混杂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孙海燕;混杂纤维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2007年

7 杨成蛟;混杂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常佳伟;混杂纤维混凝土弯曲疲劳特性试验研究及预测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9 宁博;混杂纤维混凝土试验研究及其在地铁盾构管片中的应用[D];暨南大学;2012年

10 邹尤;混杂纤维混凝土弯曲疲劳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930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5930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9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